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AR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AR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76692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R膜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按照依次贴合的面膜层组、AR使用层组和底膜层;AR使用层组包括依次贴合的AR涂层组、加硬涂层、基材层、炫彩涂层和压敏胶层;AR涂层组包括AF涂层和功能涂层,功能涂层包括二氧化硅涂层、五氧化二铌涂层和氧化硅涂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合理设有AR涂层组和炫彩涂层,兼具传统AR膜的增透减反功能基础上,利用炫彩涂层的光学性能,具备光线排列偏振功能,从而增强AR材料的视觉效果,使其整体的颜色现象看起来更加均匀且艳丽,提升消费者的直观感受,进而提升用户体验。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快速、稳定制备出增透减反效果好,视觉效果佳的AR膜,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应用,特别涉及一种ar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ar膜,俗称增透减反膜,将其贴在电子产品显示屏上,可以有效的减低光线反射从而达到更加高透的效果,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新型的高端手机、电脑、汽车车载、后视镜等显示领域。

2、市场上现有的ar膜一般贴敷在屏幕上,会因为ar涂层的厚度的均匀性显现出彩虹纹效果,整体视觉或偏蓝或偏紫或偏红,且颜色稳定性不足,第一直观感觉不是很理想,影响到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目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增透减反,视觉效果好的ar膜。

2、本专利技术目之二在于提供一种ar膜制备方法。

3、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4、一种ar膜,其包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的面膜层组、ar使用层组和底膜层;所述ar使用层组包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的ar涂层组、加硬涂层、基材层、炫彩涂层和压敏胶层;所述ar涂层组包括af涂层和贴合在所述af涂层下表面的功能涂层,所述功能涂层包括二氧化硅涂层、五氧化二铌涂层和氧化硅涂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面膜层组包括聚酯薄膜及贴合在所述聚酯薄膜下表面的低转移胶层。方便在消费者使用前对ar涂层组进行保护,且不影响其本身的爽滑手感。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膜层为厚度为50~100微米的非硅离型膜、氟素离型膜或硅油离型膜。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硬涂层为厚度为1~10微米的丙烯酸树脂涂层。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材层为厚度为6~250微米的聚酯薄膜或三醋酸纤维素酯膜。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炫彩涂层为厚度为1000~2000纳米的液晶层,优选365nm~415nm反射主波段的液晶,更能呈现出艳丽色彩,加强ar膜本身的颜色稳定性,带来明显的视觉感官区别。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敏胶层为厚度为10~50微米的有机硅压敏胶、亚克力胶或oca。

11、一种所述ar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2、(1)在基材层的上表面涂布丙烯酸树脂形成加硬涂层;

13、(2)在加硬涂层的表面进行电镀、真空溅镀或磁控溅镀处理形成ar涂层组;

14、(3)在基材层的下表面涂布液晶形成炫彩涂层;

15、(4)在炫彩涂层上涂布有机硅压敏胶、亚克力胶或oca形成压敏胶层;

16、(5)在压敏胶层上贴合底膜层;

17、(6)将涂布低转移胶涂布在聚酯薄膜上形成低转移胶层,然后通过低转移胶层覆合在加ar涂层组的af涂层上,制得ar膜制品。

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4)中炫彩涂层选用365nm~415nm反射主波段的液晶,采用微凹辊将液晶涂布在基材层的下表面,所述炫彩涂层的厚度为100~2000nm。

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1)在基材层的上表面涂布丙烯酸树脂后在50~100℃下进行溶剂烘干处理,烘干时间1~3min,接着通过uva波段紫外光照射固化,固化能量为200~2000mj/cm2。

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设有ar涂层组和炫彩涂层,兼具传统ar膜的增透减反功能基础上,利用炫彩涂层的光学性能,具备光线排列偏振功能,从而增强ar材料的视觉效果,使其整体的颜色现象看起来更加均匀且艳丽,提升消费者的直观感受,进而提升用户体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快速、稳定制备出增透减反效果好,视觉效果佳的ar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R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的面膜层组、AR使用层组和底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膜层组包括聚酯薄膜及贴合在所述聚酯薄膜下表面的低转移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膜层为厚度为50~100微米的非硅离型膜、氟素离型膜或硅油离型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硬涂层为厚度为1~10微米的丙烯酸树脂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厚度为6~250微米的聚酯薄膜或三醋酸纤维素酯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炫彩涂层为厚度为1000~2000纳米的液晶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胶层为厚度为10~50微米的有机硅压敏胶、亚克力胶或OCA。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AR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炫彩涂层选用365nm~415nm反射主波段的液晶,采用微凹辊将液晶涂布在基材层的下表面,所述炫彩涂层的厚度为100~2000n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r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的面膜层组、ar使用层组和底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膜层组包括聚酯薄膜及贴合在所述聚酯薄膜下表面的低转移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膜层为厚度为50~100微米的非硅离型膜、氟素离型膜或硅油离型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硬涂层为厚度为1~10微米的丙烯酸树脂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厚度为6~250微米的聚酯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管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鑫博仕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