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总体上涉及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壳程介质壁流的换热器壳程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常用立式折流栅换热器在使用中存在以下不足:折流栅换热器壳程介质流向与换热管轴线平行,容易沿换热管壁形成壁流,使得靠近换热管壁的介质流速降低,即降低了对流传热系数,从而降低换热器换热效果,同时也使换热管外壁更容易结垢,日积月累对换热器换热效率影响极大。
2、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用于立式折流栅支撑换热器壳程结构起到防壁流效果,来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防壳程介质壁流的换热器壳程结构。
2、本技术所述的防壳程介质壁流的换热器壳程结构,包括壳程筒体、管板、折流栅和卡圈,所述管板安装在壳程筒体两端,所述壳程筒体内安装有多个折流栅,所述折流栅之间贯通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表面套设有卡圈,所述卡圈为类“c”形,所述壳程筒体表面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3、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管设置有多组,且按照排列顺序分为a组换热管、b组换热管和c组换热管,每组所述换热管为错位设置,并且每组所述换热管表面均设置有卡圈,所述折流栅将壳程筒体分为1#、2#、3#、4#和5#,所述a组换热管的卡圈位于1#中折流栅的下部,所述b组换热管的卡圈位于2#中折流栅的下部,以及所述c组换热管的卡圈位于3#中折流栅的下部。
4、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圈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设置有多个,且为等距分布,所述卡圈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其中所述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壳程介质壁流的换热器壳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程筒体(1)、管板(2)、折流栅(3)和卡圈(5),所述管板(2)安装在所述壳程筒体(1)两端,所述壳程筒体(1)内安装有多个所述折流栅(3),所述折流栅(3)之间贯通安装有换热管(4),所述换热管(4)表面套设有所述卡圈(5),所述卡圈(5)为类“C”形,所述壳程筒体(1)表面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壳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4)设置有多组,且按照排列顺序分为A组换热管(4)、B组换热管(4)和C组换热管(4),每组所述换热管(4)为错位设置,并且每组所述换热管(4)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卡圈(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壳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栅(3)将所述壳程筒体(1)分为1#、2#、3#、4#和5#,所述A组换热管(4)的所述卡圈(5)位于所述1#中所述折流栅(3)的下部,所述B组换热管(4)的所述卡圈(5)位于所述2#中所述折流栅(3)的下部,以及所述C组换热管(4)的所述卡圈(5)位于所述3#中所述折流栅(3)的下部。
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壳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圈(5)表面开设有安装孔(7),其中所述安装孔(7)用于对所述卡圈(5)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壳程介质壁流的换热器壳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程筒体(1)、管板(2)、折流栅(3)和卡圈(5),所述管板(2)安装在所述壳程筒体(1)两端,所述壳程筒体(1)内安装有多个所述折流栅(3),所述折流栅(3)之间贯通安装有换热管(4),所述换热管(4)表面套设有所述卡圈(5),所述卡圈(5)为类“c”形,所述壳程筒体(1)表面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壳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4)设置有多组,且按照排列顺序分为a组换热管(4)、b组换热管(4)和c组换热管(4),每组所述换热管(4)为错位设置,并且每组所述换热管(4)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卡圈(5)。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剑雄,李建炜,朱琼,杨晓,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阳煤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