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77034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50
一种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汽车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冷轧钢的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6~0.16%,Si:0.15~0.40%,Mn:1.0~2.5%,P≤0.02%,S≤0.01%,Al:0.02~0.1%,Ti:0.01~0.06%,Cr:0.3~1.5%,Mo:0.1~0.6%,Nb:0.005~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其制备方法包括冶炼、连铸、加热、热轧、卷取、酸洗、冷轧、退火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冷轧钢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及疲劳性能,满足汽车副车架用钢的使用需求,能够替代目前使用的热轧汽车结构钢,实现副车架使用寿命的提升,同时实现车身结构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材料制备,涉及一种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高端化、电动化、轻量化和智能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汽车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先进高强钢相继被研发出来,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结构件的制造中。各汽车厂对乘用车车身用材的持续创新和优化,使得汽车质量不断提升。相比之下,底盘零部件材料的关注度却稍显不足。底盘作为汽车的重要结构部件,在材料选择和应用技术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其中,副车架是连接悬架和车身的装置,对强度以及疲劳性能要求较高。目前较多数乘用车副车架采用热轧酸洗碳锰钢、冷成形热轧汽车结构钢等材料,此类材料抗拉强度在500mpa左右,成形性能良好,制备工艺简单,在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所用热轧板厚度均在2.0mm以上,不利于汽车轻量化。也有一些高端车型采用铝合金副车架,轻量化效果显著,但铝合金材料采购价格昂贵,制造成本大幅增加。

2、因此,亟需开发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在满足高疲劳性能、高强度的基础上,大幅度减少材料厚度,有效提高整车的轻量化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及其制备方法。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6~0.16%,si:0.15~0.40%,mn:1.0~2.5%,p≤0.02%,s≤0.01%,al:0.02~0.1%,ti:0.01~0.06%,cr:0.3~1.5%,mo:0.1~0.6%,nb:0.005~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4、进一步的,所述冷轧钢的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8~0.14%,si:0.18~0.3%,mn:1.35~2.0%,p≤0.02%,s≤0.01%,al:0.03~0.08%,ti:0.02~0.04%,cr:0.6~1.2%,mo:0.2~0.5%,nb:0.008~0.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5、进一步的,所述冷轧钢的厚度为1.0~2.5mm,显微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

6、进一步的,所述冷轧钢屈服强度280~420mpa,抗拉强度440~550mpa,断后延伸率a80≥23%,107周次疲劳强度≥360mpa,疲劳比≥0.65。

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冶炼、连铸、加热、热轧、卷取、酸洗、冷轧、退火工序;

8、冶炼工序,使用lf+rh精炼工艺;

9、卷取工序,卷取温度控制在580~700℃;

10、退火工序,采用连续退火工艺,依次包括加热、均热、缓慢冷却、快速冷却、过时效以及平整步骤;其中,均热温度为780~850℃,均热时间为80~140s;随后以1~5℃/s的冷却速率缓慢冷却到缓冷温度680~750℃,之后以20~35℃/s的冷却速率快速冷却到过时效温度300~380℃,保温400~600s,最后进行平整,延伸率范围为0.30~0.50%。

11、进一步的,所述冶炼工序,具体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rh精炼;

12、铁水预处理:使用复合喷吹工艺脱硫,预处理后s≤0.003wt%;

13、转炉冶炼:吹入氧气进行造渣,加脱氧剂和合金料,使各元素含量达到成品含量范围内;

14、lf+rh精炼:控制lf处理时间不小于20min,rh真空处理时间为30~60min,控制n含量在0.0025%以下,s含量在0.002%以下,a、b、c、d类夹杂物均控制在1.5级以下,各类夹杂物评级总和控制在6.0以下。

15、进一步的,连铸工序,将冶炼工序所得钢水使用吹氩气保护浇铸,中间包钢水过热度控制在25~30℃,经中间包混合分流后注入结晶器冷却凝固进行连铸。

16、进一步的,加热工序,连铸坯加热温度为1250~1300℃,保温时间1~2h,控制空燃比≤1.3。

17、进一步的,热轧工序,粗轧出口温度控制为980~1080℃;精轧的开轧温度控制为900~1020℃,终轧温度为790~860℃;精轧后钢坯以5~20℃/s的速率冷却至卷取温度。

18、进一步的,酸洗工序,采用盐酸浅槽紊流酸洗工艺,酸洗温度为50~100℃;冷轧工序,压下率为60~70%。

19、本专利技术成分设计原理如下:

20、c:钢中的主要强化元素,可以起到固溶强化作用,提高钢的强度,但含量过多时会影响钢的焊接性能,为了保证良好的综合性能,综合考虑,c含量控制在0.06~0.16%。

