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航空,具体涉及一种升力系统可折叠的飞行器。
技术介绍
1、目前垂直起降城市飞行器各式各样,较多的类型有多旋翼、复合翼、倾转旋翼等。
2、复合翼和倾转旋翼机,由于飞行时是以固定翼模式飞行,因此具有较快的速度,可以大大缩减路途耗时,同时也有较好的续航能力。但是控制逻辑较为复杂,在飞行转换时依然存在较高的风险。
3、纯多旋翼结构简单,安全性相对来说较高,且多旋翼有适航认证的前列,无疑成为可以最快适航取证的城市飞行器,但是在速度和续航能力上又略显短板;城市空间一般情况较为拥挤,带机翼的飞行器在翼展方向会有较大的空间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停放的,具备高稳定性、高安全性的升力系统可折叠的飞行器。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升力系统可折叠的飞行器,包括:
4、机身,所述机身内部设置有机舱、并在其左右两侧规则设置有可打开的机身舱门;
5、前翼,所述前翼左右对称布置在所述机身的前段靠上部位置形成左右前翼,所述前翼包括内前翼和外前翼,左右两侧的所述内前翼的根部通过折叠组件与所述机身铰接转动设置在一起;
6、后翼,所述后翼左右对称布置在所述机身的后段靠上部位置形成左右后翼,所述后翼包括内后翼和外后翼,左右两侧的所述内后翼根部也通过折叠组件与所述机身铰接转动设置在一起;
7、动力支撑架,所述动力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内前翼和所述外前翼、以
8、旋翼动力系统,所述旋翼动力系统包括若干旋翼动力装置,所述若干旋翼动力装置于所述前翼和所述后翼而言规则布置安装在所述左右动力支撑架上,在所述前翼前侧形成前旋翼动力装置,在所述前翼和所述后翼之间形成中旋翼动力装置,在所述后翼后侧形成后旋翼动力装置,所述前、中、后旋翼动力装置左右对称布置在所述机身左右两侧的所述左右动力支撑架上;
9、所述旋翼动力系统在所述动力支撑架上经所述内前翼和所述内后翼根部铰接处的折叠组件转动向上转动折叠;
10、车轮系统,所述车轮系统规则布置安装在所述机身下腹部的前后段。
11、进一步的,所述机身的尾部上侧还布置安装有垂尾。
12、优选的,所述垂尾左右对称布置安装于所述机身的尾部上侧。
13、进一步的,所述前翼和所述后翼设定有18°-22°的安装角度。
14、进一步的,所述内前翼向上设置形成前翼上反角,所述前翼上反角的角度为8°-12°;所述内后翼也向上设置形成后翼上反角,所述后翼上反角的角度为26-30°;所述动力支撑架固接于所述内前翼和所述内后翼的梢部、并连接所述外前翼和所述外后翼的根部,所述机身左右两侧的所述动力支撑架通过向上设置的所述内前翼和所述内后翼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左右动力支撑架上的所述旋翼动力系统通过倾斜向上设置的所述左右动力支撑架也倾斜向上设置形成倾斜式旋翼动力系统;所述倾斜式旋翼动力系统中的所有旋翼动力装置的桨平面于所述机身停飞时的水平面而言向上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12°-16°。
15、进一步的,所述倾斜式旋翼动力系统中的所有旋翼动力装置的螺旋桨通过所述倾斜设置的所述动力支撑架避开所述机身。
16、进一步的,所述旋翼动力系统中的所有旋翼动力装置均包括上下两套螺旋桨系统。
17、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基于汽车车体外形基础上优化而成。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技术飞行器,采用了可折叠的倾斜式旋翼设计,倾斜式旋翼可以提供前飞动力分量和升力方向动力分量。同时,增加前后翼,用于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升力。倾斜式旋翼升力方向动力分量与前后翼提供的升力同时作用向上垂起,相比纯多旋翼能量损耗大大降低,从而增加续航能力。
20、2、本技术的飞行器通过在机身尾部增加垂尾设计,可以增加飞行时航向稳定性。
21、3、本技术的飞行器结构相对简单,控制逻辑和多旋翼飞行器类似,具备多旋翼的稳定和安全性。本技术的飞行器可以将倾斜式旋翼动力折叠,从而降低存储时翼展方向的空间需求,大大提高该飞行器的部署密度,提高运营效率,同时折叠状态还可以降低在路上行驶的空间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力系统可折叠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力系统可折叠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尾部上侧还布置安装有垂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力系统可折叠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垂尾左右对称布置安装于所述机身的尾部上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升力系统可折叠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和所述后翼设定有18°-22°的安装角度。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升力系统可折叠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前翼向上设置形成前翼上反角,所述前翼上反角的角度为8°-12°;所述内后翼也向上设置形成后翼上反角,所述后翼上反角的角度为26-30°;所述动力支撑架固接于所述内前翼和所述内后翼的梢部、并连接所述外前翼和所述外后翼的根部,所述机身左右两侧的所述动力支撑架通过向上设置的所述内前翼和所述内后翼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左右动力支撑架上的所述旋翼动力系统通过倾斜向上设置的所述左右动力支撑架也倾斜向上设置形成倾斜式旋翼动力系统;所述倾斜式旋翼动力系统中的所有旋翼动力装置的桨平面于所述机身停飞时的水平面而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升力系统可折叠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式旋翼动力系统中的所有旋翼动力装置的螺旋桨通过所述倾斜设置的所述动力支撑架避开所述机身。
7.如权利要求1、2或6所述的一种升力系统可折叠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动力系统中的所有旋翼动力装置均包括上下两套螺旋桨系统。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升力系统可折叠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基于汽车车体外形基础上优化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力系统可折叠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力系统可折叠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尾部上侧还布置安装有垂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力系统可折叠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垂尾左右对称布置安装于所述机身的尾部上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升力系统可折叠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和所述后翼设定有18°-22°的安装角度。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升力系统可折叠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前翼向上设置形成前翼上反角,所述前翼上反角的角度为8°-12°;所述内后翼也向上设置形成后翼上反角,所述后翼上反角的角度为26-30°;所述动力支撑架固接于所述内前翼和所述内后翼的梢部、并连接所述外前翼和所述外后翼的根部,所述机身左右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竑,梁斌,刘艳军,
申请(专利权)人:宇领星际航空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