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作业机械,具体地,涉及一种单车、双车加宽臂节及单车、双车宽臂和起重机。
技术介绍
1、臂架是起重设备的关键承载结构。对于较高的起重要求,臂架可增大自身宽度以提升臂架的稳定性;在面对极高的起重要求时,也可以拼接两个臂架,从而将单臂臂架结构改造为双臂臂架结构,使得臂架的稳定性极大提高。
2、然而,在目前的起重设备中,在面对极高的起重要求时,单车的臂架如为加宽臂架,两个臂架再进行拼接会导致臂架超重使得臂架抬起困难,以及臂架体积过大使得臂架难以运输;而单车的臂架如为非加宽臂架时,臂架的稳定性十分有限,在面对较高的起重要求时,必须更换为加宽臂架或者拼接两个臂架,作业成本高,换言之,调节臂架的稳定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车、双车加宽臂节及单车、双车宽臂和起重机,以降低调节臂架的更换作业成本,并提高臂架的稳定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单车加宽臂节,单车加宽臂节包括沿臂节宽度方向对称分布且结构相同的宽臂左支架和宽臂右支架,宽臂左支架和宽臂右支架均包括:
3、主弦杆,沿臂节长度方向延伸,主弦杆的轴向端设有臂架连接耳铰部;和
4、若干宽臂连接支座,沿臂节长度方向依次排布,宽臂连接支座从主弦杆向内伸出并形成有内连接端;
5、其中,宽臂左支架中的各个内连接端与宽臂右支架的各个内连接端一一对位连接,宽臂左支架和宽臂右支架均包括若干双拼臂连接支座,沿臂节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于主弦杆的外侧并沿臂节宽度方向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宽臂连接支座包括与主弦杆围成三角形形状的第一边杆和第二边杆,第一边杆和第二边杆的各自外端间隔地连接于主弦杆上且各自内端相抵连以形成内连接端。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宽臂左支架和宽臂右支架均包括:
8、若干双拼臂连接支座,沿臂节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于主弦杆的外侧并沿臂节宽度方向向外伸出。
9、本申请第二方面保护了一种单车宽臂,单车宽臂包括:
10、上述的单车加宽臂节;
11、宽臂过渡臂节,沿臂节长度方向连接于单车加宽臂节的端部的臂架连接耳铰部;和
12、标准主臂臂节,沿臂节长度方向连接于宽臂过渡臂节。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单车宽臂还包括分列于两端的底节臂和顶节臂。
14、本申请第三方面保护了一种双车加宽臂节,双车加宽臂节包括沿臂节宽度方向对称分布的宽臂左支架单元和宽臂右支架单元,宽臂左支架单元和宽臂右支架单元均包括沿沿臂节宽度方向层叠且结构相同的外侧支架和内侧支架,外侧支架和内侧支架均包括:
15、主弦杆,沿臂节长度方向延伸,主弦杆的轴向端设有臂架连接耳铰部;
16、若干宽臂连接支座,沿臂节长度方向依次排布,宽臂连接支座从主弦杆向内伸出并形成有内连接端;
17、若干双拼臂连接支座,沿臂节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于主弦杆的外侧并沿臂节宽度方向向外伸出;
18、其中,宽臂左支架单元的内侧支架的各个内连接端与宽臂右支架单元的内侧支架的各个内连接端一一对位连接,宽臂左支架单元的左外侧支架的各个内连接端与内侧支架的各个双拼臂连接支座一一对位连接,宽臂右支架单元的右外侧支架的各个内连接端与内侧支架的各个双拼臂连接支座一一对位连接。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宽臂连接支座包括与主弦杆围成三角形形状的第一边杆和第二边杆,第一边杆和第二边杆的各自外端间隔地连接于主弦杆上且各自内端相抵连以形成内连接端;
20、和/或,主弦杆包括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一主弦杆和第二主弦杆,第一主弦杆与第二主弦杆之间通过腹杆相连,第一主弦杆和第二主弦杆上分别布置有若干宽臂连接支座。
21、本申请第四方面保护了一种双车宽臂,双车宽臂包括:
22、上述的双车加宽臂节;和
23、若干标准主臂臂节,用于连接至双车加宽臂节的宽臂左支架单元的端部和宽臂右支架单元的端部。
24、本申请第五方面保护了一种起重机,起重机包括上述的单车宽臂或者上述的双车宽臂。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单车宽臂或者上述的双车宽臂作为起重机的主臂。
26、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单车加宽臂节的宽臂左、右支架的主弦杆上的各自的宽臂连接支座相向伸出,并通过各自的内连接端一一对位连接,从而能够形成稳定性更好的桁架结构的单车加宽臂节。在稳定性更好的单车加宽臂节的基础上,通过分别在单车加宽臂节的两端设置宽臂过渡臂节,并通过在上述宽臂过渡臂节的外端可分别沿臂节长度方向接续设置标准主臂臂节以延长桁架结构,进而形成单车宽臂。如此设置,可提升桁架结构的实用性且便于装配。在稳定性更好的单车加宽臂节的基础上,通过在单车加宽臂节的宽臂左支架单元的左侧的双拼臂连接支座的左侧安装宽臂左支架单元的外侧支架,以及在单车加宽臂节的宽臂右支架单元的右侧的双拼臂连接支座的右侧安装宽臂右支架单元的外侧支架,从而形成两个通过宽臂连接支座相互连接的桁架结构的双车加宽臂节。如此设置,可进一步提高桁架结构的稳定性。在稳定性更好的双车加宽臂节的基础上,通过在双车加宽臂节的宽臂左支架单元的端部和所述宽臂右支架单元的端部接续连接若干标准主臂臂节,使得双车加宽臂节沿臂节长度方向延伸,从而进一步形成长度更大、实用性更好的双车宽臂。本申请的起重机所包括的上述的单车宽臂或上述的双车宽臂均可由单车加宽臂节参与拼接组合,面对不同的起重需要,起重能力的可调节性高。