21、si:主要的脱氧元素,有较强的固溶强化作用,但过高的si含量会影响表面质量和焊接性能,综合考虑,si含量控制在0.15~0.4%。

22、mn:有一定的固溶强化作用,能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但mn过量时会造成偏析,综合考虑,mn含量控制在1.0~2.5%。

23、al:重要的脱氧剂,能够细化晶粒,形成氧化铝夹杂物,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但是过多的al会影响钢的韧性,综合考虑,al含量控制在0.02~0.1%。

24、cr: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同时产生碳化物,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和疲劳强度,但cr元素过多会降低钢板的塑形和韧性,综合考虑,cr含量控制在0.3%~1.5%。

25、ti:与c形成纳米级碳化物,析出强化作用显著。此外,可以有效阻碍奥氏体晶粒的长大,从而提高钢板的强度。但是当ti含量过多时,会降低钢的可焊性和塑形,综合考虑,ti含量控制在0.01~0.06%。

26、mo:元素可固溶于铁素体、奥氏体和碳化物中,缩小奥氏体相区,提高钢的淬透性,同时可以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和疲劳性能。但过多的mo会造成成本增加,综合考虑,mo含量控制在0.1~0.6%。

27、nb:能够与c形成稳定的碳化物,细化晶粒,增强钢的强度和硬度,改善焊接性能,由于nb价格昂贵,过量也会导致成本增加,综合考虑,nb含量控制在0.005~0.03%。

28、本专利技术主要工艺参数的技术构思如下:本专利技术为了提高钢的疲劳性能,炼钢炉外精炼选择lf+rh双重处理工艺,能够有效降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提升材料的纯净度,从而实现对疲劳裂纹萌生的抑制,实现疲劳强度的提升。卷曲温度控制在580~700℃,是为了降低铁素体晶粒的长大动力,减小晶粒尺寸,从而减轻带状组织,有利于后续退火产生均匀细小的铁素体晶粒。对连续退火工艺的控制,是为了使组织能够再结晶充分,形成铁素体和贝氏体的混合组织。贝氏体和细小的铁素体晶粒相互配合,不仅能够提升钢材的抗拉强度,还可以阻碍疲劳裂纹的形成和扩展,大幅度提升钢材的疲劳性能。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基于高强韧的低碳、高锰化学成分体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6~0.16%,Si:0.15~0.40%,Mn:1.0~2.5%,P≤0.02%,S≤0.01%,Al:0.02~0.1%,Ti:0.01~0.06%,Cr:0.3~1.5%,Mo:0.1~0.6%,Nb:0.005~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8~0.14%,Si:0.18~0.3%,Mn:1.35~2.0%,P≤0.02%,S≤0.01%,Al:0.03~0.08%,Ti:0.02~0.04%,Cr:0.6~1.2%,Mo:0.2~0.5%,Nb:0.008~0.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轧钢的厚度为1.0~2.5mm,显微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轧钢屈服强度280~420MPa,抗拉强度440~550MPa,断后延伸率A80≥23%,107周次疲劳强度≥360MPa,疲劳比≥0.6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冶炼、连铸、加热、热轧、卷取、酸洗、冷轧、退火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冶炼工序,具体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RH精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连铸工序,将冶炼工序所得钢水使用吹氩气保护浇铸,中间包钢水过热度控制在25~30℃,经中间包混合分流后注入结晶器冷却凝固进行连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工序,连铸坯加热温度为1250~1300℃,保温时间1~2h,控制空燃比≤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热轧工序,粗轧出口温度控制为980~1080℃;精轧的开轧温度控制为900~1020℃,终轧温度为790~860℃;精轧后钢坯以5~20℃/s的速率冷却至卷取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酸洗工序,采用盐酸浅槽紊流酸洗工艺,酸洗温度为50~100℃;冷轧工序,压下率为60~7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6~0.16%,si:0.15~0.40%,mn:1.0~2.5%,p≤0.02%,s≤0.01%,al:0.02~0.1%,ti:0.01~0.06%,cr:0.3~1.5%,mo:0.1~0.6%,nb:0.005~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8~0.14%,si:0.18~0.3%,mn:1.35~2.0%,p≤0.02%,s≤0.01%,al:0.03~0.08%,ti:0.02~0.04%,cr:0.6~1.2%,mo:0.2~0.5%,nb:0.008~0.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轧钢的厚度为1.0~2.5mm,显微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疲劳性能汽车副车架用冷轧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轧钢屈服强度280~420mpa,抗拉强度440~550mpa,断后延伸率a80≥23%,107周次疲劳强度≥360mpa,疲劳比≥0.65。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帅王立辉董伊康薛仁杰李志昂王泽赵禹栋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河钢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