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出水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水龙头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的水龙头内部一般为单水路,即是只接入一种水源,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分别配置不同的水龙头,这样,不仅成本高,不便于人们使用,而且在用水场所面积有限时,安置多个水龙头,占用位置大,不利于结构布局,如现有的厨房一般设有净水器,厨房的水槽设有两个水龙头,一个接自来水,一个接净水器,两个水龙头突出水槽设置,占用空间,对厨房的使用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龙头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不同水源的水龙头占地大、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2、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水龙头结构,包括底管、设于所述底管上的出水管,以及设于所述底管与所述出水管内的供水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为两个,包括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底管内设有第一供水水路,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底管内设有第二供水水路,所述底管上还安装有一套管,所述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由下至上依次转动套设于所述套管外,所述第一供水水路在贯通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底管时由轴向穿过所述套管,所述第二供水水路在贯通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底管时由径向穿过所述套管。
3、优选地,所述套管外壁底部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底管内壁设有连接柱,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连接柱上对应设有连接孔,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连接柱通过穿设于连接孔内的锁紧件固定连接。通过锁紧件,实现套管与底管之间的快拆连接。
4、优选地,所
5、优选地,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底部与所述底管顶部之间设有第一耐磨圈。通过设置第一耐磨圈,减小了第二出水管转动时的摩擦力,使其转动更顺滑。
6、优选地,所述套管外壁上设有支撑凸台,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顶部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竖直端底部之间设有第二耐磨圈,所述第二耐磨圈定位于所述支撑凸台上。
7、优选地,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竖直端内部设有第一凸筋,所述限位件叠置于所述第一凸筋上,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凸筋之间设有第三耐磨圈。通过设置第二耐磨圈、第三耐磨圈,减小了第一出水管转动时的摩擦力,使其转动更顺滑。
8、优选地,所述限位件底部与所述第三耐磨圈之间具有间隙。这样,预留适当的间隙,使得第一出水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转动,避免限位件对其转动造成干涉。
9、优选地,所述第一供水水路包括第一水管、设于所述第一水管一端的第一出水嘴,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水管另一端的第一转接头,所述第一转接头为直角弯管,所述直角弯管的一端穿过所述限位件轴向伸入所述套管内并与连通外部第一水源的第一管道连通。
10、优选地,所述第二供水水路包括第二水管、设于所述第二水管一端的第二出水嘴,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水管另一端的第二转接头,所述第二转接头为直角弯管,所述直角弯管的一端径向伸入所述套管内并与连通外部第二水源的第二管道连通。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或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水端设有防滴水结构。
12、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申请中,在水龙头内设置两个供水水路,对应设置两个出水管,这样,两个供水水路可以接入不同的水源,这样,将两个水源集成在一个水龙头上出水,用户在使用时方便随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出水管道,极大方便用户使用,且减少了占用空间,极适合小户型厨房使用;而且采用中空的套管结构来实现出水管在外部转动连接,而第一供水水路与第二供水水路分别由轴向或径向穿过套管,不仅避免干涉,也方便套管内管路布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龙头结构,包括底管、设于所述底管上的出水管,以及设于所述底管与所述出水管内的供水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为两个,包括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底管内设有第一供水水路,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底管内设有第二供水水路,所述底管上还安装有一套管,所述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由下至上依次转动套设于所述套管外,所述第一供水水路在贯通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底管时由轴向穿过所述套管,所述第二供水水路在贯通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底管时由径向穿过所述套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外壁底部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底管内壁设有连接柱,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连接柱上对应设有连接孔,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连接柱通过穿设于连接孔内的锁紧件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管为一字型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套管上且位于所述底管顶部,所述第一出水管为直角弯管,所述直角弯管的竖直端套设于所述套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端部上方,所述套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端部上方还套设有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底部与所述底管顶部之间设有第一耐磨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外壁上设有支撑凸台,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顶部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竖直端底部之间设有第二耐磨圈,所述第二耐磨圈定位于所述支撑凸台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竖直端内部设有第一凸筋,所述限位件叠置于所述第一凸筋上,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凸筋之间设有第三耐磨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底部与所述第三耐磨圈之间具有间隙。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水水路包括第一水管、设于所述第一水管一端的第一出水嘴,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水管另一端的第一转接头,所述第一转接头为直角弯管,所述直角弯管的一端穿过所述限位件轴向伸入所述套管内并与连通外部第一水源的第一管道连通。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水水路包括第二水管、设于所述第二水管一端的第二出水嘴,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水管另一端的第二转接头,所述第二转接头为直角弯管,所述直角弯管的一端径向伸入所述套管内并与连通外部第二水源的第二管道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或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水端设有防滴水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龙头结构,包括底管、设于所述底管上的出水管,以及设于所述底管与所述出水管内的供水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为两个,包括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底管内设有第一供水水路,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底管内设有第二供水水路,所述底管上还安装有一套管,所述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由下至上依次转动套设于所述套管外,所述第一供水水路在贯通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底管时由轴向穿过所述套管,所述第二供水水路在贯通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底管时由径向穿过所述套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外壁底部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底管内壁设有连接柱,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连接柱上对应设有连接孔,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连接柱通过穿设于连接孔内的锁紧件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管为一字型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套管上且位于所述底管顶部,所述第一出水管为直角弯管,所述直角弯管的竖直端套设于所述套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端部上方,所述套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端部上方还套设有一限位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底部与所述底管顶部之间设有第一耐磨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苏根欣,林小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栗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