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前后固定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5894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43
本技术涉及骑马机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前后固定板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两个第一U形板、连接板、两个第一丝杆、两个第一挤压板、两个固定板、两个第一双向丝杆和四个第一滑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一侧内壁上侧均贯穿转动设置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与两个第一双向丝杆之间分别设置有皮带,四个所述第一滑板两两相对一侧端面上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弧形板。本技术中,在使用骑马机结束后,通过对转杆进行转动,不需要弯腰对脚部解除固定,更加方便,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使其在使用骑马机时,不需要其他人协助固定,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骑马机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前后固定板结构


技术介绍

1、骑马机是一种模拟骑马动作的健身器械,通过仿真马背运动,锻炼大腿、臀部、核心肌群等部位,前后固定板结构通常是辅助骑马机的组成部分,它是骑马机上的一个重要设计元素,用来固定用户的身体位置,通过调整前后固定板的位置,用户能够使腿部位置固定,保持稳定,从而在锻炼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势。

2、现有的部分前后固定板机构,通常使用螺栓与骑马机固定在一块,将其固定在不同型号的骑马机上时,需要使用不同型号的固定板结构,实用性比较低,并且此类固定板结构在与人体固定在一块时,需要另外一个人进行辅助固定,比较麻烦。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前后固定板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前后固定板结构,在使用骑马机结束后,通过对转杆进行转动,不需要弯腰对脚部解除固定,更加方便,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使其在使用骑马机时,不需要其他人协助固定,更加方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前后固定板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两个第一u形板、连接板、两个第一丝杆、两个第一挤压板、两个固定板、两个第一双向丝杆和四个第一滑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一侧内壁上侧均贯穿转动设置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与两个第一双向丝杆之间分别设置有皮带,四个所述第一滑板两两相对一侧端面上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弧形板,所述连接板前侧与后侧内壁之间两侧均滑动设置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

3、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第二u形板、第二丝杆、第二挤压板、l形板、手拉板、两个第二双向丝杆和四个第二滑板,所述l形板前侧端面下侧滑动设置有升降板,四个所述第二滑板上端面前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弧形板,所述手拉板与l形板之间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二复位弹簧。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别对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进行转动,从而将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与骑马机固定在一块,在坐到骑马机后,通过手动对转杆进行转动,转杆通过皮带带动第一双向丝杆进行转动,第一双向丝杆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表面的两个第一滑板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弧形板与小腿部进行贴合,这时对另一个转杆进行同样的操作,然后拿住第二滑板向上移动,第二滑板带动升降板一块向上移动,当移动到最高处时,手拉板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顶入到升降板的内壁,然后对第二双向丝杆进行转动,第二双向丝杆带动表面的第二滑板向中间移动,从而将第二弧形板与大腿处贴合。

5、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u形板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丝杆分别贯穿转动设置在两个第一u形板下端面中间位置,两个所述第一挤压板中间内壁分别螺纹套设在两个第一丝杆外端面下侧;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手动转动第一丝杆,第一丝杆带动第一挤压板进行移动,从而将第一挤压板与踏板贴合在一块,这时第一固定机构与踏板固定在一块。

7、进一步地,两个固定板分别与两个第一u形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双向丝杆分别贯穿转动设置在两个固定板相对一侧内壁下侧,四个所述第一滑板下侧内壁分别螺纹套设在两个第一双向丝杆外端面;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转杆进行转动,转杆通过皮带带动第一双向丝杆进行转动,第一双向丝杆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表面的两个第一滑板向中间移动。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与第二u形板卡接,所述第二丝杆贯穿转动设置在第二u形板下端面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挤压板中间内壁螺纹套设在第二丝杆外端面下侧;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第二丝杆,第二丝杆带动第二挤压板与座位的端面贴合在一块,从而将第二固定机构与座位固定在一块。

11、进一步地,所述l形板与第二u形板固定连接,所述手拉板贯穿滑动设置在l形板后侧端面上侧;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向上拉动第二滑板时,第二滑板带动升降板向上移动,升降板在移动过程中,与手拉板的弧形端相抵,从而带动手拉板向后侧移动。

