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具有交叉部件的夹持工具制造技术_技高网

具有交叉部件的夹持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7224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51
提供了一种夹持工具,比如钳子。夹持工具包括一对柄部,每个柄部具有连接到颈部段的握把段。枢轴关节将颈部段彼此连接,使得当握把段相对于彼此移动时,颈部段围绕枢轴关节枢转。当握把段被拉得彼此足够靠近时,颈部段被配置为在与枢轴关节间隔开的位置处彼此交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1、本技术总体上涉及工具领域。本技术具体地涉及具有枢转地联接在一起的部件的夹持工具,并且这些部件在与这些部件相对于彼此枢转的位置间隔开的位置处彼此交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夹持工具,该夹持工具包括下钳颌、第一部件、上钳颌、第二部件和枢轴关节。该第一部件包括:第一颈部段,该第一颈部段从第一颈部端延伸到相反的第二颈部端,该下钳颌处于该第一颈部端处;第一交叉段,该第一交叉段从第一交叉端向上延伸到相反的第二交叉端,该第一颈部段处于该第一交叉端处;以及第一握把段,该第一握把段从第一握把端延伸到相反的第二握把端,该第一交叉段处于该第一握把端处。该上钳颌处于该夹持工具的纵向轴线的与该下钳颌相对的一侧上。该第二部件包括:第二颈部段,该第二颈部段从第一颈部端延伸到相反的第二颈部端,该上钳颌处于该第二部件的第一颈部端处;第二交叉段,该第二交叉段从第一交叉端向上延伸到相反的第二交叉端,该第二颈部段处于该第二部件的第一交叉端处;以及第二握把段,该第二握把段从第一握把端延伸到相反的第二握把端,该第二交叉段处于该第二部件的第一握把端处。该枢轴关节在该第一颈部段从该下钳颌延伸并且该第二颈部段从该上钳颌延伸的位置处将该第一部件可枢转地联接到该第二部件。随着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在打开构型和闭合构型之间移动,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相对于彼此围绕旋转轴线枢转,在该打开构型,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间隔开,在该闭合构型,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彼此接触。该夹持工具限定了:当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处于该闭合构型时,在该旋转轴线和该第一颈部段的第二颈部端之间沿着该纵向轴线的第一距离;以及当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处于该闭合构型时,在该第一握把段的第二交叉端和该第一交叉段与该第二交叉段交叉的中心点之间沿着该纵向轴线的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小于该第一距离的50%。

2、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涉及下钳颌、第一部件、上钳颌、第二部件和枢轴关节。该第一部件包括:第一颈部段,该第一颈部段从第一颈部端延伸到相反的第二颈部端,该下钳颌处于该第一颈部端处;第一交叉段,该第一交叉段从第一交叉端向上延伸到相反的第二交叉端,该第一颈部段处于该第一交叉端处;以及第一握把段,该第一握把段从第一握把端延伸到相反的第二握把端,该第一交叉段处于该第一握把端处。该上钳颌处于该夹持工具的纵向轴线的与该下钳颌相对的一侧上。该第二部件包括:第二颈部段,该第二颈部段从第一颈部端延伸到相反的第二颈部端,该上钳颌处于该第二部件的第一颈部端处;第二交叉段,该第二交叉段从第一交叉端向上延伸到相反的第二交叉端,该第二颈部段处于该第二部件的第一交叉端处;以及第二握把段,该第二握把段从第一握把端延伸到相反的第二握把端,该第二交叉段处于该第二部件的第一握把端处。该枢轴关节在该第一颈部段从该下钳颌延伸并且该第二颈部段从该上钳颌延伸的位置处将该第一部件可枢转地联接到该第二部件。随着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在打开构型和闭合构型之间移动,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相对于彼此围绕旋转轴线枢转,在该打开构型,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间隔开,在该闭合构型,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彼此接触,使得使该第一部件的握把段远离该第二部件的握把段移动将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彼此拉开形成打开构型,以及使该第一部件的握把段朝向该第二部件的握把段移动将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拉到一起形成闭合构型。当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处于闭合构型时,该第一部件的第一交叉段与该第二部件的第二交叉段交叉,并且该第一部件的第一交叉端位于该第二部件的第一交叉端下方。随着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从该闭合构型移动到该打开构型,该第一部件的第一交叉段与该第二部件的第二交叉段不交叉,使得该第一部件的第一交叉端定位在该第二部件的第一交叉端上方。

