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6828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控制模组包括主控芯片、上行通讯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上行通讯电路与专变终端通过USB接口连接,以接收专变终端的控制命令;上行通讯电路与主控芯片连接,发送控制命令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与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基于控制命令控制继电器控制电路控制继电器的开关闭合,使继电器与断路器连接;继电器基于控制命令控制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或合闸状态。在本技术中,能够将控制命令逐级地发送到继电器以控制断路器,能够使整个控制过程的通信保持稳定。另外,通过USB接口连接专变终端与控制模组,并传输控制命令,操作简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通信,尤其涉及一种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


技术介绍

1、随着智能化的发展,低压专变线路控制断路器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智能控制技术。目前的低压专变线路上都接有各种形式的断路器,主要有电平式和脉冲式两种控制方式。这些断路器通常配备有微控制器单元(mcu),可以基于专变终端的控制实现对开合状态的精确控制,并能够根据监测到的电路状态自动做出判断。一般来说,技术人员会在现场利用专变终端直接对断路器进行分合闸的控制。

2、然而,直接通过专变终端对断路器进行分合闸的控制可能会存在通信不稳定或中断的问题,其次控制步骤也较为繁琐,往往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控制断路器分合闸时通信不稳定以及步骤繁琐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包括主控芯片、上行通讯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上行通讯电路与专变终端通过所述usb接口连接,以接收所述专变终端的控制命令;所述上行通讯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发送所述控制命令至所述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基于所述控制命令控制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令继电器的开关闭合,使所述继电器与断路器连接;所述继电器基于所述控制命令控制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或合闸状态。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io引脚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与所述断路器连接;所述主控芯片通过所述io引脚输出高电平信号,控制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通电,然后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开关闭合。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二三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均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均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均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三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四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三端连接,当所述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吸引所述触点闭合。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十电阻的阻值为9.5欧至10.5欧;所述第十一电阻的阻值为1425欧至1575欧;所述第十二电阻的阻值为95千欧至105千欧;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型号为lmbt3904lt1g;所述第二二极管dr3的型号为1n4007;所述继电器的型号为hf118f/005-1hs5,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电阻为113欧,线圈两端的电压为4.3伏。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行通讯电路通过所述usb接口与所述专变终端连接;所述上行通讯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所述usb接口连接,所述专变终端向所述上行通讯电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提供直流电源;所述上行通讯电路的第五端和第六端均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上行通讯电路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均接地。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组包括电磁兼容保护电路;所述电磁兼容保护电路用于保护所述usb接口;所述电磁兼容保护电路的第一端和第六端均与所述上行通讯电路的第五端连接;所述电磁兼容保护电路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均与所述上行通讯电路的第六端连接;所述电磁兼容保护电路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磁兼容保护电路的第五端连接电源。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组包括遥信检测电路;所述遥信检测电路用于获取所述断路器的合闸状态或所述开闸状态;所述遥信检测电路包括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的输入端子以及与所述断路器的状态端子连接的遥信端子。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遥信检测电路包括第一遥信检测电路;所述第一遥信检测电路包括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的第一输入端子以及与所述断路器的状态端子连接的第一遥信端子;所述第一遥信检测电路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三二极管、第一晶闸管和第二光耦;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以及电源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遥信端子以及所述第一晶闸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闸管的另一端接地。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组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基于所述断路器的状态改变发光状态。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组还包括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查所述断路器的接入状态;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与所述断路器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若所述断路器的接入状态正常,所述检测电路将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三端的电平拉低。

13、实施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用于接收专变终端控制命令的上行通讯电路,令主控芯片基于控制命令控制继电器控制电路控制继电器的开关闭合,使继电器与断路器连接,继电器基于控制命令控制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或合闸状态,能够将控制命令逐级地发送到继电器以控制断路器,能够使整个控制过程的通信保持稳定。另外,通过usb接口连接专变终端与控制模组,并传输控制命令,操作简便快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包括主控芯片、上行通讯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上行通讯电路与专变终端通过所述USB接口连接,以接收所述专变终端的控制命令;所述上行通讯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发送所述控制命令至所述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基于所述控制命令控制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令继电器的开关闭合,使所述继电器与断路器连接;所述继电器基于所述控制命令控制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或合闸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IO引脚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与所述断路器连接;所述主控芯片通过所述IO引脚输出高电平信号,以控制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通电,然后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开关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二三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均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均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均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三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四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三端连接,当所述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吸引触点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电阻的阻值为9.5欧至10.5欧;所述第十一电阻的阻值为1425欧至1575欧;所述第十二电阻的阻值为95千欧至105千欧;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型号为LMBT3904LT1G;所述第二二极管DR3的型号为1N4007;所述继电器的型号为HF118F/005-1HS5,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电阻为113欧,线圈两端的电压为4.3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通讯电路通过所述USB接口与所述专变终端连接;所述上行通讯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所述USB接口连接,所述专变终端向所述上行通讯电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提供直流电源;所述上行通讯电路的第五端和第六端均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上行通讯电路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均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包括电磁兼容保护电路;所述电磁兼容保护电路用于保护所述USB接口;所述电磁兼容保护电路的第一端和第六端均与所述上行通讯电路的第五端连接;所述电磁兼容保护电路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均与所述上行通讯电路的第六端连接;所述电磁兼容保护电路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磁兼容保护电路的第五端连接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包括遥信检测电路;所述遥信检测电路用于获取所述断路器的合闸状态或分闸状态;所述遥信检测电路包括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的输入端子以及与所述断路器的状态端子连接的遥信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遥信检测电路包括第一遥信检测电路;所述第一遥信检测电路包括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的第一输入端子以及与所述断路器的状态端子连接的第一遥信端子;所述第一遥信检测电路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三二极管、第一晶闸管和第二光耦;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以及电源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遥信端子以及所述第一晶闸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闸管的另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基于所述断路器的状态改变发光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控制模组还包括检测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包括主控芯片、上行通讯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上行通讯电路与专变终端通过所述usb接口连接,以接收所述专变终端的控制命令;所述上行通讯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发送所述控制命令至所述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基于所述控制命令控制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令继电器的开关闭合,使所述继电器与断路器连接;所述继电器基于所述控制命令控制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或合闸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io引脚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与所述断路器连接;所述主控芯片通过所述io引脚输出高电平信号,以控制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通电,然后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开关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二三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均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均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均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三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四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三端连接,当所述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吸引触点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电阻的阻值为9.5欧至10.5欧;所述第十一电阻的阻值为1425欧至1575欧;所述第十二电阻的阻值为95千欧至105千欧;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型号为lmbt3904lt1g;所述第二二极管dr3的型号为1n4007;所述继电器的型号为hf118f/005-1hs5,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电阻为113欧,线圈两端的电压为4.3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sb接口通讯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通讯电路通过所述usb接口与所述专变终端连接;所述上行通讯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所述usb接口连接,所述专变终端向所述上行通讯电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提供直流电源;所述上行通讯电路的第五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湛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