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口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6073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44
本技术涉及护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梯井口护栏,包括护栏框架,护栏框架包括安装框和伸缩框,护栏框架左右侧分别设有左墙体和右墙体;该电梯井口护栏,通过第一螺栓在第一螺纹孔内转动,带动末端连接的轴承转动,带动与轴承另一端固定连接的预固定板移动并对左墙体和右墙体预夹持,方便后续调节护栏间距,再通过转动把手、第二螺栓、第二螺纹孔、夹持板和后夹板的配合,对左墙体和右墙体前后端面紧固夹持,并在安装臂、伸缩臂、圆孔、固定孔、固定栓的配合,对调节杆进行固定,降低使用者劳动强度,通过第一防护栏和第二防护栏对井口通道顶层的高空坠物拦截,拉动钢丝绳将拉环挂在挂钩上,方便护栏的拆除移动和再次安装减少占用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护栏,具体为一种电梯井口护栏


技术介绍

1、电梯井口护栏是在电梯还未安装 前进行的电梯井口处防护工具,因此电梯井口必须设防护栏或固定栅门,以便于对电梯楼内一个贯穿底层和顶层的空腔形成拦截防护,防止顶层高空坠物对底层人员安全造成影响;

2、公开号为cn216277040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井口防护栏,包括护栏框架和加固组件,加固组件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护栏框架在电梯井口,加固组件包括外管、内管、竖杆、第一横杆以及第二横杆,外管一端与护栏框架周向外壁固定,内管插嵌在外管的另一端,内管与外管滑动连接,滑动方向沿外管长度方向设置,竖杆固定在内管远离外管的一端,竖杆的一端与第一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竖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护栏框架内设置有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用于将护栏框架内部形成的通道隔断;

3、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护栏框架、加固组件以及海绵层的设置,达到保护安装墙体的效果,螺纹孔、螺栓、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的设置,达到防护栏应用更广泛的效果,螺纹杆和螺纹筒的设置,达到加强防护栏固定的效果;但是该防护栏的固定效果不够牢固防撞能力较弱,且当对不同大小的电梯井口适配安装时,需要先调节护栏框架顶部的螺丝以调节护栏间距适应不同大小的井口,因护栏较高若调节大小不合适需要再次取下护栏调节间距,相当麻烦,最后没有设置防护装置防止电梯楼内顶层的高空坠物对底层人员的安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井口护栏,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授权公开号为cn216277040u一种电梯井口防护栏,但是该防护栏的固定效果不够牢固防撞能力较弱,且当对不同大小的电梯井口适配安装时,需要先调节护栏框架顶部的螺丝以调节护栏间距适应不同大小的井口,因护栏较高若调节大小不合适需要再次取下护栏调节间距,相当麻烦,最后没有设置防护装置防止电梯楼内顶层的高空坠物对底层人员的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梯井口护栏,包括护栏框架,所述护栏框架包括安装框和伸缩框,所述护栏框架左右侧分别设有左墙体和右墙体,所述安装框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护栏,所述第一护栏前端均与安装框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框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护栏,所述第二护栏前端均与伸缩框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与伸缩框竖侧外壁上均设有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框与伸缩框横侧外壁上设有调节装置,所述安装框与伸缩框竖侧外壁上设有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固定块、连接环、钢丝绳、通孔、限位条、拉环以及挂钩。

4、优选的,所述第二护栏末端均插接在第一护栏内,且均可在第一护栏内自由伸缩。

5、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二护栏在第一护栏内伸缩,用于配合调节装置来调节护栏的间距大小,方便对不同大小的井口进行适配安装。

6、优选的,所述预安装组件包括卡扣、连接板、预固定板以及夹持板,所述卡扣呈c型状,所述卡扣c型状口一侧均固定卡接在安装框与伸缩框竖侧外壁上,所述卡扣另一侧面均连接有连接板。

7、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内侧面前端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均插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末端均连接有轴承,且均与轴承内圈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另一侧均连接有预固定板,且所述预固定板侧壁均固定连接在轴承另一侧外圈上,同一边两个所述连接板外侧面后端之间均连接有后夹板,且均与后夹板侧壁固定连接。

8、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两组卡扣均固定连接在安装框和伸缩框上,并在第一螺栓和第一螺纹孔的配合下,转动第一螺栓并带动第一螺栓末端内圈连接的轴承转动,轴承另一端外圈固定连接预固定板被带动水平移动,从而可以对左墙体和右墙体进行预夹持,方便后续调节护栏的间距,设置后夹板可以对左墙体和右墙体后端面进行夹持。