3、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夹持工具,该夹持工具包括下钳颌、第一部件、上钳颌、第二部件和枢轴关节。该第一部件包括:第一颈部段,该第一颈部段从第一颈部端延伸到相反的第二颈部端,该下钳颌处于该第一颈部端处;第一交叉段,该第一交叉段从第一交叉端向上延伸到相反的第二交叉端,该第一颈部段处于该第一交叉端处;以及第一握把段,该第一握把段从第一握把端延伸到相反的第二握把端,该第一交叉段处于该第一握把端处。该上钳颌处于该夹持工具的纵向轴线的与该下钳颌相对的一侧上。该第二部件包括:第二颈部段,该第二颈部段从第一颈部端延伸到相反的第二颈部端,该上钳颌处于该第二部件的第一颈部端处;第二交叉段,该第二交叉段从第一交叉端向上延伸到相反的第二交叉端,该第二颈部段处于该第二部件的第一交叉端处;以及第二握把段,该第二握把段从第一握把端延伸到相反的第二握把端,该第二交叉段处于该第二部件的第一握把端处。该枢轴关节在该第一颈部段从该下钳颌延伸并且该第二颈部段从该上钳颌延伸的位置处将该第一部件可枢转地联接到该第二部件。随着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在打开构型和闭合构型之间移动,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相对于彼此围绕旋转轴线枢转,在该打开构型,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间隔开,在该闭合构型,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彼此接触,使得使该第一部件的握把段远离该第二部件的握把段移动将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彼此拉开形成打开构型,以及使该第一部件的握把段朝向该第二部件的握把段移动将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拉到一起形成闭合构型。当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处于该闭合构型时,该第一颈部段从该下钳颌相对于该纵向轴线成小于45度的角向下延伸,并且该第二颈部段从该上钳颌相对于该纵向轴线成小于45度的角向上延伸。当该上钳颌和该下钳颌移动到该打开构型时,该第一颈部段被向上拉,直到该第一颈部段从该下钳颌向上延伸,并且该第二颈部段被向下拉,直到该第二颈部段从该上钳颌向下延伸。

4、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夹持工具,该夹持工具具有第一部件和与其枢转地联接的第二部件。该第一部件具有连接到上握把段的第一颈部段,并且该第二部件具有连接到下握把段的第二颈部段。枢轴关节将该第一颈部段连接到该第二颈部段,使得当该上握把段和该下握把段相对于彼此移动时,该第一颈部段和该第二颈部段分别围绕该枢轴关节枢转。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被配置为当该上握把段朝向该下握把段充分移动时,在与该枢轴关节间隔开的位置处彼此交叉。

5、在具体实施例中,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被进一步配置为当该上握把段被定位成与该下握把段间隔开足够距离时彼此不交叉。

6、替代性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可概括叙述的其他特征和特征的组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具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具包括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是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所述夹持工具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的整个长度,其中,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第三距离的至少2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具包括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在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一握把端和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二握把端之间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的第四距离,以及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在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一交叉端和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二交叉端之间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的第五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第四距离加上所述第五距离之和的至少5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具包括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在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一握把端和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二握把端之间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的第四距离,以及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在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一交叉端和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二交叉端之间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的第五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第四距离加上所述第五距离之和的至少5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具包括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在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一握把端和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二握把端之间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的第四距离,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四距离的2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具包括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是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所述夹持工具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的整个长度,其中,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第三距离的至少2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所述第一颈部段从所述下钳颌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成小于10度的角向下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所述第一交叉段从所述第一颈部段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成小于60度的角向上延伸。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所述第一交叉段从所述第一颈部段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成小于60度的角向上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所述第一颈部段从所述下钳颌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成第一角向下延伸,并且所述第一交叉段从所述第一颈部段以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成第二角向上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角小于所述第二角。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小于所述第二角的一半。

13.一种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具包括: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闭合构型时,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二交叉端处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颈部端上方。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闭合构型时,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二握把端处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握把端上方。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闭合构型时,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握把端处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一握把端上方。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所述第一颈部段从所述下钳颌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成第一角向下延伸,并且所述第一交叉段从所述第一颈部段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成第二角向上延伸,其中,所述第一角小于所述第二角。

18.一种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具包括: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所述第一交叉段从所述第一颈部段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成在35度和55度之间的角向上延伸。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闭合构型时,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二颈部端处于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颈部端下方,并且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握把端出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一握把端上方。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具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具包括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是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所述夹持工具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的整个长度,其中,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第三距离的至少2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具包括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在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一握把端和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二握把端之间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的第四距离,以及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在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一交叉端和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二交叉端之间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的第五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第四距离加上所述第五距离之和的至少5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具包括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在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一握把端和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二握把端之间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的第四距离,以及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在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一交叉端和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二交叉端之间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的第五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第四距离加上所述第五距离之和的至少5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具包括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在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一握把端和所述第一握把段的所述第二握把端之间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的第四距离,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四距离的2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具包括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是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所述夹持工具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的整个长度,其中,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第三距离的至少2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合构型时,所述第一颈部段从所述下钳颌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成小于10度的角向下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钳颌和所述下钳颌处于所述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齐默尔曼C·G·诺贝尔C·J·罗伯茨
申请(专利权)人: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