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及静态平衡阀制造技术_技高网

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及静态平衡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7995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及静态平衡阀,所述流量调节组件包括手轮、内套管和外套管,手轮呈筒状,内套管和外套管均为变径管,且上部管段的管径均大于各自的下部管段的管径,手轮同轴套设在内套管的上部管段外并螺纹连接,外套管的上部管段同轴套设在手轮的下部外并转动配合,外套管的下部管段同轴套设在内套管的下部管段外并滑动配合,外套管与手轮之间设有轴向定位结构,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设有两组流量指示结构,两组流量指示结构沿周向对称分布,手轮的上部内壁上设有阀杆连接结构。所述静态平衡阀采用流量调节组件调节阀门的流量和开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静态平衡阀的两侧均设有流量刻度,无论在任何一侧均方便查看并准确调节阀门的KV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以及采用这种流量调节组件的静态平衡阀,属于阀门。


技术介绍

1、静态平衡阀是通过改变阀芯与阀座的间隙(或称开度)来改变流经阀门的流动阻力以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的阀门,其能够将新的水量按照设计计算的比例平衡分配,阀后各支路的流量同时按照比例增减,达到热平衡的目的。例如,公开号为cn209325061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文丘里式平衡阀,其阀体内的介质流道内设有由阀座和阀芯组成的阀门密封副,所述阀门密封副的出口侧介质流道内设有测压区,所述测压区的介质流道为直通道,包括缩径段和非缩径段,缩径段和非缩径段分别设有压力检测点,所述阀门密封副的介质流道的中心轴与所述阀体主轴线方向呈45度到60度夹角,并向阀门进口侧倾斜。该平衡阀由于其压力检测点设在阀门出口侧,阀门运动部分向阀门进口侧倾斜,从而使阀门结构紧凑,方便安装和使用,并且使阀门流量压差曲线不因为阀门开度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其阀杆内部设置了阀杆螺杆,当阀门调整好后,旋紧阀杆螺杆,可以起到防止误开大的作用。然而,该平衡阀与现有技术下的其它平衡阀一样,只在阀门的一侧设置流量指示结构,当阀门由于安装环境的实际情况导致其安装后设有流量指示结构的一侧面对或紧邻墙体或其它建筑结构时,则无法通过观察流量指示结构精确调节阀门的流量。另外,该平衡阀与现有技术下的其它平衡阀的阀芯的密封面均为斜面(或平面),在调节流量的过程中,介质的流量和阀门的开度变化为非线性变化,流量调节的精确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及静态平衡阀,阀门上的两侧均设有流量刻度,无论在任何一侧均方便查看并准确调节阀门的kv值(流量系数)。

2、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包括手轮、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手轮呈筒状,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均为变径管,且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的上部管段的管径(包括内径和外径,下同)均大于各自的下部管段的管径,所述手轮的内径与所述内套管的上部管段的外径相配合,所述外套管的上部管段的内径与所述手轮的下部的外径相配合,所述外套管的下部管段的内径与所述内套管的下部管段的外径相配合,所述手轮同轴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上部管段外并螺纹连接,所述外套管的上部管段同轴套设在所述手轮的下部外并转动配合(留有转动配合间隙),所述外套管的下部管段同轴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下部管段外并滑动配合,所述外套管与所述手轮之间设有相配合的轴向定位结构,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设有两组第一流量指示结构,两组所述第一流量指示结构沿周向对称分布,所述手轮的上部内壁上设有适于与阀杆的顶端连接的阀杆连接结构。

3、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一流量指示结构为:所述内套管的变径台面的外壁上设有两个竖向(或称轴向,下同)向下伸出的插板,两个所述插板沿所述内套管的周向对称分布,所述插板与所述内套管的下部管段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插板的外侧板面上设有刻度指示箭头(通常为横向的指示箭头),所述外套管的变径台面上设有两个内外贯穿的插板孔,两个所述插板孔沿所述外套管的周向对称分布,两个所述插板一一对应插装在两个所述插板孔内并竖向滑动配合,所述插板(指所述插板的外侧板面)位于所述外套管的下部管段的外侧,所述外套管的下部管段的外壁上设有两组第一流量刻度(或称第一开度刻度,下同),两组所述第一流量刻度与两个所述插板一一对应,分别竖向设于相应的所述插板的一侧或两侧。