9、优选的,所述预固定板前端面均对称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均插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前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第二螺栓末端均转动连接有夹持板。

10、本技术中,再配合转动把手带动第二螺栓在第二螺纹孔内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螺栓末端转动连接的夹持板进行移动,夹紧固定左墙体和右墙体的前端面,且在后夹板的后端夹持下,最终夹紧固定左墙体和右墙体前后端面,并且在多组预安装组件的左右夹持作用下,提高了夹持稳固性和防撞能力。

11、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安装臂、伸缩臂以及固定栓,所述调节杆呈u型状,且所述调节杆的两条支腿均分别固定安装在安装框和伸缩框前端面横侧壁上,左边所述调节杆上贯穿连接有安装臂,且所述安装臂左端与调节杆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安装臂前端面设有若干个圆孔,所述圆孔均贯穿安装臂,且所述圆孔呈等间距分布,右边所述调节杆左侧壁连接有伸缩臂,所述伸缩臂前端与右边所述调节杆左侧壁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臂前端面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均贯穿伸缩臂,且所述固定孔呈等间距分布,所述圆孔与固定孔孔径大小一致,且其中一个所述圆孔与固定孔内插接有固定栓。

13、本技术中,通过拉动两个调节杆靠近或者远离,用于调节安装框和伸缩框,进而调整第二护栏在第一护栏内伸缩,从而调整护栏的间距适配不同大小的井口,并在安装臂、伸缩臂、圆孔、固定孔、固定栓的配合下,可以对调节好间距大小的调节杆进行固定限位,不用来回的取下调整间距适配不同大小的井口,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方便且快捷。

14、优选的,所述安装框与伸缩框后端面竖侧外壁底部均设有固定块,左端所述固定块连接有第一防护板,且与第一防护板前端左侧转动连接,右端所述固定块连接有第二防护板,且与第二防护板前端右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板外壁宽度与第一防护板内壁宽度相适配,且第二防护板插接在第一防护板内。

15、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二防护板插接在第一防护板内,是为了防护拦截顶层的高空坠物对底层人员的安全造成影响,并配合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的伸缩,设置第一防护板与第二防护板均与固定块转动连接,可对第一防护板与第二防护板收缩折叠,减少占用面积和方便后续的拆除移动对下个井口的安装。

16、优选的,同一边的两个所述卡扣之间中间位置处,安装框与伸缩框前端面竖侧外壁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均贯穿安装框与伸缩框,所述安装框与伸缩框前端面竖侧外壁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挂钩。

17、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板上表面后端左侧设有连接环,所述第一防护板上表面后端右侧也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均设有钢丝绳,且均与钢丝绳末端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前端均贯穿通孔并连接在限位条后端面上,所述限位条前端面均固定连接有拉环。

