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制药中抗体药物开发和免疫检测,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抗体结合率的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1、抗体结合率是指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的比例,反映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强度和效率,通常以抗体结合的量相对于总抗原量的比例来表示,结合率越高,说明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越强,结合效率越高,它是衡量抗体功能的重要参数,影响抗体在实验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抗体交叉反应性是指一种抗体不仅能够与其目标抗原结合,还可能与其他非目标抗原产生结合的现象,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不同抗原之间存在相似的表位结构,导致抗体无法完全区分目标抗原和非目标抗原,进而引发非特异性结合,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现有技术在抗体交叉反应性的定量化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没有充分利用抗体结合率来计算抗体的特异性,传统的交叉反应评估方法大多仅依赖于静态实验,如elisa、westernblot等,通过比较抗体对目标抗原与非目标抗原的结合情况来推断交叉反应性,而没有将抗体结合率作为特异性评估的核心参数,这导致在复杂实验条件下,抗体对不同抗原的结合动态无法被准确量化,从而限制了对抗体特异性的全面分析和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抗体结合率的测量方法,通过基于抗体结合率来测量抗体交叉反应性,实现了对抗体与不同抗原结合强度的量化,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抗体结合率的测量方法,包括
3、抗原固定:选择目标抗原和潜在的非目标抗原,并将其固定至实验平台,目标抗原和非目标抗原用于交叉反应性的检测;
4、抗体稀释:对待测抗体样品进行稀释,并生成不同浓度梯度的抗体溶液;
5、抗体结合率测量:将稀释后的抗体溶液加入到已固定了不同抗原的孔中进行结合反应,测量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强度;拟定抗体结合率rb用于量化抗体与抗原形成复合物的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6、
7、其中rb用于表示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数量占总抗原数量的比例;
8、特异性指数计算:通过rb计算特异性指数以评估抗体的选择性:
9、
10、其中,rb(目标抗原)表示抗体与目标抗原的结合率,rb(非目标抗原)表示抗体与非目标抗原的结合率。
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引入亲和力常数kd来修正特异性指数,亲和力常数kd表示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强度,亲和力常数kd包括解离速度vdiss、结合频率fbind和温度t的相互关系决定;
12、亲和力常数的修正公式为:
13、
14、代入特异性指数,形成修正后的亲和力特异性指数公式:
15、
16、其中vdiss为解离速度,表示抗体从抗原上解离的速度,vdiss的单位为秒的倒数;fbind为结合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抗体与抗原发生结合的频率,fbind的单位为秒的倒数;t为温度,温度影响抗体与抗原的分子运动速率;t目和t非分别表示目标抗原和非目标抗原的实验温度。
1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引入解离速率koff来修正特异性指数,解离速率koff表示抗体从抗原上解体的速率;解离速率koff包括解离激活能ediss和溶液的离子强度isol的相互关系决定;解离速率的修正公式为:
18、koff=ediss·isol
19、代入修正后的特异性指数,得出:
20、
21、其中ediss为解离激活能,表示抗体与抗原在解离时所需克服的能量,ediss的单位为焦耳;isol为溶液的离子强度,表示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2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引入静电相互作用因子来修正特异性指数,静电相互作用因子用于评估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电荷吸引或排斥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因子包括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电荷分布差异δq、电荷中心距离dcharge的相互关系决定;
23、静电相互作用修正公式为:
24、
25、将其代入修正公式:
26、
27、其中δq为电荷分布差异,表示抗体与抗原之间电荷的差异;dcharge为电荷中心距离,表示抗体和抗原表面电荷中心的距离。
2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引入抗体的多价性因子来修正特异性指数,抗体的多价性因子表示抗体通过多个位点与抗原结合的能力,抗体的多价性因子包括结合位点数量n位点和结合位点协同性σ协同的相互关系决定;多价性因子修正公式为:
29、多价性因子=n位点·σ协同
30、将其代入特异性指数,形成最终的多价性因子修正公式:
31、
32、其中n位点为结合位点数量,表示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位点数量;σ协同为结合位点协同性,表示抗体多个结合位点之间的协同作用;
33、综合以上因素,形成最终修正后的特异性指数公式si最终:
34、
35、通过引入抗体的结合率、亲和力常数、解离速率、静电相互作用因子以及抗体的多价性因子,来评估抗体在目标抗原和非目标抗原上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
3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梯度调节算法优化抗体结合率rb,所述梯度调节算法包括动态结合效率调控模型;
37、
38、其中,vbind为结合速率,表示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速度;fbind为结合频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抗体与抗原发生结合的次数;a位点和a总分别表示结合位点数和总结合位点数;f静电和f流水分别表示静电力和疏水力;为通过结合驱动力阈值,作为基准值来评估静电力和疏水力;1-r占用为未占用的结合位点比例;o占用为位点占用因子,表示结合位点的使用效率;e抗原为抗原暴露度;t为实验温度,影响结合速率的温度因素;
39、当结合速率vbind高于其阈值且结合驱动力f结合超过其阈值进入高结合驱动状态,在高结合驱动状态中,降低静电力和疏水力,增加位点占用效率;具体调整公式为:
40、
41、其中表示经过调节后的静电力;表示调节前的静电力;δf静电表示静电力调整的幅度;表示调节后的疏水力;表示调节前的疏水力;δf疏水表示疏水力调整的幅度;表示调节后的占用因子;表示调节前的占用因子;δo占用表示占用因子的增量。
4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梯度调节算法包括稀释均衡修正模型;
43、
44、其中为稀释后修正的抗体浓度;c初为抗体的初始浓度;c目标为抗体的目标浓度;为在抗体稀释过程中实际测量到的流速;为稀释过程中设定的标准流速;v修正表示在稀释过程中经过修正后的实际稀释体积;v稀释表示稀释过程中设定的标准稀释体积;r分布表示抗体在溶液中的实际分布比例;r理想表示抗体在溶液中的理想分布比例;
45、当稀释浓度高于目标浓度c目标且流速则进入高稀释浓度状态,在高稀释浓度状态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抗体结合率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抗体结合率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抗体结合率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抗体结合率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抗体结合率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或1所述的一种基于抗体结合率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梯度调节算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抗体结合率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抗体结合率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抗体结合率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抗体结合率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抗体结合率的测量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学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