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77496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5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包括进风箱和出风箱,所述进风箱的进口通过主进风管与进风风机连接,所述进风箱的出口与多通道进风管连接;所述出风箱的进口通过出风风机与多通道出风管连接,所述出风箱的出口与主出风管连接;所述进风箱的底部与出风箱的顶部通过回流箱连接,所述回流箱的内部设置有换向翻板组件;本技术能够在正常情况下能够对分支隧道内部进行高效送风以及空气循环,在进风量异常情况下能够改变风路以将原本输送至隧道外部的空气回流至隧道内部,应急保证隧道内的空气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隧道通风的,涉及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


技术介绍

1、进行隧道施工过程中,多采用钻进、爆破施工方法掘进隧道掌子面,在掌子面掘进过程中会产生发亮粉尘影响隧道内的空气环境,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施工安全和工作效率。同时,当隧道的掘进深度逐渐加深并伴随有分支隧道的掘进时,传统的隧道送风装置就不能满足对分支隧道内部进行空气补充以及空气循环的需求。并且,因进风管路阻塞、风机启动出气进风管路内部空气不足造成进风管路缩瘪,现有的隧道风机此时就不能及时向各个分支隧道内部及时输入足够的空气,进而造成分支隧道内部出现缺氧的问题,影响隧道内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因此,针对现有的隧道送风装置不能对分支隧道进行高效送风、循环空气,在进风量异常时不能保证分支隧道内部进风量的缺陷,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在正常情况下能够对分支隧道内部进行高效送风以及空气循环,在进风量异常情况下能够改变风路以将原本输送至隧道外部的空气回流至隧道内部,应急保证隧道内的空气含量。

2、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包括进风箱和出风箱,所述进风箱的进口通过主进风管与进风风机连接,所述进风箱的出口与多通道进风管连接;所述出风箱的进口通过出风风机与多通道出风管连接,所述出风箱的出口与主出风管连接;所述进风箱的底部与出风箱的顶部通过回流箱连接,所述回流箱的内部设置有换向翻板组件。

4、在进风量正常的情况下,进风箱与出风箱之间的回流箱内部的换向翻板组件是处于将回流箱内部的风道遮挡的状态,此时进风箱与出风箱相互独立送风。通过进风风机将隧道外部的洁净空气通过主进风管输送至进风箱中进行集中,然后通过进风箱将洁净空气通过多通道进风管输送至隧道内部。并且针对分支的隧道,可以根据分支隧道的数量相应设置对应通道数量的多通道进风管,进而实现将洁净空气输送至各个分支隧道的内部。

5、通过出风风机产生抽吸力,将隧道内部混杂有粉尘的污浊空气吸入多通道出风管,针对分支的隧道,可以根据分支隧道的数量相应设置对应通道数量的多通道出风管,进而实现将各个分支隧道的内部的浑浊空气抽吸输送至出风箱的内部进行集中,并通过主出风管将浑浊空气排出至隧道外部。通过进风箱与出风箱的配合实现对多分支隧道内部的空气进行循环更新,保证隧道内部的工作人员处于相对安全洁净的空气环境中。

6、当进风量降低至安全阈值以下时,表明此时进风量不能满足隧道内部的安全工作需求。此时换向翻板组件进行换向转动以将回流箱内部的风道开启,同时将出风箱的出口关闭。此时通过出风风机抽吸的浑浊空气不能通过出风箱的出口、主出风管排出至隧道外部,而是沿着回流箱内部的风道流向进风箱,并在进风风机的作用下将浑浊空气重新返送至隧道内部进行应急。需要说明的是,在进风量不足可能导致隧道渗出空气量不足时,首要解决的是隧道内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因此应急将浑浊空气返送至隧道内部进行空气补充。当进风量恢复正常时,换向翻板组件重新将回流箱内部的风道关闭并将出风箱的出口开启,进而恢复正常情况下进风箱单独输入洁净空气、出风箱单独输出浑浊空气的状态。

7、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换向翻板组件包括翻板电机、换向翻板,所述换向翻板通过转轴转动铰接在回流箱内部,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翻板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8、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回流箱与进风箱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单向膜瓣。

