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具有混合流动式液流通道的电流变阻尼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具有混合流动式液流通道的电流变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7965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混合流动式液流通道的电流变阻尼器,主要由测压接头、引线接头、缸体、电极筒、活塞、电极盘、尼龙盘、尼龙套筒和端盖等组成。缸体、活塞与电极筒之间形成两段并联式圆环型液流通道;左、右电极盘与活塞之间形成两段径向圆盘型液流通道。测压接头、引线接头均接于缸体分别用于控制应用时活塞组件滑移和液体泄漏。当给电极零件供电时,四段有效液流通道内将产生均布电场。通过控制施加电压大小可实现阻尼力的有效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并联式圆环型和径向圆盘型四段有效阻尼间隙的混合;抑制了阻尼器小行程下的活塞滑移和液体泄漏,具有小尺寸、大出力、结构简单、可调范围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机械及建筑结构减振抗震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流变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混合流动式液流通道的电流变阻尼器


技术介绍

1、电流变阻尼器是以电流变液为工作介质的一种新型智能阻尼器件。与应用广泛的磁流变阻尼器相比,基于电流变效应研发的电流变阻尼器具有零场阻尼小、重量轻、发热量小且可调范围宽等优点。因其阻尼可调、响应迅速以及可控性强的特性,可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悬架系统、建筑物及桥梁的减振抗震等振动控制领域。

2、传统的电流变液阻尼器中,阻尼腔体中具有气腔结构,如学者nguyen等人在论文anew approach for dynamic modeling of an electrorheological damper using alumped parameter method[j].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2009,1811:115020-115020.中所示,存在一定的压力,对设备中的密封件要求较高。且大多数的电流变液阻尼器均采用单一工作模式进行设计制造,如上海大学孙翊等人在专利技术专利一种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p].cn202110973363.3,2022-05-27.所示,若要提高电流变阻尼器的最大输出阻尼力,只能通过增加极板数目,扩大导电活塞长度以及减小阻尼间隙厚度等措施来实现。但这将导致阻尼器整体外形体积和质量增大、工作行程缩短、零场阻尼增强,甚至会诱发电击穿现象,影响产品寿命。阻尼器腔体中通常由于灌液不满存在气泡,也易导致活塞滑移,进而难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实际应用要求。另外,如学者liu等人在论文vibration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self-energized damper composed ofelectrorheologicalfluid and piezoelectric ceramics[j].mechanics based design of structuresandmachines,2023,5110:5968-5982.所示,现有多数电流变阻尼器电极筒的铜质导线通常从端盖处引出,这也将对阻尼器的隔缘套筒和端盖提出更高的密封要求,且易使电流变液产生泄漏。