4、优选的,所述手轮的底端抵在所述外套管的变径台面上。

5、优选的,所述手轮与所述外套管之间设有两组第二流量指示结构,两组所述第二流量指示结构与两组所述第一流量指示结构的周向位置一一对应。

6、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二流量指示结构为:所述手轮的下部外壁上沿周向设有上下两组第二流量刻度(或称第二开度刻度),所述外套管的上部管段上设有上下两个内外贯穿的开口(或称刻度显示窗口),两个所述开口沿所述外套管的周向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开口与两组所述第二流量刻度的轴向位置一一对应。

7、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开口与两个所述插板的周向位置一一对应。

8、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量刻度的刻度值(指一个刻度值的变化)所对应的介质流量变化或阀门开度变化与所述第二流量刻度的刻度值(指一个刻度值的变化)所对应的介质流量变化或阀门开度变化不同。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流量刻度的刻度值所对应的介质流量变化或开度变化为所述第一流量刻度的刻度值所述所应的介质流量变化或开度变化的1/10。

10、优选的,所述轴向定位结构为:所述外套管的顶端沿周向对称设有两个径向向内凸出的弧形凸缘,或者所述外套管的顶端设有径向向内凸出的环形凸缘,所述手轮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弧形凸缘或所述环形凸缘相配合的环形凹槽,所述弧形凸缘或所述环形凸缘插在所述环形凹槽内并转动配合。

11、当所述外套管的顶端沿周向对称设有两个径向向内凸出的弧形凸缘时,所述外套管的上部管段的管壁上所述弧形凸缘的两侧(指沿所述外套管的周向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内外贯穿的竖向豁口。

12、优选的,所述阀杆连接结构为:所述手轮的上部内壁上设有径向向内凸出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上同轴设有竖直向下伸出的阀杆套筒,所述阀杆套筒的内壁上设有适于与阀杆的顶端连接的花键(内花键)。

13、所述环形凸台的内径(指所述环形凸台的内缘直径)通常小于所述阀杆套筒的内径。

14、优选的,所述手轮的顶端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环形凸台之间设有相配合的插接结构。

15、进一步的,所述插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顶盖的底面上的两个竖向向下伸出的插杆(通常为圆柱形)和设于所述环形凸台的顶面上的两个竖向向上伸出的插杆套筒,所述插杆套筒的高度小于所述环形凸台的顶面与所述手轮的顶端之间的间距,所述插杆套筒与所述插杆适形(所述插杆套筒的内径与所述插杆的外径相配合),两个所述插杆套筒在所述环形凸台上的设置位置与两个所述插杆在所述顶盖上的设置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插杆的外壁面上设有径向向外伸出的竖向挡板,所述挡板的高度小于所述插杆的高度,所述挡板的顶端连接在所述顶盖的底面上,当将所述顶盖扣装在所述手轮的顶端并使两个所述插杆竖向插入相对应的所述插杆套筒内后,所述挡板的底端抵在所述插杆套筒的顶面上。

16、优选的,两个所述插杆的轴线与所述顶盖的一条直径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两个所述插杆在所述顶盖上对称分布设置,即两个所述插杆在所述顶盖上沿其一条直径对称分布设置,相应的,两个所述插杆套筒的轴线与所述环形凸台的一条直径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两个所述插杆套筒在所述环形凸台上对称分布设置,即两个所述插杆套筒在所述环形凸台上沿其一条直径对称分布设置。

17、优选的,设于所述插杆上的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在所述插杆上对称分布(设于所述插杆的两侧)。

