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源热泵,具体涉及一种地源热泵用竖直埋管。
技术介绍
1、地源热泵是陆地浅层能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装置。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h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4kwh以上的热量或冷量。
2、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005103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用竖直埋管,包括进主管、出主管,所述进主管、出主管上并联有多个竖管机构,所述竖管机构包括外竖管,所述外竖管的上端设有封盖,所述封盖上嵌设有进支管、出支管,且进支管、出支管分别与进主管、出主管连通,所述进支管与出支管位于外竖管内的一端均连接有s型管,两个所述s型管的下端通过u型管连接,所述外竖管内填充有传热媒介,所述u型管上设有扰动机构。本技术通过设置s型管、中空片,可有效增大换热面积,换热效率更快,集热更快,地热利用效率更好,且设置扰动机构,增强管内流体的扰动,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能够增强传热媒介在土壤内的换热能力。
3、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通过设置s型管以及中空片来增大换热面积,换热面积的提升效果不明显,还具有与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源热泵用竖直埋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s型管以及中空片来增大换热面积,换热面积的提升效果不明显,还具有与一定的改进空间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地源热泵用竖直埋管,包括:
5、外层套管,外层套管同轴套设于螺旋换热管的外侧,外层套管外侧端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沿着外层套管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内层固定筒与外层套管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环形盖板,内层固定筒、外层套管以及环形盖板之间的空间构成换热腔室,螺旋换热管设置于换热腔室内,换热腔室内填充有传热媒介。
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内层固定筒上贯穿开设有换热内腔。
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螺旋换热管一端连通有连接管一,螺旋换热管通过连接管一与主出管相连通,螺旋换热管另一端连通有延长管,延长管上连通有连接管二,螺旋换热管通过延长管以及连接管二与主进管相连通。
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延长管贯穿嵌设于外层套管的端面上并与外层套管固定连接,连接管一贯穿嵌设于外层套管的端面上并与外层套管固定连接。
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螺旋换热管、连接管一、延长管、连接管二、防护层、主进管以及主出管内均设置有循环流体。
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主进管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循环流体流动的泵机。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2、本技术在使用时,土壤中的热能通过内层固定筒的换热内腔以及外层套管进行吸收,通过换热腔室中的传热媒介传递给螺旋换热管中的循环流体实现地源热能的传递利用,内层固定筒上贯穿开设有换热内腔,沿着外层套管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并开设有环形凹槽,在埋设装置时,在换热内腔中也填入土壤,通过设置环形凹槽与换热内腔可大大增加装置的换热表面积,使得装置的集热效率增加,设置于换热腔室中的螺旋换热管可提升装置对热能的收集能力,对地热的利用效率更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源热泵用竖直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用竖直埋管,其特征在于,内层固定筒(1)上贯穿开设有换热内腔(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用竖直埋管,其特征在于,螺旋换热管(2)一端连通有连接管一(3),螺旋换热管(2)通过连接管一(3)与主出管(8)相连通,螺旋换热管(2)另一端连通有延长管(4),延长管(4)上连通有连接管二(5),螺旋换热管(2)通过延长管(4)以及连接管二(5)与主进管(7)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用竖直埋管,其特征在于,延长管(4)贯穿嵌设于外层套管(9)的端面上并与外层套管(9)固定连接,连接管一(3)贯穿嵌设于外层套管(9)的端面上并与外层套管(9)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用竖直埋管,其特征在于,螺旋换热管(2)、连接管一(3)、延长管(4)、连接管二(5)、防护层(6)、主进管(7)以及主出管(8)内均设置有循环流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用竖直埋管,其特征在于,主进管(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源热泵用竖直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用竖直埋管,其特征在于,内层固定筒(1)上贯穿开设有换热内腔(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用竖直埋管,其特征在于,螺旋换热管(2)一端连通有连接管一(3),螺旋换热管(2)通过连接管一(3)与主出管(8)相连通,螺旋换热管(2)另一端连通有延长管(4),延长管(4)上连通有连接管二(5),螺旋换热管(2)通过延长管(4)以及连接管二(5)与主进管(7)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波,曹顺明,段启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意园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