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钢结构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跨度钢连廊在各种超高层、综合体、机场等大型公共/商业建筑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大跨度钢连廊实现了大型单体建筑之间的连通,提高了人员活动效率。钢连廊由于具有良好采光效果和广阔的视野常用做观光走廊或休闲咖啡厅等,建筑功能使用得到大幅提升。
2、大跨度钢连廊现阶段常用施工方法有:整体吊装法、高空散装法、分块安装法、高空滑移法和整体提升法。其中较为新颖的施工方法为整体提升法,该方法在相应地面胎架完成结构拼装,高空作业量较少,提升可不受结构的重量、跨度等方面的限制。同时结构构件在地面拼装,焊接质量得以保障。
3、然而目前钢结构连廊整体提升多为钢结构骨架液压提升,对于超高层结构钢连廊而言,仅对钢结构骨架进行液压提升,钢骨架提升就位后,对于已经处于高空的钢连廊底部吊顶、底部机电管线、幕墙等分项工程仍需在高空进行安装作业,高空作业风险大、危险性高、施工质量难以保障,同时高空作业也会导致施工费用的大幅攀升。
4、因此,对于超高层连体钢结构而言钢连廊的主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等多专业一体化提升是超高层连体钢结构液压提升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连廊安装时的危险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
3、一种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一:建立精确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5、步骤二:对于桁架单元各个工况开展详细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6、步骤三:获取底层桁架精确的变形数值;
7、步骤四:安装过程中利用变形数值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可调节卡扣对于钢结构主体桁架、底部吊杆、机电管线、蜂窝铝板开展实时的变形控制;
8、步骤五:胎架及主体桁架安装;
9、步骤六:钢筋桁架楼承板安装及吊顶内部机电管线安装;
10、步骤七:预提升:桁架提升脱离支架后,在距离支架100mm处悬停4-12小时,其间对提升牛腿支撑、连体桁架提升结构本身进行检查检测,若结构变形严重应立即将连体部分落至支架并将情况分析处理后再重新提升;
11、步骤八:预提升后经过检测牛腿支撑、连体桁架等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都满足要求后将主体桁架提升到3米处,满足钢结构连廊底部吊顶施工作业空间;
12、步骤九:设置临时支撑:桁架提升至距离地下室顶板低点3米处悬停一个月,并在悬停期间设置水平向手拉葫芦固定于主体结构1-3层型钢混凝土柱,并在地下室柱子顶部通过gps定位放线,在地下室柱子顶部对应位置安装可以通过液压千斤顶实时调节的钢结构立柱及相应的扫地杆;
13、步骤十:底部吊顶(蜂窝铝板)安装;
14、步骤十一:正式提升:主体桁架、机电管线、钢筋桁架楼承板及底部吊顶装饰装修等作为整体正式提升至目标位置;
15、步骤十二:后补杆件连接、焊缝探伤、楼承板收口部位拼接、钢筋绑扎及连廊混凝土楼板浇筑;
16、步骤十三:桁架顶部起重构件安装;
17、步骤十四:侧立面幕墙安装;
18、步骤十五:采光井及顶部花园施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及其附属结构、装饰装修能够实现一体化提升,显著减少了高空作业量,提升了施工安全性和工程质量。建立精确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开展详细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确保桁架单元在各工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设计精度;利用变形数值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可调节卡扣,对钢结构主体桁架、底部吊杆、机电管线、蜂窝铝板进行实时变形控制,有效防止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变形问题,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采用胎架及主体桁架安装步骤,使得主体桁架能够在地面完成拼装,降低了高空作业难度;通过在预提升阶段在特定高度悬停并对结构进行检查,确保了结构安全;设置临时支撑步骤进一步保障了桁架在提升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正式提升至目标位置后,通过后补杆件连接、焊缝探伤等步骤,确保了连廊结构的整体性与安全性;最终通过桁架顶部起重构件安装和侧立面幕墙安装,实现了连廊附属结构的完整安装,提高了施工效率。上述技术手段使底部吊顶和机电管线在地面完成安装后再进行整体提升,实现了钢连廊及附属机电管线、装饰装修结构的整体协同提升与高效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风险。
20、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安装包括将钢筋桁架楼承板固定于一层桁架上并进行焊接牢固。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钢筋桁架楼承板固定于一层桁架上并进行焊接牢固,确保了楼承板与桁架之间的稳定连接,提升了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2、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的吊顶内部机电管线安装包含通风管道及吊顶内部空调管线部分;
23、所述步骤八,预提升后悬停底部安装临时支撑构件;
24、所述临时支撑构件将实时调节标高的数字化顶升装置;
25、所述临时支撑构件为了临时固定主体桁架方便底部蜂窝铝板及其他装饰装修工程安装。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顶内部机电管线安装包含通风管道及吊顶内部空调管线部分,并在预提升后悬停底部安装临时支撑构件,由于业主要选择增加新风或中央空调图纸暂无法确定,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便于后续根据业主需求灵活调整,减少高空作业风险,同时,通过临时支撑构件可以实时调节标高的数字化顶升装置,并方便底部蜂窝铝板及其他装饰装修工程安装。
27、优选的,所述步骤七中的预提升过程中,还包括在悬停期间检查桁架的结构变形情况。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预提升过程中,桁架提升脱离支架后,在距离支架100mm处悬停4至12小时,其间检查桁架的结构变形情况,确保结构安全,减少后续提升的风险,提升过程更加可靠。
29、优选的,所述步骤九中的临时支撑设置包括在悬停期间通过手拉葫芦固定主体结构于1-3层钢筋混凝土柱。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桁架提升至距离地下室顶板低点3米处悬停一个月,并在悬停期间通过手拉葫芦固定主体结构于1至3层钢筋混凝土柱,确保了悬停阶段施工的安全性,便于底部吊顶和机电管线的安装,减少了高空作业的风险和难度。
31、优选的,所述步骤十一中的正式提升速度为6m/h,并在两天内完成提升,且在正式提升前需保证底部吊顶施工单位工作空间2-3米。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正式提升前需保证底部吊顶施工单位工作空间2-3米,确保了底部吊顶施工有足够的工作空间,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同时,通过控制正式提升的速度和时间,保证了提升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了高空作业的风险和施工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安装包括将钢筋桁架楼承板固定于一层桁架上并进行焊接牢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的吊顶内部机电管线安装包含通风管道及吊顶内部空调管线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的预提升过程中,还包括在悬停期间检查桁架的结构变形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九中的临时支撑设置包括在悬停期间通过手拉葫芦固定主体结构于1-3层钢筋混凝土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十一中的正式提升速度为6m/h,并在两天内完成提升,且在正式提升前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十二中后补杆件连接包括先用螺栓初步连接,然后焊接固定,并进行焊缝探伤检测,临时杆件拆除以完成由施工态向结构态转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十二中包括对一层桁架楼承板收口部位进行补装,并安装二层、三层、四层桁架楼承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十三中桁架顶部起重构件安装于连体桁架顶部以满足侧立面幕墙安装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十五中的采光井及顶部花园施工在连廊提升就位后实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安装包括将钢筋桁架楼承板固定于一层桁架上并进行焊接牢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的吊顶内部机电管线安装包含通风管道及吊顶内部空调管线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的预提升过程中,还包括在悬停期间检查桁架的结构变形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九中的临时支撑设置包括在悬停期间通过手拉葫芦固定主体结构于1-3层钢筋混凝土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连体钢结构协同附属结构、装饰装修一体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庆康,郭振志,郭金刚,谢龙,赵义鹏,赵龙,李远方,郁志伟,翟浩博,宋卓华,张鑫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