3、因此,设计一种尺寸小、阻尼力大、可调范围广、活塞无滑移、液体无泄漏且结构简单可靠的电流变阻尼器,是进一步拓宽电流变阻尼器工业应用的前提。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所述电流变阻尼器工作时的不足并满足工程应用要求,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混合流动式液流通道的电流变阻尼器。该电流变阻尼器主要由测压接头、引线接头、缸体、电极筒、活塞、电极盘、尼龙盘、尼龙套筒和端盖等组成。缸体、活塞与电极筒之间形成两段并联式圆环型液流通道;左、右电极盘与活塞之间形成两段径向圆盘型液流通道。测压接头、引线接头均接于缸体分别用于控制应用时活塞组件滑移和液体泄漏。当给电极零件供电时,四段有效液流通道内将产生均布电场。通过控制施加电压大小可实现阻尼力的有效控制。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并联式圆环型和径向圆盘型四段有效阻尼间隙的混合;抑制了阻尼器小行程下的活塞滑移和液体泄漏,具有小尺寸、大出力、结构简单、可调范围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机械及建筑结构减振抗震系统。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3、一种具有混合流动式液流通道的电流变阻尼器,包括左端盖1、o形密封圈2、缸体3、测压接头4、电极筒5、尼龙盘6、电极盘7、尼龙垫片8、尼龙内六角螺钉9、活塞头-活塞杆组件10、轴用u形圈11、导向环12、尼龙套筒13、右端盖14、杆端连接件15、六角螺母16、橡胶密封圈17、引线接头18以及铜质导线19;六角螺母16与活塞杆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左端盖1、右端盖14分别与缸体3两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尼龙套筒13的内端开有倒l形环状凹槽,电极筒5的两端分别搭接在左右尼龙套筒的倒l形环状凹槽中;缸体3套于电极筒5、尼龙套筒13的外部,且两端分别和左、右侧的尼龙套筒13的外端对齐;缸体3的两端分别通过左端盖1、右端盖14密封连接;缸体3上安装测压接头4和引线接头18;活塞头与活塞杆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并通过轴肩进行轴向定位,组成活塞头-活塞杆组件10;电极盘7与活塞头之间配有尼龙垫片8;尼龙盘6、电极盘7和尼龙垫片8依次通过尼龙内六角螺钉9固定连接于活塞头-活塞杆组件10;左右尼龙盘6、左右电极盘7、各尼龙垫片8和活塞头组合在一起,构成活塞组件;电极盘7的铜质导线通过尼龙盘6的引线槽以及活塞杆的引线孔引出;电极筒5的铜质导线19通过引线接头18的引线孔引出;杆端连接件15与活塞杆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活塞杆依次穿过左端盖1、左侧的尼龙套筒13、右侧的尼龙套筒13和右端盖14,两端伸出;活塞组件套于活塞杆外部,置于活塞杆中间位置,活塞杆带动活塞组件往复拉伸运动;电极筒5、左侧的尼龙套筒13和活塞组件之间构成左腔;电极筒5、右侧的尼龙套筒13和活塞组件之间构成右腔;缸体3圆周内表面与电极筒5圆周外表面之间形成电流变液流经的第一段阀式圆环型阻尼间隙;电极筒5圆周内表面与活塞头-活塞杆组件10中活塞头圆周外表面之间形成电流变液流经的第二段剪切阀式圆环型阻尼间隙;两段圆环型阻尼间隙并联式工作;左侧的电极盘7右端面与活塞头左端面之间形成电流变液流经的第三段径向圆盘型阻尼间隙;右侧的电极盘7左端面与活塞头右端面之间形成电流变液流经的第四段径向圆盘型阻尼间隙;此四段有效阻尼间隙的厚度范围均为0.5mm~2.0mm;电极盘7的铜质导线与电极盘7焊接,电极筒5的铜质导线19与电极筒5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并分别使左、右侧电极盘7和电极筒5接电源正极作为正极板;缸体3和活塞头-活塞杆组件10上引出导线接地,并分别使缸体3和活塞头-活塞杆组件10作为该电流变阻尼器的负极板;电极筒5两端根据等流量原理设置均布常通孔,用于电流变液在左腔、右腔、四段有效阻尼间隙中流动;测压接头4接在缸体3上,与电极筒5上两端任一常通孔位置对齐;引线接头18接在缸体3上,与右侧的尼龙套筒13接触,并用隔缘橡胶密封圈17封堵;左侧的尼龙套筒13、右侧的尼龙套筒13与活塞杆之间分别设置轴用u形圈11、导向环12;左侧的尼龙套筒13、右侧的尼龙套筒13与缸体3之间分别设置o形密封圈2;电极筒5左右两侧开有环状凹槽,并用隔缘胶浇铸以避免电极筒5与缸体3接触。

4、缸体3、电极筒5、电极盘7、活塞头-活塞杆组件10均采用导电材料。

5、尼龙盘6、尼龙垫片8、尼龙内六角螺钉9、尼龙套筒13、橡胶密封圈17均采用增韧尼龙材料。

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7、1、本专利技术电流变阻尼器通过内部结构的优化,取消了气腔,增加了阻尼器有效行程,并且静止状态下内腔无压力,降低了对密封件的使用要求。

