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的气液分离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5682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41
本技术属于气液分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高效的气液分离器结构。包括分离器、进口管、旋流板、出口管、封头以及出气管,分离器设置为筒状结构,进口管与分离器的上端连通;旋流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旋流板沿分离器的内侧壁环周分布,相邻两个旋流板中上方的旋流板的出口端与下方的旋流板的进口端连通,最上方的旋流板的进口端与进口管连通,分离器的内侧下端设置有底部池子,底部池子一端用于与出口管连通,底部池子的另一端用于与最下方的旋流板的出口端连通;封头与分离器的上端连接,出气管与封头连通,分离器、封头以及出气管依次连通。通过设置多个旋流板有利于增加气液停留时间与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氢气通过出气管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气液分离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高效的气液分离器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全球“双碳”战略和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的化学气体被广泛地应用在不同的领域。通常可以通过电解液电解制备氢气。

2、然而,电解液制备好的氢气可能会以细绵的微气泡形式溶解于电解液中,无法有效地进行分离,造成大量溶解氢带入下游设备,容易引发爆炸隐患。因此,设计一种新型高效的气液分离器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气液分离器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效的气液分离器结构,包括分离器、进口管、旋流板、出口管、封头以及出气管,所述分离器设置为筒状结构,所述进口管与所述分离器的上端连通;

3、所述旋流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旋流板沿所述分离器的内侧壁环周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旋流板中上方的所述旋流板的出口端与下方的所述旋流板的进口端连通,最上方的所述旋流板的进口端与所述进口管连通,所述分离器的内侧下端设置有底部池子,所述底部池子一端用于与所述出口管连通,所述底部池子的另一端用于与最下方的所述旋流板的出口端连通;

4、所述封头与所述分离器的上端连接,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封头连通,所述分离器、所述封头以及所述出气管依次连通。

5、进一步的,所述旋流板设置为扇形板状结构,多个所述旋流板由上至下依次错位设置,所述扇形板状结构与所述分离器同轴分布,所述扇形板状结构的外侧壁与所述分离器的内侧壁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扇形板状结构的上端面内侧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扇形板状结构的上端面的进口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挡板。

7、进一步的,所述新型高效的气液分离器结构还包括液封槽,所述液封槽设置在所述分离器的内侧下端,所述液封槽设置为扇形结构,所述液封槽的两平板侧壁与所述分离器的内侧壁合围形成所述底部池子,所述液封槽与所述底部池子连通,所述液封槽的底部与所述出口管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液封槽的一平板侧壁的上端开设有缺口,所述底部池子内的电解液用于通过所述缺口进入到所述液封槽内,最下方所述旋流板的出口端远离所述缺口。

9、进一步的,所述新型高效的气液分离器结构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与所述出口管连接。

1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1、通过设置多个旋流板有利于增加气液停留时间与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氢气通过出气管排出。

12、通过设置多个旋流板,电解液通过多个旋流板进入到底部池子中,相对于电解液直接落入到底部池子中,有利于减缓电解液的冲击力。

13、通过设置底部池子,电解液在底部池子中聚集可以形成液封,具有阻碍氢气通过出口管流出的作用。

14、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和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效的气液分离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器(1)、进口管(2)、旋流板(3)、出口管(4)、封头(5)以及出气管(6),所述分离器(1)设置为筒状结构,所述进口管(2)与所述分离器(1)的上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的气液分离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板(3)设置为扇形板状结构,多个所述旋流板(3)由上至下依次错位设置,所述扇形板状结构与所述分离器(1)同轴分布,所述扇形板状结构的外侧壁与所述分离器(1)的内侧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高效的气液分离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板状结构的上端面内侧设置有第一挡板(31),所述扇形板状结构的上端面的进口端设置有第二挡板(32)。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高效的气液分离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封槽(8),所述液封槽(8)设置在所述分离器(1)的内侧下端,所述液封槽(8)设置为扇形结构,所述液封槽(8)的两平板侧壁与所述分离器(1)的内侧壁合围形成所述底部池子(7),所述液封槽(8)与所述底部池子(7)连通,所述液封槽(8)的底部与所述出口管(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高效的气液分离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封槽(8)的一平板侧壁的上端开设有缺口(81),所述底部池子(7)内的电解液用于通过所述缺口(81)进入到所述液封槽(8)内,最下方所述旋流板(3)的出口端远离所述缺口(8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高效的气液分离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与所述出口管(4)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效的气液分离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器(1)、进口管(2)、旋流板(3)、出口管(4)、封头(5)以及出气管(6),所述分离器(1)设置为筒状结构,所述进口管(2)与所述分离器(1)的上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的气液分离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板(3)设置为扇形板状结构,多个所述旋流板(3)由上至下依次错位设置,所述扇形板状结构与所述分离器(1)同轴分布,所述扇形板状结构的外侧壁与所述分离器(1)的内侧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高效的气液分离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板状结构的上端面内侧设置有第一挡板(31),所述扇形板状结构的上端面的进口端设置有第二挡板(32)。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兵吴礼学李刚叶雅琴李玉国李国永姜锦程郝伟王丽莹许如敏朱原野吕俊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