13、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双向丝杆分别贯穿转动设置在升降板前侧与后侧端面前侧,四个所述第二滑板下侧内壁分别螺纹套设在两个第二双向丝杆外端面;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第二双向丝杆,第二双向丝杆带动表面的两个第二滑板向中间移动,从而使第二弧形板与大腿贴合在一块。

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前后固定板结构,在坐到骑马机后,手动对转杆进行转动,转杆通过皮带带动第一双向丝杆进行转动,第一双向丝杆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表面的两个第一滑板向中间移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一弧形板与小腿处贴合,然后向上拉动第二滑板,第二滑板带动升降板一块向上移动,升降板移动到最高处时,手拉板表面的凸块进入到升降板的内壁,从而将升降板固定住,这时转动第二双向丝杆,将第二弧形板与大腿处贴合在一块,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使其在使用骑马机时,不需要其他人协助固定,更加方便。

17、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前后固定板结构,通过转动第一丝杆,第一丝杆带动第一挤压板进行移动,从而将第一固定机构与踏板固定在一块,然后对第二丝杆进行同样的操作,将第二固定机构固定在座位上,使其可以适用不同型号的骑马机,提高了实用性,并且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通过两个滑块卡接在一块,使其在移动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不需要分开携带,更加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使用的前后固定板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机构(1)和第二固定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1)包括两个第一U形板(101)、连接板(104)、两个第一丝杆(102)、两个第一挤压板(103)、两个固定板(105)、两个第一双向丝杆(106)和四个第一滑板(109),两个所述固定板(105)相对一侧内壁上侧均贯穿转动设置有转杆(107),两个所述转杆(107)与两个第一双向丝杆(106)之间分别设置有皮带(108),四个所述第一滑板(109)两两相对一侧端面上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弧形板(110),所述连接板(104)前侧与后侧内壁之间两侧均滑动设置有滑块(111),两个所述滑块(111)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前后固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U形板(101)通过连接板(104)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丝杆(102)分别贯穿转动设置在两个第一U形板(101)下端面中间位置,两个所述第一挤压板(103)中间内壁分别螺纹套设在两个第一丝杆(102)外端面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前后固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固定板(105)分别与两个第一U形板(10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双向丝杆(106)分别贯穿转动设置在两个固定板(105)相对一侧内壁下侧,四个所述第一滑板(109)下侧内壁分别螺纹套设在两个第一双向丝杆(106)外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前后固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04)与第二U形板(201)卡接,所述第二丝杆(202)贯穿转动设置在第二U形板(201)下端面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挤压板(203)中间内壁螺纹套设在第二丝杆(202)外端面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前后固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板(204)与第二U形板(201)固定连接,所述手拉板(206)贯穿滑动设置在L形板(204)后侧端面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前后固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双向丝杆(208)分别贯穿转动设置在升降板(205)前侧与后侧端面前侧,四个所述第二滑板(209)下侧内壁分别螺纹套设在两个第二双向丝杆(208)外端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使用的前后固定板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机构(1)和第二固定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1)包括两个第一u形板(101)、连接板(104)、两个第一丝杆(102)、两个第一挤压板(103)、两个固定板(105)、两个第一双向丝杆(106)和四个第一滑板(109),两个所述固定板(105)相对一侧内壁上侧均贯穿转动设置有转杆(107),两个所述转杆(107)与两个第一双向丝杆(106)之间分别设置有皮带(108),四个所述第一滑板(109)两两相对一侧端面上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弧形板(110),所述连接板(104)前侧与后侧内壁之间两侧均滑动设置有滑块(111),两个所述滑块(111)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前后固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u形板(101)通过连接板(104)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丝杆(102)分别贯穿转动设置在两个第一u形板(101)下端面中间位置,两个所述第一挤压板(103)中间内壁分别螺纹套设在两个第一丝杆(102)外端面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振煌王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松荣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