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智能信息处理,特别是涉及一种标定方法。
技术介绍
1、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是现代电池技术中的关键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便携电子设备等领域。电流的标定方法是电池管理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方法,标定方法能够有助于校准bms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流测量装置,从而确保电流测量装置能够准确地监测和显示电池组电流的实际值,并且还能提高bms电池管理系统发现异常情况的效率,如电池过充、过放等异常情况,从而防止电池损坏和安全隐患。例如,当电流超过设定阈值时,bms可以触发警报或采取保护措施,以维护电池组的稳定性。
2、对于电流的标定,一般会采用分段的方式将不同电流段下的数值采用不同的比例系数转化得到实际值;通常不同的运放增益下计算的比例系数都是不同的,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同一个增益,通常会使用同一个系数。使用同一个系数会使有较为简单的多段一维直线组合的拟合,也有较为复杂采样也更多的曲线拟合,但曲线拟合的方法不利于生产,也会增加mcu运算的复杂度增加处理时间,且不一定能拟合出结果优于多段一维直线组合的结果,所以在实际中,一维直线拟合的使用更为广泛,在一维直线拟合中,常用的计算公式为y=kx+b,y为实际的电流值,x为通过mcu采集到的adc并通过采样电阻等计算得到的电流值;为了减少计算k和b的误差,一般会采用尽可能趋近该段电流起始的位置和结束的位置数值进行取样,然后计算出对应的k和b。现有的对于电流的标定方法虽然也能对电流进行标定,但在准确性上还存在可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标定方法,其相较于现有的标定方法能够更加准确的对电流进行标定。
2、基于此,为了实现本申请的上述至少一优势或其他优点和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设置采样点,并根据所述采样点对输出源采集对应的检测数据;
4、s2:根据检测数据,进行拟合,确定该检测数据的最小趋近直线,根据所述最小趋近直线、预设的初始点x轴坐标x1以及终止点x轴坐标x2确定起始点和终止点;
5、s3:根据所述最小趋近直线和所述采样点查找有效分段点,在所述采样点中查找与最小趋近直线的距离a1最大,且所述距离a1≥预设的分段阈值a的采样点,若查找不到,则在所述采样点中查找相对误差b1≥预设的相对误差阈值b且距离所述最小趋近直线最远的采样点,查找到的采样点为有效分段点,所述分段阈值a和所述相对误差阈值b是根据多次预先实际采样的样本设置的;
6、s4:根据所述起始点、所述终止点、所述有效分段点以及该检测数据,进行拟合,分别得到所述起始点、终止点以及有效分段点之间的最小趋近直线,确定该检测数据的折线段;
7、s5:检测所述折线段中的各个最小趋近直线上的采样点的数量是否少于3个,若不少于3个,则检测所述折线段中的各个最小趋近直线上是否无有效分段点,若存在有效分段点,则重复步骤s3和步骤s4,直至所述折线段中的各个最小趋近直线上的采样点的数量少于3个或所述折线段中的各个最小趋近直线上无有效分段点,得到第一最终折线段;
8、s6:计算所述第一最终折线段中的各个最小趋近直线的斜率,并与零进行比较,若存在斜率小于零的最小趋近直线,则将所述最小趋近直线的检测数据和与所述最小趋近直线相邻的最小趋近直线的检测数据共同重新进行拟合,确定新的最小趋近直线,得到第二最终折线段;
9、s7:对所述第二最终折线段中的各个最小趋近直线的表达式进行参数反变换,得到内部检测电流反馈与实际电流的关系式。
10、如此设置,相较于不计算最小趋近直线的方案,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采用递归的思想,通过计算最小趋近直线的方式,并且借助根据多次预先实际采样的样本设置的所述分段阈值a和所述相对误差阈值b可使所得到的折线段更接近所采样的输出源的理论标准曲线图像。
11、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设置的采样点包括符合正态分布的第一采样点和根据多次实际采样的样本所确定的第二采样点。
12、如此设置,设置符合正态分布的第一采样点,可使采样点反应出各自所处位置的大致情况,并最终使拟合的结果更趋实际的情况,设置根据多次实际采样的样本所确定的第二采样点可使后续查找的有效分段点的位置更为合理,相较于仅设置符合正态分布的第一采样点的方案,本方案可减少标定所产生的误差,提升了准确性。
13、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采样点的设置的过程具体为:根据多次预先实际采样的样本预估的分段点的位置,将所述第二采样点设置于所述预估的分段点的位置的周围。
14、如此设置,可使后续查找的有效分段点的位置更具合理性,从而减小所确定的折线与所采样的输出源的理论标准曲线图像之间的差距,提升了采样的准确性。