8、2、本专利技术电流变阻尼器实现了并联式圆环型和径向圆盘型四段有效阻尼间隙的混合,且可通过改变尼龙垫片的厚度进一步实现阻尼间隙可调;在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较小的外加电压作用下具有较大的可控阻尼力,同时阻尼力动态调节范围更宽,进而可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混合流动式液流通道的电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流变阻尼器包括左端盖(1)、O形密封圈(2)、缸体(3)、测压接头(4)、电极筒(5)、尼龙盘(6)、电极盘(7)、尼龙垫片(8)、尼龙内六角螺钉(9)、活塞头-活塞杆组件(10)、轴用U形圈(11)、导向环(12)、尼龙套筒(13)、右端盖(14)、杆端连接件(15)、六角螺母(16)、橡胶密封圈(17)和引线接头(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段有效阻尼间隙具体为:缸体(3)圆周内表面与电极筒(5)圆周外表面之间形成电流变液流经的第一段阀式圆环型阻尼间隙(20);电极筒(5)圆周内表面与活塞头-活塞杆组件(10)中活塞头圆周外表面之间形成电流变液流经的第二段剪切阀式圆环型阻尼间隙(23);两段圆环型阻尼间隙并联式工作;左侧的电极盘(7)右端面与活塞头左端面之间形成电流变液流经的第三段径向圆盘型阻尼间隙(24);右侧的电极盘(7)左端面与活塞头右端面之间形成电流变液流经的第四段径向圆盘型阻尼间隙;四段有效阻尼间隙的厚度范围均为0.5mm~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组件主要由左、右尼龙盘(6),左、右电极盘(7),尼龙垫片(8)和活塞头组合在一起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筒(5)两端根据等流量原理设置均布常通孔,用于电流变液在左腔、右腔、四段有效阻尼间隙中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压接头(4)接在缸体(3)上,与电极筒(5)上两端任一常通孔(27)位置对齐;引线接头(18)接在缸体(3)上,与右侧的尼龙套筒(13)接触,并用隔缘橡胶密封圈(17)封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的尼龙套筒(13)、右侧的尼龙套筒(13)与活塞杆之间分别设置轴用U形圈(11)、导向环(12);左侧的尼龙套筒(13)、右侧的尼龙套筒(13)与缸体(3)之间分别设置O形密封圈(2);电极筒(5)左右两侧开有环状凹槽,并用隔缘胶浇铸以避免电极筒(5)与缸体(3)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尼龙盘(6)、尼龙垫片(8)、尼龙内六角螺钉(9)、尼龙套筒(13)、橡胶密封圈(17)均采用增韧尼龙材料;缸体(3)、电极筒(5)、电极盘(7)、活塞头-活塞杆组件(10)均采用导电材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混合流动式液流通道的电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流变阻尼器包括左端盖(1)、o形密封圈(2)、缸体(3)、测压接头(4)、电极筒(5)、尼龙盘(6)、电极盘(7)、尼龙垫片(8)、尼龙内六角螺钉(9)、活塞头-活塞杆组件(10)、轴用u形圈(11)、导向环(12)、尼龙套筒(13)、右端盖(14)、杆端连接件(15)、六角螺母(16)、橡胶密封圈(17)和引线接头(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段有效阻尼间隙具体为:缸体(3)圆周内表面与电极筒(5)圆周外表面之间形成电流变液流经的第一段阀式圆环型阻尼间隙(20);电极筒(5)圆周内表面与活塞头-活塞杆组件(10)中活塞头圆周外表面之间形成电流变液流经的第二段剪切阀式圆环型阻尼间隙(23);两段圆环型阻尼间隙并联式工作;左侧的电极盘(7)右端面与活塞头左端面之间形成电流变液流经的第三段径向圆盘型阻尼间隙(24);右侧的电极盘(7)左端面与活塞头右端面之间形成电流变液流经的第四段径向圆盘型阻尼间隙;四段有效阻尼间隙的厚度范围均为0.5mm~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组件主要由左、右尼龙盘(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宁周锋董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