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传统的显示面板的端子部通常由多层金属组成,每层金属之间一般会设置绝缘层。这些金属层通常需要通过打孔实现电气连接。
2、然而,在实际制造过程中,由于多层无机层的存在,打孔连接时会产生较大的断差(即高度差异),金属层在沉积过程中会出现厚度不均的现象。在对金属层进行蚀刻时,断差较大的区域可能使金属层沉积厚度不均,致使金属层厚度较薄的部分过刻,金属层厚度较厚的部分残留,最终导致端子部的结构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改善显示面板的端子部中的多层金属层断差过大的问题。
2、本申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无机层组以及端子部,所述基底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所述无机层组设于所述基底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端子部设于所述无机层组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4、其中,所述端子部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设于所述无机层组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无机层组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覆盖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开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裸露出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
5、可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为与所述显示区中的栅极层同层的金属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为与所述显示区中的第一层间介质层同层的绝缘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为与所述显示区中的第一源漏极层同层的金属层。
6、可选地,所述端子部还包括第一平坦化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覆盖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平坦化层开设有裸露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三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三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二金属层搭接。
7、可选地,所述端子部还包括第二平坦化层和第四金属层,所述第二平坦化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覆盖部分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平坦化层开设有裸露所述第三金属层的第三过孔,所述第四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二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四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三金属层搭接。
8、可选地,所述端子部包括第五金属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于所述第四金属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四金属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开设有裸露出所述第四金属层的第四过孔,所述第五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且所述第五金属层通过所述第四过孔与所述第四金属层搭接。
9、可选地,所述无机层组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栅极绝缘层、第二栅极绝缘层、第二层间介质层以及第三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三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三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覆盖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开设有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搭接。
10、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无机层组以及端子部,所述基底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所述无机层组设于所述基底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端子部设于所述无机层组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11、其中,所述端子部包括第二金属层、第一平坦化层以及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无机层组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设于所述无机层组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覆盖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平坦化层开设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裸露出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三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三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二金属层搭接。
12、可选地,所述第二金属层为与所述显示区中的第一源漏极层同层的金属层,所述第三金属层为与所述显示区中的第二源漏极层同层的金属层,所述第一平坦化层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
13、可选地,所述端子部还包括第四金属层和第二平坦化层,所述第二平坦化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覆盖部分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平坦化层开设有裸露所述第三金属层的第三过孔,所述第四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二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四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三金属层搭接。
14、可选地,所述端子部包括第五金属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于所述第四金属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四金属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开设有裸露出所述第四金属层的第四过孔,所述第五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且所述第五金属层通过所述第四过孔与所述第四金属层搭接。
15、可选地,所述无机层组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栅极绝缘层、第二栅极绝缘层、第二层间介质层、第三栅极绝缘层以及第一层间介质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层间介质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16、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17、综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8、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第一金属层设于无机层组上,第二金属层通过第一绝缘层所开设的第一过孔与第一金属层搭接,使第二金属层与第一金属层的搭接只需要通过一层第一绝缘层的厚度,有利于减小第二金属层的断差,继而有效防止因断差过大导致的金属层厚度不均的问题。详细地说,首先将第一金属层设于无机层组上,使第一金属层能够尽可能靠近第二金属层设置;然后,仅在第一金属层上设置一层第一绝缘层,并对第一绝缘层进行开孔设置,使第二金属层只需要穿过一层第一绝缘层即可实现与第一金属层的搭接,相较于传统技术中的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之间相隔了多层无机层和金属层,第二金属层需要穿过多层无机层和金属层的厚度才能够与第一金属层搭接而言,本申请中的第二金属层与第一金属层搭接所产生的断差大大减小,从而大大降低了第二金属层因断差过大而出现过刻或者金属残留的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无机层组以及端子部,所述基底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所述无机层组设于所述基底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端子部设于所述无机层组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为与所述显示区中的栅极层同层的金属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为与所述显示区中的第一层间介质层同层的绝缘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为与所述显示区中的第一源漏极层同层的金属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还包括第一平坦化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覆盖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平坦化层开设有裸露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三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三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二金属层搭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还包括第二平坦化层和第四金属层,所述第二平坦化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包括第五金属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于所述第四金属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四金属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开设有裸露出所述第四金属层的第四过孔,所述第五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且所述第五金属层通过所述第四过孔与所述第四金属层搭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层组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栅极绝缘层、第二栅极绝缘层、第二层间介质层以及第三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三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三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覆盖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开设有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搭接。
7.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无机层组以及端子部,所述基底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所述无机层组设于所述基底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端子部设于所述无机层组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为与所述显示区中的第一源漏极层同层的金属层,所述第三金属层为与所述显示区中的第二源漏极层同层的金属层,所述第一平坦化层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还包括第四金属层和第二平坦化层,所述第二平坦化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覆盖部分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平坦化层开设有裸露所述第三金属层的第三过孔,所述第四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二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四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三金属层搭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包括第五金属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于所述第四金属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四金属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开设有裸露出所述第四金属层的第四过孔,所述第五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且所述第五金属层通过所述第四过孔与所述第四金属层搭接。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层组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栅极绝缘层、第二栅极绝缘层、第二层间介质层、第三栅极绝缘层以及第一层间介质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层间介质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或者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无机层组以及端子部,所述基底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所述无机层组设于所述基底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端子部设于所述无机层组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为与所述显示区中的栅极层同层的金属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为与所述显示区中的第一层间介质层同层的绝缘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为与所述显示区中的第一源漏极层同层的金属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还包括第一平坦化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覆盖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平坦化层开设有裸露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三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三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二金属层搭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还包括第二平坦化层和第四金属层,所述第二平坦化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覆盖部分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平坦化层开设有裸露所述第三金属层的第三过孔,所述第四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二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四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三金属层搭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包括第五金属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于所述第四金属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四金属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开设有裸露出所述第四金属层的第四过孔,所述第五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且所述第五金属层通过所述第四过孔与所述第四金属层搭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层组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栅极绝缘层、第二栅极绝缘层、第二层间介质层以及第三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三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园,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