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1、神经介入治疗,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支持下,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通过选择性造影、栓塞、扩张成形、机械清除、药物递送等具体方法,对人体神经血管系统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神经介入治疗术后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2、目前神经介入术后护理主要借鉴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但神经介入治疗有自身的特点,如检查治疗时间比心血管介入时间长、在全身麻醉下的神经介入治疗相对较多、术后重点观察内容各异等。神经介入治疗术穿刺部长时间压迫止血后,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肢体麻木和手掌肿胀等,目前临床压迫时间较保守,2-12h不等。研究表明,急性桡动脉闭塞发生在术后3d,持续压迫时间>4h就会出现血管相关并发症,应当尽早减压。但各患者体质不同,所需的持续压迫时长或减压时间节点均不同,且压迫器会干扰视线,不便于医务人员观察穿刺部状况。
3、现有技术中,例如专利公开号cn114451948b公开了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通过弯簧方便医护人员观察穿刺部是否出血。专利公开号cn109620518a公开了一种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通过特定结构,能够方便止血纱块的更换。此外现有技术中,肢体康复锻炼是一种能够缓解压迫症状的方法,但与减压时间节点相同,过早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可能会导致穿刺部出血或恶化,目前锻炼和减压均是根据医师的经验或主观判断进行,无具体的评判标准,且需要医师监视消耗医疗资源,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压迫过程中检测穿刺部状况,并通过判断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用于通过检测穿刺部状况,控制和规划减压时间节点和康复锻炼。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包括佩戴器,佩戴器上设有电源、控制器和血氧饱和传感器,血氧饱和传感器用于检测患者肢体末端血氧饱和度;
3、佩戴器设有压迫板,压迫板设有驱动件,驱动件用于驱动压迫板按压穿刺部;佩戴器内设有出血检测器,出血检测器包括纱布,纱布内设有若干柔性湿度探头;
4、佩戴器设有按摩组件,按摩组件用于对患者肢体末端和穿刺部周围进行按摩;
5、控制器用于获取血氧饱和传感器和柔性湿度探头的检测数据,通过柔性湿度探头检测的湿度数值判断穿刺部出血量,当穿刺部出血量小于第一出血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按摩组件对患者肢体末端进行按摩;
6、当穿刺部出血量小于第二出血预设值且血氧饱和度低于血氧饱和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驱动件减少压迫压力,并控制按摩组件对穿刺部周围进行按摩;
7、当穿刺部出血量小于第三出血预设值的1至2h后,控制器控制驱动件停止压迫。
8、采用上述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
9、1、本方案中,采用驱动件驱动压迫板完成对神经介入后的压迫,驱动件能够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从而完成自动化的压迫过程控制。血氧饱和传感器位于肢体末端,从而判断压迫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出血检测器包括纱布,纱布能够作为患者止血包扎的介质,柔性湿度探头能够跟随纱布弯曲,拟合纱布形状,并通过湿度检测判断患者有无出血以及出血位置。
10、2、本方案中,理论上穿刺完成后不能直接进行康复锻炼,康复锻炼会加剧血液循环,从而增大出血。肢体末端由于远离穿刺部,因此康复锻炼造成的影响会更小。通过出血检测器的检测,在患者的出血被抑制后,即可开始肢体末端的康复锻炼,通常在压迫开始后的25-40min,采用按摩组件促进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完成锻炼效果。
11、靠近穿刺部周围的按摩点有更大的加剧出血的可能性,因此采用两个参数进行按摩开始判断。穿刺部出血量能够衡量当前的止血效果,确保按摩不会导致患者大量出血。而血氧饱和能够评估并预测压迫带来的负面效果。及在患者即将会或已经受到了压迫的负面影响,并已满足止血需求后进行减压以及穿刺部周围按摩。减压和按摩后能够减少或消除压迫的负面影响,而在止血效果达标但血氧饱和未达标时,能够在未发生负面影响前尽可能确保止血能力,以免延长患者的康复周期。
12、当患者的压迫已达到治疗目的后,停止压迫,从而避免压迫时间过长导致患者出现血管相关并发症的概率。
13、3、本方案中,通过将压迫和康复锻炼集成,使得压迫和锻炼能够相辅相承,确保压迫效果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锻炼促进患者康复。
14、进一步,佩戴器包括护臂支架,护臂支架一端柔性连接有多功能手套,血氧饱和传感器位于多功能手套上,护臂支架上固定连接有l型安装架,驱动件位于安装架上。
15、有益效果:护臂支架能够适应桡动脉路径行神经介入,并安装于患者的手臂上。多功能手套能够佩戴于患者手掌上,便于部署与肢体末端相关的结构。
16、进一步,按摩组件包括气泵、若干气囊,气囊外侧设有按摩颗粒,气泵位于护臂支架上,气囊分别位于多功能手套内侧和护臂支架上,气囊均与气泵通过电控阀连通。
17、有益效果:按摩组件能够通过控制气囊膨胀收缩进行按摩,通过电控阀控制气囊是否进行膨胀收缩。