18、优选的,所述环形凸台的顶面外缘上设有竖向向上伸出的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的高度与所述插杆套筒的高度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手轮、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手轮呈筒状,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均为变径管,且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的上部管段的管径均大于各自的下部管段的管径,所述手轮的内径与所述内套管的上部管段的外径相配合,所述外套管的上部管段的内径与所述手轮的下部的外径相配合,所述外套管的下部管段的内径与所述内套管的下部管段的外径相配合,所述手轮同轴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上部管段外并螺纹连接,所述外套管的上部管段同轴套设在所述手轮的下部外并转动配合,所述外套管的下部管段同轴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下部管段外并滑动配合,所述外套管与所述手轮之间设有相配合的轴向定位结构,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设有两组第一流量指示结构,两组所述第一流量指示结构沿周向对称分布,所述手轮的上部内壁上设有适于与阀杆的顶端连接的阀杆连接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流量指示结构为:所述内套管的变径台面的外壁上设有两个竖向向下伸出的插板,两个所述插板沿所述内套管的周向对称分布,所述插板与所述内套管的下部管段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插板的外侧板面上设有刻度指示箭头,所述外套管的变径台面上设有两个内外贯穿的插板孔,两个所述插板孔沿所述外套管的周向对称分布,两个所述插板一一对应插装在两个所述插板孔内并竖向滑动配合,所述插板位于所述外套管的下部管段的外侧,所述外套管的下部管段的外壁上设有两组第一流量刻度,两组所述第一流量刻度与两个所述插板一一对应,分别竖向设于相应的所述插板的一侧或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与所述外套管之间设有两组第二流量指示结构,两组所述第二流量指示结构与两组所述第一流量指示结构的周向位置一一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二流量指示结构为:所述手轮的下部外壁上沿周向设有上下两组第二流量刻度,所述外套管的上部管段上设有上下两个内外贯穿的开口,两个所述开口沿所述外套管的周向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开口与两组所述第二流量刻度的轴向位置一一对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定位结构为:所述外套管的顶端沿周向对称设有两个径向向内凸出的弧形凸缘,或者所述外套管的顶端设有径向向内凸出的环形凸缘,所述手轮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弧形凸缘或所述环形凸缘相配合的环形凹槽,所述弧形凸缘或所述环形凸缘插在所述环形凹槽内并转动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连接结构为:所述手轮的上部内壁上设有径向向内凸出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上同轴设有竖直向下伸出的阀杆套筒,所述阀杆套筒的内壁上设有适于与阀杆的顶端连接的花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的顶端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环形凸台之间设有相配合的插接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的下部管段的内壁上设有径向向内凸出的竖向导轨。

9.静态平衡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连接有阀盖,所述阀体的介质进口与介质出口之间的介质流道内设有由阀座和阀芯构成的阀门密封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呈管状的阀芯连接件,所述阀盖呈变径的管状且上部管段的管径小于下部管段的管径,所述阀盖内同轴设有阀杆,所述阀杆与所述阀盖的上部管段之间转动配合,所述阀杆的外径与所述阀芯连接件的内径相配合并螺纹连接,所述阀芯连接件与所述阀盖的下部管段之间竖向滑动配合并设有轴向导向结构,所述阀杆的顶端位于所述阀盖外,设有流量调节组件,所述流量调节组件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静态平衡阀的流量调节组件,所述阀杆的顶端与所述手轮之间通过所述阀杆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内套筒同轴套设在所述阀盖的上部管段外并滑动配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态平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呈倒锥状,所述阀芯的底部尖端呈圆弧曲面状,所述阀座自所述介质进口向所述介质出口的方向由上向下倾斜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手轮、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手轮呈筒状,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均为变径管,且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的上部管段的管径均大于各自的下部管段的管径,所述手轮的内径与所述内套管的上部管段的外径相配合,所述外套管的上部管段的内径与所述手轮的下部的外径相配合,所述外套管的下部管段的内径与所述内套管的下部管段的外径相配合,所述手轮同轴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上部管段外并螺纹连接,所述外套管的上部管段同轴套设在所述手轮的下部外并转动配合,所述外套管的下部管段同轴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下部管段外并滑动配合,所述外套管与所述手轮之间设有相配合的轴向定位结构,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设有两组第一流量指示结构,两组所述第一流量指示结构沿周向对称分布,所述手轮的上部内壁上设有适于与阀杆的顶端连接的阀杆连接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流量指示结构为:所述内套管的变径台面的外壁上设有两个竖向向下伸出的插板,两个所述插板沿所述内套管的周向对称分布,所述插板与所述内套管的下部管段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插板的外侧板面上设有刻度指示箭头,所述外套管的变径台面上设有两个内外贯穿的插板孔,两个所述插板孔沿所述外套管的周向对称分布,两个所述插板一一对应插装在两个所述插板孔内并竖向滑动配合,所述插板位于所述外套管的下部管段的外侧,所述外套管的下部管段的外壁上设有两组第一流量刻度,两组所述第一流量刻度与两个所述插板一一对应,分别竖向设于相应的所述插板的一侧或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与所述外套管之间设有两组第二流量指示结构,两组所述第二流量指示结构与两组所述第一流量指示结构的周向位置一一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态平衡阀流量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二流量指示结构为:所述手轮的下部外壁上沿周向设有上下两组第二流量刻度,所述外套管的上部管段上设有上下两个内外贯穿的开口,两个所述开口沿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广宇樊九垒王俊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艾迪西暖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