18、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钢丝绳在通孔内滑动,当护栏安装完毕后,需要防止高层坠物对底层人员造成安全影响时,将拉环从挂钩内取出,在重力作用下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被放平在井口通道内,并在限位条和拉环的作用下,拉直钢丝绳防止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口护栏,包括护栏框架(1),所述护栏框架(1)包括安装框(11)和伸缩框(12),所述护栏框架(1)左右侧分别设有左墙体(5)和右墙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护栏(111),所述第一护栏(111)前端均与安装框(11)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框(12)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护栏(121),所述第二护栏(121)前端均与伸缩框(12)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11)与伸缩框(12)竖侧外壁上均设有预安装组件(2),所述安装框(11)与伸缩框(12)横侧外壁上设有调节装置(3),所述安装框(11)与伸缩框(12)竖侧外壁上设有防护装置(4),所述防护装置(4)包括第一防护板(41)、第二防护板(42)、固定块(43)、连接环(44)、钢丝绳(45)、通孔(46)、限位条(47)、拉环(48)以及挂钩(4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口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栏(121)末端均插接在第一护栏(111)内,且均可在第一护栏(111)内自由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口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安装组件(2)包括卡扣(21)、连接板(22)、预固定板(24)以及夹持板(26),所述卡扣(21)呈C型状,所述卡扣(21)C型状口一侧均固定卡接在安装框(11)与伸缩框(12)竖侧外壁上,所述卡扣(21)另一侧面均连接有连接板(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口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2)内侧面前端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22),且所述第一螺纹孔(222)内均插接有第一螺栓(23),所述第一螺栓(23)末端均连接有轴承(231),且均与轴承(231)内圈转动连接,所述轴承(231)另一侧均连接有预固定板(24),且所述预固定板(24)侧壁均固定连接在轴承(231)另一侧外圈上,同一边两个所述连接板(22)外侧面后端之间均连接有后夹板(221),且均与后夹板(221)侧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井口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固定板(24)前端面均对称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41),且所述第二螺纹孔(241)内均插接有第二螺栓(25),所述第二螺栓(25)前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251),所述第二螺栓(25)末端均转动连接有夹持板(2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口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调节杆(31)、安装臂(32)、伸缩臂(33)以及固定栓(34),所述调节杆(31)呈U型状,且所述调节杆(31)的两条支腿均分别固定安装在安装框(11)和伸缩框(12)前端面横侧壁上,左边所述调节杆(31)上贯穿连接有安装臂(32),且所述安装臂(32)左端与调节杆(31)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井口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32)前端面设有若干个圆孔(321),所述圆孔(321)均贯穿安装臂(32),且所述圆孔(321)呈等间距分布,右边所述调节杆(31)左侧壁连接有伸缩臂(33),所述伸缩臂(33)前端与右边所述调节杆(31)左侧壁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臂(33)前端面设有若干个固定孔(331),所述固定孔(331)均贯穿伸缩臂(33),且所述固定孔(331)呈等间距分布,所述圆孔(321)与固定孔(331)孔径大小一致,且其中一个所述圆孔(321)与固定孔(331)内插接有固定栓(3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口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1)与伸缩框(12)后端面竖侧外壁底部均设有固定块(43),左端所述固定块(43)连接有第一防护板(41),且与第一防护板(41)前端左侧转动连接,右端所述固定块(43)连接有第二防护板(42),且与第二防护板(42)前端右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板(42)外壁宽度与第一防护板(41)内壁宽度相适配,且第二防护板(42)插接在第一防护板(41)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口护栏,其特征在于:同一边的两个所述卡扣(21)之间中间位置处,安装框(11)与伸缩框(12)前端面竖侧外壁上均开设有通孔(46),所述通孔(46)均贯穿安装框(11)与伸缩框(12),所述安装框(11)与伸缩框(12)前端面竖侧外壁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挂钩(49)。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井口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板(41)上表面后端左侧设有连接环(44),所述第一防护板(41)上表面后端右侧也设有连接环(44),所述连接环(44)上均设有钢丝绳(45),且均与钢丝绳(45)末端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45)前端均贯穿通孔(46)并连接在限位条(47)后端面上,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口护栏,包括护栏框架(1),所述护栏框架(1)包括安装框(11)和伸缩框(12),所述护栏框架(1)左右侧分别设有左墙体(5)和右墙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护栏(111),所述第一护栏(111)前端均与安装框(11)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框(12)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护栏(121),所述第二护栏(121)前端均与伸缩框(12)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11)与伸缩框(12)竖侧外壁上均设有预安装组件(2),所述安装框(11)与伸缩框(12)横侧外壁上设有调节装置(3),所述安装框(11)与伸缩框(12)竖侧外壁上设有防护装置(4),所述防护装置(4)包括第一防护板(41)、第二防护板(42)、固定块(43)、连接环(44)、钢丝绳(45)、通孔(46)、限位条(47)、拉环(48)以及挂钩(4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口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栏(121)末端均插接在第一护栏(111)内,且均可在第一护栏(111)内自由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口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安装组件(2)包括卡扣(21)、连接板(22)、预固定板(24)以及夹持板(26),所述卡扣(21)呈c型状,所述卡扣(21)c型状口一侧均固定卡接在安装框(11)与伸缩框(12)竖侧外壁上,所述卡扣(21)另一侧面均连接有连接板(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口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2)内侧面前端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22),且所述第一螺纹孔(222)内均插接有第一螺栓(23),所述第一螺栓(23)末端均连接有轴承(231),且均与轴承(231)内圈转动连接,所述轴承(231)另一侧均连接有预固定板(24),且所述预固定板(24)侧壁均固定连接在轴承(231)另一侧外圈上,同一边两个所述连接板(22)外侧面后端之间均连接有后夹板(221),且均与后夹板(221)侧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井口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固定板(24)前端面均对称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41),且所述第二螺纹孔(241)内均插接有第二螺栓(25),所述第二螺栓(25)前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251),所述第二螺栓(25)末端均转动连接有夹持板(2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团营赵朋王盟
申请(专利权)人:安平县双发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