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结构、方法、装置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结构、方法、装置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787717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19:42
本公开提出一种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结构、方法、装置及设备,结构设置于巷道底板下方区域,结构包括:深部锚索锚固层,能量反射层,吸能缓冲层,浅部锚杆锚固层,深部锚索锚固层位于巷道底板预设超挖区域下方,深部锚索锚固层是通过在底板岩层中设置锚索得到;能量反射层设置在深部锚索锚固层上方,能量反射层包括:多个平行于巷道底板的第一预设高度的混凝土墩柱,其中,每个混凝土墩柱之间间隔有第一预设距离;吸能缓冲层设置在能量反射层上方,吸能缓冲层是通过在能量反射层上方填充第二预设高度的多孔超轻吸能材料得到;浅部锚杆锚固层设置在吸能缓冲层上方,浅部锚杆锚固层是通过在吸能缓冲层上方填充第三预设高度的混凝土得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矿山安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结构、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介绍

1、冲击地压是指在煤矿巷道由于突发性应力释放引发的瞬时高强度冲击现象。冲击地压不仅会导致巷道变形、设备损坏,还会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

2、相关技术中,针对巷道底板抗冲击的传统措施多为单一防控手段,无法有效防控冲击造成的巷道变形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结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3、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结构设置于巷道底板下方区域,结构包括:深部锚索锚固层,能量反射层,吸能缓冲层、浅部锚杆锚固层,其中,

4、深部锚索锚固层位于巷道底板预设超挖区域下方,深部锚索锚固层是通过在底板岩层中设置锚索得到;

5、能量反射层设置在深部锚索锚固层上方,能量反射层包括:多个平行于巷道底板的第一预设高度的混凝土墩柱,其中,每个混凝土墩柱之间间隔有第一预设距离;

6、吸能缓冲层设置在能量反射层上方,吸能缓冲层是通过在能量反射层上方填充第二预设高度的多孔超轻吸能材料得到;

7、浅部锚杆锚固层设置在吸能缓冲层上方,浅部锚杆锚固层是通过在吸能缓冲层上方填充第三预设高度的混凝土得到。

8、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方法,方法包括:

9、在巷道的巷道底板下方确定预设超挖区域;

10、基于预设超挖区域设置如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结构。

11、本公开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装置,装置包括:

12、确定模块,用于在巷道的巷道底板下方确定预设超挖区域;

13、设置模块,用于基于预设超挖区域设置如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结构。

14、本公开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如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方法。

15、本公开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方法。

16、本公开第六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方法。

17、本公开提供的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结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效果: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结构,结构设置于巷道底板下方区域,结构包括:深部锚索锚固层,能量反射层,吸能缓冲层、浅杆锚固层,其中,深部锚索锚固层位于巷道底板预设超挖区域下方,深部锚索锚固层是通过在底板岩层中设置锚索得到;能量反射层设置在深部锚索锚固层上方,能量反射层包括:多个平行于巷道底板的第一预设高度的混凝土墩柱,其中,每个混凝土墩柱之间间隔有第一预设距离;吸能缓冲层设置在能量反射层上方,吸能缓冲层是通过在能量反射层上方填充第二预设高度的多孔超轻吸能材料得到;浅部锚杆锚固层设置在吸能缓冲层上方,浅部锚杆锚固层是通过在吸能缓冲层上方填充第三预设高度的混凝土得到,由此,通过深部和浅部相结合的锚固措施,提供多层次抗冲击支撑,通过结构重塑改变深部和浅部底板的力学属性,使锚杆/索-围岩组成的支护体具有更强的能量耗散与吸收能力,从而增强底板的抗冲击能力和承载能力,降低了巷道变形风险,且通过能量反射层和吸能缓冲层的设置,形成了能量反射+能量吸收的双重防控手段,有效减少了冲击能量向浅部底板的传递,增强了巷道底板的整体安全性。

18、本公开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设置于巷道底板下方区域,所述结构包括:深部锚索锚固层,能量反射层,吸能缓冲层,浅部锚杆锚固层,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高度的混凝土中沿垂直于所述巷道底板方向设置有所述第三预设高度的锚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地压防护结构还包括:第一刚性板和第二刚性板,其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是基于以下方式确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和所述地应力数据,确定所述第二预设高度,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高度是基于以下方式确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超轻吸能材料为泡沫混凝土。

8.一种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9.一种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设置于巷道底板下方区域,所述结构包括:深部锚索锚固层,能量反射层,吸能缓冲层,浅部锚杆锚固层,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高度的混凝土中沿垂直于所述巷道底板方向设置有所述第三预设高度的锚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地压防护结构还包括:第一刚性板和第二刚性板,其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是基于以下方式确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卓越周鹏赫林健程蓬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