27、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单车加宽臂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车加宽臂节(W)包括沿臂节宽度方向对称分布且结构相同的宽臂左支架(100a)和宽臂右支架(100b),所述宽臂左支架(100a)和宽臂右支架(100b)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车加宽臂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宽臂连接支座(130)包括与所述主弦杆(110)围成三角形形状的第一边杆(131)和第二边杆(132),所述第一边杆(131)和第二边杆(132)的各自外端间隔地连接于所述主弦杆(110)上且各自内端相抵连以形成所述内连接端(1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车加宽臂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弦杆(110)包括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一主弦杆和第二主弦杆,所述第一主弦杆与所述第二主弦杆之间通过腹杆(111)相连,所述第一主弦杆和第二主弦杆上分别布置有若干所述宽臂连接支座(130)。
4.单车宽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车宽臂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车宽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车宽臂还包括分列于两端的底节臂(1)和顶节臂(9)。
6.双车加宽臂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车加宽臂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车加宽臂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宽臂连接支座(130)包括与所述主弦杆(110)围成三角形形状的第一边杆(131)和第二边杆(132),所述第一边杆(131)和第二边杆(132)的各自外端间隔地连接于所述主弦杆(110)上且各自内端相抵连以形成所述内连接端(140);
8.双车宽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车宽臂包括:
9.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单车宽臂或者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车宽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单车宽臂或者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车宽臂作为所述起重机的主臂。
...【技术特征摘要】
1.单车加宽臂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车加宽臂节(w)包括沿臂节宽度方向对称分布且结构相同的宽臂左支架(100a)和宽臂右支架(100b),所述宽臂左支架(100a)和宽臂右支架(100b)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车加宽臂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宽臂连接支座(130)包括与所述主弦杆(110)围成三角形形状的第一边杆(131)和第二边杆(132),所述第一边杆(131)和第二边杆(132)的各自外端间隔地连接于所述主弦杆(110)上且各自内端相抵连以形成所述内连接端(1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车加宽臂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弦杆(110)包括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一主弦杆和第二主弦杆,所述第一主弦杆与所述第二主弦杆之间通过腹杆(111)相连,所述第一主弦杆和第二主弦杆上分别布置有若干所述宽臂连接支座(130)。
4.单车宽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车宽臂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车宽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车宽臂还包括分列于两端的底节臂(1)和顶节臂(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华,刘利强,杨威,扶锋阳,宋洁,石顺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联重科履带起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