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油箱供油系统及发动机车辆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双油箱供油系统及发动机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78011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5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油箱供油系统及发动机车辆。该方法包括:发动机的进油口连接至所述主油箱的出油口,用于从所述主油箱吸油到所述发动机中;所述发动机的回油口、所述副油箱的出油口、所述主油箱的进油口均连接至所述吸油装置,所述吸油装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回油的驱动作用下,将所述副油箱的油吸取到所述主油箱中。该方法解决了驾驶员手动操作换向阀时不方便,并且导致驾驶员的驾驶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双油箱,尤其涉及一种双油箱供油系统及发动机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长途行驶或越野行驶中,单一油箱的燃油储备往往无法满足长途行驶需求。因此,双油箱供油系统应运而生,通过增加副油箱来提高燃油储备量,从而延长车辆的行驶距离。

2、在正常情况下,发动机从主油箱中抽取燃油进行燃烧,当主油箱燃油即将耗尽时,发动机将切换至副油箱进行抽取燃油。现有技术中,可通过手动换向阀实现主油箱和副油箱之间的连接和切换。

3、然而,使用手动换向阀需要驾驶员手动操作来切换油箱,驾驶员使用不方便,且在行驶过程中进行切换可能会影响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油箱供油系统及发动机车辆,用以达到无需驾驶员手动切换油箱,即可以保证燃油的连续供应,进而保证驾驶员的驾驶安全的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油箱供油系统,发动机(1)、主油箱(2)、副油箱(3)和吸油装置(4);

4、所述发动机的进油口(5)连接至所述主油箱的出油口(6),用于从所述主油箱(2)吸油到所述发动机(1)中;

5、所述发动机的回油口(7)、所述副油箱的出油口(8)、所述主油箱的进油口(9)均连接至所述吸油装置(4),所述吸油装置(4)在所述发动机(1)的回油的驱动作用下,将所述副油箱(3)的油吸取到所述主油箱(2)中。

<p>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油装置(4)具有工作流体接口(10)、被吸流体接口(11)和输出接口(12),所述工作流体接口(10)连接至所述发动机的回油口(7),所述被吸流体接口(11)连接至所述副油箱的出油口(8),所述输出接口(12)连接至所述主油箱的进油口(9),所述吸油装置(4)用于在所述发动机(1)的回油的驱动下从所述副油箱(3)吸取油道所述主油箱(2)中。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油箱(2)的换气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13),用于抑制空气流出所述主油箱,以控制所述主油箱(2)压力。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被吸流体接口(11)通过副油箱出油管(14)连接至所述副油箱的出油口(8),所述工作流体接口(10)通过发动机回油管(15)连接至所述发动机的回油口(7),所述副油箱出油管(14)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发动机回油管(15)。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出接口(12)通过主油箱进油管(16)连接至所述主油箱的进油口(9),所述主油箱进油管(16)的直径大于所述副油箱出油管(14)的直径。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动机的进油口(5)通过发动机吸油管(17)连接至所述主油箱的出油口(6)。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副油箱(3)中还设置有副油箱油浮子(18),所述副油箱出油管(14)的副油箱的出油口(8)固定在所述副油箱油浮子(18)上。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油箱(2)中还设置有主油箱油浮子(19),所述发动机吸油管(17)的所述主油箱的出油口(6)固定在所述主油箱油浮子(19)上,所述主油箱进油管(16)的所述主油箱的进油口(9)固定在所述主油箱油浮子(19)上。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油装置(4)为引射式吸油装置。

1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车辆,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双油箱供油系统。

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油箱供油系统及发动机车辆,通过所述发动机的进油口(5)连接至所述主油箱的出油口(6),用于从所述主油箱(2)吸油到所述发动机(1)中;所述发动机的回油口(7)、所述副油箱的出油口(8)、所述主油箱的进油口(9)均连接至所述吸油装置(4),所述吸油装置(4)在所述发动机(1)的回油的驱动作用下,将所述副油箱(3)的油吸取到所述主油箱(2)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需要驾驶员手动操作换向阀来切换主油箱(2)和副油箱(3),来保证燃油的连续供应而言,本申请的吸油装置(4)利用发动机(1)的回油驱动,将副油箱(3)的燃油吸取至主油箱(2)中,从而无需手动切换换向阀使得发动机(1)吸取副油箱(3)中的燃油,因此保证了驾驶员的驾驶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主油箱(2)、副油箱(3)和吸油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装置(4)具有工作流体接口(10)、被吸流体接口(11)和输出接口(12),所述工作流体接口(10)连接至所述发动机的回油口(7),所述被吸流体接口(11)连接至所述副油箱的出油口(8),所述输出接口(12)连接至所述主油箱的进油口(9),所述吸油装置(4)用于在所述发动机(1)的回油的驱动下从所述副油箱(3)吸取油道所述主油箱(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2)的换气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13),用于抑制空气流出所述主油箱(2),以控制所述主油箱(2)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吸流体接口(11)通过副油箱出油管(14)连接至所述副油箱的出油口(8),所述工作流体接口(10)通过发动机回油管(15)连接至所述发动机的回油口(7),所述副油箱出油管(14)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发动机回油管(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接口(12)通过主油箱进油管(16)连接至所述主油箱的进油口(9),所述主油箱进油管(16)的直径大于所述副油箱出油管(14)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进油口(5)通过发动机吸油管(17)连接至所述主油箱的出油口(6)。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油箱(3)中还设置有副油箱油浮子(18),所述副油箱出油管(14)的副油箱的出油口(8)固定在所述副油箱油浮子(18)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2)中还设置有主油箱油浮子(19),所述发动机吸油管(17)的所述主油箱的出油口(6)固定在所述主油箱油浮子(19)上,所述主油箱进油管(16)的所述主油箱的进油口(9)固定在所述主油箱油浮子(19)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装置(4)为引射式吸油装置。

10.一种发动机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油箱供油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主油箱(2)、副油箱(3)和吸油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装置(4)具有工作流体接口(10)、被吸流体接口(11)和输出接口(12),所述工作流体接口(10)连接至所述发动机的回油口(7),所述被吸流体接口(11)连接至所述副油箱的出油口(8),所述输出接口(12)连接至所述主油箱的进油口(9),所述吸油装置(4)用于在所述发动机(1)的回油的驱动下从所述副油箱(3)吸取油道所述主油箱(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2)的换气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13),用于抑制空气流出所述主油箱(2),以控制所述主油箱(2)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吸流体接口(11)通过副油箱出油管(14)连接至所述副油箱的出油口(8),所述工作流体接口(10)通过发动机回油管(15)连接至所述发动机的回油口(7),所述副油箱出油管(14)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发动机回油管(15)。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阳胡友瑞郭畅悦潘立挺李洪广闫善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