9、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多通道进风管包括进风硬管、转接法兰、多通道进风软管,所述进风硬管的进端与进风箱的出口连接,所述进风硬管的出风端通过转接法兰与多通道进风软管的进端连接,所述多通道进风软管的出端设置有若干分流管路。

10、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多通道出风管包括出风硬管、转接法兰、多通道进风软管,所述出风硬管的进端与多通道进风软管的出端连接,所述多通道进风软管的进端设置有若干分流管路;所述出风硬管的出端通过转接法兰与出风风机的进端连接,所述出风风机的出端与出风箱的进口连接。

11、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箱中设置有进风流量传感器,所述出风箱中设置有出风流量传感器。

12、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箱的一侧设置有可拆卸的箱盖,所述进风箱的内部设置有除尘格栅。

13、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出风箱的一侧设置有可拆卸的箱盖,所述出风箱的内部设置有除尘格栅。

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5、本技术在进风量正常的情况下,通过换向翻板组件将位于进风箱与出风箱之间的回流箱内部的风道遮挡,使得进风箱配合进风风机、多通道进风管独立对分支隧道内部输入洁净空气,同时出风箱配合出风风机、多通道出风管将分支隧道内部的浑浊空气抽出,进而实现对分支隧道进行高效空气补充以及空气循环;当进风量降低时,通过换向翻板组件将位于进风箱与出风箱之间的回流箱内部的风道开启同时将出风箱的出口关闭,使得原本应该排出至隧道外部的浑浊空气经过回流箱内部的风道回流至进风箱,并伴随洁净空气重新输送至分支隧道内部,实现紧急补充分支隧道内部的空气,避免分支隧道内部缺氧的情况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包括进风箱(1)和出风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1)的进口通过主进风管(3)与进风风机(4)连接,所述进风箱(1)的出口与多通道进风管(5)连接;所述出风箱(2)的进口通过出风风机(6)与多通道出风管(7)连接,所述出风箱(2)的出口与主出风管(8)连接;所述进风箱(1)的底部与出风箱(2)的顶部通过回流箱(9)连接,所述回流箱(9)的内部设置有换向翻板组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翻板组件(10)包括翻板电机(101)、换向翻板(102),所述换向翻板(102)通过转轴转动铰接在回流箱(9)内部,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翻板电机(10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箱(9)与进风箱(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单向膜瓣(1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进风管(5)包括进风硬管、转接法兰、多通道进风软管,所述进风硬管的进端与进风箱(1)的出口连接,所述进风硬管的出风端通过转接法兰与多通道进风软管的进端连接,所述多通道进风软管的出端设置有若干分流管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出风管(7)包括出风硬管、转接法兰、多通道进风软管,所述出风硬管的进端与多通道进风软管的出端连接,所述多通道进风软管的进端设置有若干分流管路;所述出风硬管的出端通过转接法兰与出风风机(6)的进端连接,所述出风风机(6)的出端与出风箱(2)的进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1)中设置有进风流量传感器,所述出风箱(2)中设置有出风流量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1)的一侧设置有可拆卸的箱盖,所述进风箱(1)的内部设置有除尘格栅(1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箱(2)的一侧设置有可拆卸的箱盖,所述出风箱(2)的内部设置有除尘格栅(1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包括进风箱(1)和出风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1)的进口通过主进风管(3)与进风风机(4)连接,所述进风箱(1)的出口与多通道进风管(5)连接;所述出风箱(2)的进口通过出风风机(6)与多通道出风管(7)连接,所述出风箱(2)的出口与主出风管(8)连接;所述进风箱(1)的底部与出风箱(2)的顶部通过回流箱(9)连接,所述回流箱(9)的内部设置有换向翻板组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翻板组件(10)包括翻板电机(101)、换向翻板(102),所述换向翻板(102)通过转轴转动铰接在回流箱(9)内部,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翻板电机(10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箱(9)与进风箱(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单向膜瓣(1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多叉口集中风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进风管(5)包括进风硬管、转接法兰、多通道进风软管,所述进风硬管的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涛饶胜斌邱贵山马利宏黄维明邵明圆刘应辉石洪超郭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