18、进一步,纱布外侧套设有若干弹性筋,弹性筋设有弹力传感器。
19、有益效果:除失血外穿刺部还可能会发生肿胀,弹性筋套设于纱布,能够随着肿胀过程形变而扩张。
20、进一步,佩戴器上设有电子鼻,电子鼻用于根据血液分子气味判断患者穿刺部是否出血。
21、有益效果:血液会凝固,柔性湿度探头可能会被凝固后的血液覆盖从而导致数据失真。而血液凝固后,飘散的血液气味分子较少,电子鼻能够通过气味判断是否在血液凝固后又出现新的出血情形。
22、进一步,佩戴器上设有气嘴,气嘴的出气口对准出血检测器,气嘴与气泵连通。
23、有益效果:长时间压迫容易导致患者因透气性低而感到不适,气嘴能够在气泵作用下,向压迫部位吹气,以增强透气效果,同时便于电子鼻感知压迫部位的出血情况。
24、进一步,气嘴上设有热电制冷片。
25、有益效果:热电制冷片能够通过电流控制对气嘴喷出的气流进行降温或升温,能够对压迫处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提升患者舒适感。
26、进一步,控制器用于获取弹力传感器检测的弹力数据,根据弹力传感器检测数据的增大值判断患者穿刺部的肿胀度。
27、有益效果:控制器能够通过弹力传感器检测数据判断弹性筋的拉伸程度,从而获取患者穿刺部的肿胀程度。
28、进一步,控制器内设有训练后的卷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分别基于压迫开始至开始肢体末端按摩、开始肢体末端按摩至压迫减压节点、压迫减压节点至停止压迫节点的出血量、血氧饱和度、肿胀度数据、按摩组件按摩力度与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训练;
29、卷积神经网络用于输入时间段内的出血量、血氧饱和度、肿胀度数据和患者康复效果输出按摩组件按摩力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佩戴器,佩戴器上设有电源、控制器和血氧饱和传感器(3),血氧饱和传感器(3)用于检测患者肢体末端血氧饱和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佩戴器包括护臂支架(1),护臂支架(1)一端柔性连接有多功能手套(2),血氧饱和传感器(3)位于多功能手套(2)上,护臂支架(1)上固定连接有L型安装架(4),驱动件(5)位于安装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按摩组件包括气泵(8)、若干气囊(7),气囊(7)外侧设有按摩颗粒,气泵(8)位于护臂支架(1)上,气囊(7)分别位于多功能手套(2)内侧和护臂支架(1)上,气囊(7)均与气泵(8)通过电控阀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纱布(9)外侧套设有若干弹性筋(13),弹性筋(13)设有弹力传感器,弹力传感器位于弹性筋(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佩戴器上设有电子鼻(12),电子鼻(12)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佩戴器上设有气嘴(10),气嘴(10)的出气口对准出血检测器,气嘴(10)与气泵(8)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嘴(10)上设有热电制冷片(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用于获取弹力传感器检测的弹力数据,根据弹力传感器检测数据的增大值判断患者穿刺部的肿胀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内设有训练后的卷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分别基于压迫开始至开始肢体末端按摩、开始肢体末端按摩至压迫减压节点、压迫减压节点至停止压迫节点的出血量、血氧饱和度、肿胀度数据、按摩组件按摩力度与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训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用于在启动按摩组件时,采用梯度增强按摩组件力度的启动模式,在按摩组件启动过程中,穿刺部出血量的增加量超过第四出血预设值时,停止按摩组件的启动,并对应减少第一出血预设值、第二出血预设值和血氧饱和预设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佩戴器,佩戴器上设有电源、控制器和血氧饱和传感器(3),血氧饱和传感器(3)用于检测患者肢体末端血氧饱和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佩戴器包括护臂支架(1),护臂支架(1)一端柔性连接有多功能手套(2),血氧饱和传感器(3)位于多功能手套(2)上,护臂支架(1)上固定连接有l型安装架(4),驱动件(5)位于安装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按摩组件包括气泵(8)、若干气囊(7),气囊(7)外侧设有按摩颗粒,气泵(8)位于护臂支架(1)上,气囊(7)分别位于多功能手套(2)内侧和护臂支架(1)上,气囊(7)均与气泵(8)通过电控阀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纱布(9)外侧套设有若干弹性筋(13),弹性筋(13)设有弹力传感器,弹力传感器位于弹性筋(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佩戴器上设有电子鼻(12),电子鼻(12)用于根据血液分子气味判断患者穿刺部是否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会清,何文龙,李元,贾飞飞,孙玉坤,王帅,高娟,冯彦玲,丁要楠,马竞,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中原医院管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