1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拟合的过程为:根据区域内的采样点的位置,计算得到一条直线,使得所述区域内的采样点到所述直线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所述直线为所述最小趋近直线。
16、如此设置,相较于直接根据采样点中相距最远的两个点直接确定趋近直线的方案,本方案是根据区域内所有的采样点确定的最小趋近直线,所得到的最小趋近直线的位置更为合理,提高了使用标定方法进行标定的准确性。
17、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s6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18、s61:将各个采样点与所述最小趋近直线的距离c1,与预设的相对直线偏离阈值c进行对比,将各个采样点与所述最小趋近直线的距离c1大于所述相对直线偏离阈值c的各个所述采样点进行剔除,并根据由起始点到终止点的次序,依次将所述起始点、所述有效分段点、所述终止点中,彼此相邻的两个点之间的检测数据,重新进行拟合,得到各个最小趋近直线,确定新的第二最终折线段,所述相对直线偏离阈值c为:根据所述多次预先实际采样的样本设置的,采样点距离所述最小趋近直线的可容许的上限阈值;
19、s62:判断所述第二最终折线段中的各个采样点与所述最小趋近直线的距离c1是否均小于所述相对直线偏离阈值c,若不均小于所述相对直线偏离阈值c,则重复所述s61,直至所述各个采样点与所述最小趋近直线的距离c1均小于所述相对直线偏离阈值c。
20、如此设置,因为所述采样点虽然包括符合正态分布的第一采样点和根据多次实际采样的样本所确定的第二采样点,但不排除存在所设置的采样点的位置不合理的情况,所以上述步骤可根据预设的相对直线偏离阈值c对所述采样点进行筛查,剔除设置位置不合理的采样点,从而重新拟合,确定更接近所采样的输出源的理论标准曲线图像的第二最终折线段,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标定方法进行标定的准确性。并且,基于多次预先实际采样的样本,对多次预先实际采样的样本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所述相对直线偏离阈值c,可使所述相对直线偏离阈值c的设定值更为合理,防止剔除掉设置合理的采样点或未剔除掉设置不合理的采样点的情况的发生,从而进一步减少所述第二最终折线段与所采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的采样点包括符合正态分布的第一采样点和根据多次实际采样的样本所确定的第二采样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采样点的设置的过程具体为:根据多次预先实际采样的样本预估的分段点的位置,将所述第二采样点设置于所述预估的分段点的位置的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拟合的过程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后还包括以下步骤:S63,检测所述第二最终折线段中的各个最小趋近直线是否经过零点,并对经过零点的所述最小趋近直线进行修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经过零点的所述最小趋近直线进行修正的过程使用平移归零的方式对所述经过零点的最小趋近直线进行修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S6的过程中,若需要重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的过程为:将原先所述各个最小趋近直线的表达式中的自变量视为因变量,进行公式变换,得到原先自变量关于原先因变量的关系。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的采样点包括符合正态分布的第一采样点和根据多次实际采样的样本所确定的第二采样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采样点的设置的过程具体为:根据多次预先实际采样的样本预估的分段点的位置,将所述第二采样点设置于所述预估的分段点的位置的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拟合的过程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后还包括以下步骤:s63,检测所述第二最终折线段中的各个最小趋近直线是否经过零点,并对经过零点的所述最小趋近直线进行修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臻,刘家铭,胡晓东,冉鹏,赵猛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普瑞均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