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
技术介绍
1、污水处理中能源包括,电能、热能、药剂、清洁用水等,其中电能消耗占比60%—90%。节能降耗、减少药剂投加就是碳减排。污水处理混凝沉淀工艺中,制备出高密度的絮体能够提高对水质的净化效果,但是,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利用混凝、絮凝并配合污泥回流的方式获取高密度污泥絮体,尤其是污泥回流需要借助电力设备完成,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利用混凝、絮凝并配合污泥回流的方式获取高密度污泥絮体,尤其是污泥回流需要借助电力设备完成,能耗较高,从而提供一种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包括:相连通的污泥倍增池与沉淀分离池池体污泥倍增池;中心上提区,位于所述池体内,所述中心上提区与池体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隔以形成回水口,所述中心上提区的进水口与外部的水源相连通;密度倍增区,位于所述池体内且沿所述中心上提区的周向设置,所述密度倍增区包括沿水体的流动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形通道、上升通道、内环下行区以及第二环形通道;所述第一环形通道的进水口与所述中心上提区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环形通道与所述第一环形通道在所述上升通道的入口处汇聚;环形收水区,位于所述池体内且沿所述中心上提区的周向设置,所述环形收水区的出水口与池体所述沉淀分离池相连通;所述内环下行区的出水口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与所述
4、进一步地,所述内环下行区内沿水体的流体方向上间隔交错设置有若干导流板。
5、进一步地,所述内环下行区的出水口设置有反射板,以引导水体朝向所述第二环形通道的进水口流动,以使得水体从向下流动转为向上流动。
6、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倍增池还包括外部下行区与分流区;所述外部下行区位于所述池体内且沿所述密度倍增区的周向设置,所述外部下行区的进水口与所述中心上提区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分流区位于所述池体内且沿所述密度倍增区的周向设置,所述分流区的进水口与所述外部下行区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分流区的出水口分为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第三支路与所述第一环形通道的进水口相连通,第四支路与所述回水口相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区适配于所述第一环形通道的出水口的出水面逐渐减小。
8、进一步地,所述外部下行区的出水口的出水面逐渐减小。
9、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倍增池还包括倒角倾斜板,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底角位置,所述倒角倾斜板朝向所述回水口设置,以引导所述分流区内的水体回流至所述中心上提区。
10、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倍增池还包括喷管以及进水管;所述喷管设置在所述中心上提区内;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喷管相连通,另一端适于连接池体外部的水源,所述喷管使水体加速后送入所述中心上提区内。
11、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倍增池还包括回流调节器,包括转盘、回流调节罩以及连接两者的连接杆;所述转盘位于所述池体的外部;所述回流调节罩位于所述中心上提区内且位于所述喷管的上方,所述回流调节罩上设置有镂空孔,喷管内的水体经所述镂空孔进入所述中心上提区;所述回流调节罩与所述中心上提区之间形成回水通道,所述回水通道与所述回水口相连通,所述转盘驱动所述回流调节罩上升或者下降,以调节所述回水通道的通道截面积,进而调节所述回水口的水体回流量。
12、池体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倍增池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上升通道与所述内环下行区的交汇位置,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中心上提区。
13、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分离池包括沿水体的流动路径上设置的泥层滤沉区、下行通道以及斜管分离区;所述泥层滤沉区的进水口与所述环形收水区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斜管分离区的出水口与外部环境相连通;所述污泥倍增池内形成的高密度絮体在所述泥层滤沉区形成污泥悬浮床,以对流经的水体进行净化。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4、本技术提供的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包括相连通的污泥倍增池与沉淀分离池,污泥倍增池内沿水体的流动路径上在中心上提区与环形收水区之间设置了密度倍增区,使水体在密度倍增区内的上升通道与内环下行区两个通道中进行高速循环,使得絮体之间的碰撞、药剂与胶体的碰撞更为频繁,助长了絮体的体积和密度,为后段的沉淀分离池做好的基础。而且,可以在省略常规的污泥回流工艺的前提下,获取到高密度的絮体污泥,无需通过管路引回后段的污泥,安装方便且省掉了管回流的动力消耗,相比之前使工艺更加节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通的污泥倍增池与沉淀分离池(20):所述污泥倍增池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通的污泥倍增池与沉淀分离池(20):所述污泥倍增池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高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崭华,张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绿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