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8055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19:3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养殖池,包括连接框,连接框上端四个端角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连接框下端的四个端角位置处且与第二连接块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插接连接,第二连接块与第一连接块插接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连接框的内部设置有承载组件,承载组件的上端且位于连接框的内部设置有防虫透气组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养殖池,通过连接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结构设计可对多个承载组件进行拼接,进而提高了黑水虻的养殖的承载范围,通过第一限位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在多个连接框进行拼接时,通过第一限位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对多个连接框的拼接进行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养殖池,特别是涉及了一种养殖池。


技术介绍

1、黑水虻学名亮斑扁角水虻,是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可以将食物高效地转化为自身营养物质,因其具有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和吸收转化率高的特点,容易管理和饲养成本低,常用于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黑水虻幼虫和成虫制成的饲料,适口性好,适用于各种禽类和鱼类的饲养。

2、如中国技术专利(cn213549166u)公开了一种养殖池,其中记载了:“在幼虫养殖池养殖黑水虻幼虫,幼虫成熟为种蛹后沿斜坡自动爬向种蛹收集池”。

3、综合上述,可知该专利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技术问题:该专利中的结构无法对多个养殖池进行拼接,进而降低了黑水虻养殖的承载范围,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养殖池,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养殖池,通过连接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结构设计可对多个承载组件进行拼接,进而提高了黑水虻养殖的承载范围。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3、一种养殖池,其应用于养殖池。

4、所述养殖池具体包括连接框,所述连接框上端四个端角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连接框下端的四个端角位置处且与第二连接块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插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一连接块插接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连接框的内部设置有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的上端且位于连接框的内部设置有防虫透气组件,所述承载组件的下端且位于连接框的内部设置有收集组件。

5、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养殖池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框,所述承载框远离连接框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手,所述承载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蛹凸台,所述承载框内部的底部且位于分蛹凸台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多个筛孔,所述承载框的内部且位于分蛹凸台的另一侧设置有分离腔,所述承载框外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连接框内部的两端均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一滑槽,所述承载框两端的固定块分别与连接框内部的两个第一滑槽插接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限位机构。

6、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养殖池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限位机构包括圆杆,所述圆杆的两端分别与槽口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圆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扣合杆,所述扣合杆与连接框扣合连接,所述圆杆的外侧且位于扣合杆的两侧均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槽口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扣合杆固定连接。

7、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养殖池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虫透气组件包括防虫通气网,所述防虫通气网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连接框内部的两端且位于第一滑槽的上端均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二滑槽,所述防虫通气网两端的第二固定杆分别与连接框内部开设的两个第二滑槽插接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滑槽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一侧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应的插接块,所述插接块与连接框插接连接。

8、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养殖池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收集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杆、收集框、滑块和第一拉手,所述第一固定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分别与承载框底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收集框两端的滑块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插接连接,所述收集框远离连接框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手。

9、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养殖池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插接杆和第二插接杆,所述第一插接杆从第一连接块的一侧进行插入穿过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延伸至第一连接块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插接杆与第一插接杆延伸至第一连接块另一侧的一端插接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技术提供的养殖池,通过连接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结构设计可对多个承载组件进行拼接,进而提高了黑水虻养殖的承载范围。

12、本技术提供的养殖池,通过第一限位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在多个连接框进行拼接时,通过第一限位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对多个连接框的拼接进行限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框(1),所述连接框(1)上端四个端角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6),所述连接框(1)下端的四个端角位置处且与第二连接块(6)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5),所述第一连接块(5)与第二连接块(6)插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6)与第一连接块(5)插接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7),所述连接框(1)的内部设置有承载组件(2),所述承载组件(2)的上端且位于连接框(1)的内部设置有防虫透气组件(3),所述承载组件(2)的下端且位于连接框(1)的内部设置有收集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2)包括承载框(12),所述承载框(12)远离连接框(1)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手(14),所述承载框(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蛹凸台(16),所述承载框(12)内部的底部且位于分蛹凸台(16)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多个筛孔(15),所述承载框(12)的内部且位于分蛹凸台(16)的另一侧设置有分离腔(17),所述承载框(12)外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所述连接框(1)内部的两端均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一滑槽(9),所述承载框(12)两端的固定块(13)分别与连接框(1)内部的两个第一滑槽(9)插接连接,所述固定块(13)的一端开设有槽口(18),所述槽口(18)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限位机构(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机构(19)包括圆杆(20),所述圆杆(20)的两端分别与槽口(18)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圆杆(2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扣合杆(22),所述扣合杆(22)与连接框(1)扣合连接,所述圆杆(20)的外侧且位于扣合杆(22)的两侧均设置有扭簧(21),所述扭簧(21)的一端与槽口(18)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扭簧(21)的另一端与扣合杆(2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虫透气组件(3)包括防虫通气网(26),所述防虫通气网(2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27),所述连接框(1)内部的两端且位于第一滑槽(9)的上端均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二滑槽(10),所述防虫通气网(26)两端的第二固定杆(27)分别与连接框(1)内部开设的两个第二滑槽(10)插接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滑槽(10)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11),所述第二限位机构(11)包括第三连接块(29),所述第三连接块(29)一侧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应的插接块(28),所述插接块(28)与连接框(1)插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杆(23)、收集框(24)、滑块(25)和第一拉手(8),所述第一固定杆(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23)分别与承载框(12)底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框(2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25),所述收集框(24)两端的滑块(25)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23)插接连接,所述收集框(24)远离连接框(1)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手(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框(1),所述连接框(1)上端四个端角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6),所述连接框(1)下端的四个端角位置处且与第二连接块(6)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5),所述第一连接块(5)与第二连接块(6)插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6)与第一连接块(5)插接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7),所述连接框(1)的内部设置有承载组件(2),所述承载组件(2)的上端且位于连接框(1)的内部设置有防虫透气组件(3),所述承载组件(2)的下端且位于连接框(1)的内部设置有收集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2)包括承载框(12),所述承载框(12)远离连接框(1)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手(14),所述承载框(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蛹凸台(16),所述承载框(12)内部的底部且位于分蛹凸台(16)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多个筛孔(15),所述承载框(12)的内部且位于分蛹凸台(16)的另一侧设置有分离腔(17),所述承载框(12)外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所述连接框(1)内部的两端均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一滑槽(9),所述承载框(12)两端的固定块(13)分别与连接框(1)内部的两个第一滑槽(9)插接连接,所述固定块(13)的一端开设有槽口(18),所述槽口(18)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限位机构(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机构(19)包括圆杆(20),所述圆杆(20)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正伟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环然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