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
技术介绍
1、钻孔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几类,是建筑工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施工方法,而为了方便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作,会使用到钻孔灌注桩导管,通过其导管向孔内灌注混凝土从而使之成型。
2、现有公开号为cn211646405u的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连接有导流漏斗,还包括用于置于地面上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用于放置在护筒上方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放置孔,所述管体贯穿于放置孔,并且导流漏斗与放置孔抵接。但是上述文件中所公开的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
3、1、通过管体向孔内灌注混凝土,其可能由于温度的原因导致混凝土在管体的内侧凝固,从而造成管体的堵塞,进而影响到钻孔灌注桩的浇注工作;
4、2、其缺少对灌注高度进行限制的结构,导致在灌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灌注高度过高的现象,从而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进而增加了施工成本。
5、因此,上述文件中公开的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通过灌注组件中的蓄水壳和换热片对导管本体内的混凝土进行降温,并通过控制组件中的第一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技术为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包括灌注组件,灌注组件的外侧设置有护筒,护筒内还设置有控制组件;
4、灌注组件中的导管本体的外壁下方套设有蓄水壳,蓄水壳位于护筒的内侧,导管本体的外壁上呈纵向等间距焊接有换热片,换热片的一端贯穿蓄水壳的内壁并位于蓄水壳的内侧,换热片的表面呈圆形阵列开设有多组通孔;
5、控制组件中的第一套杆贯穿护筒的顶部后端,第一套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钮,第一套杆的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一内杆,第一内杆的底端贯穿第一套杆的底端并固定连接有灌注板。
6、进一步地,导管本体的顶端焊接有导流漏斗,导流漏斗位于护筒的上方。
7、进一步地,蓄水壳的顶部前端贯穿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阀,进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蓄水壳的内部上方。
8、进一步地,蓄水壳的底部四周均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的内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活塞。
9、进一步地,第一套杆的外壁上套设有挡板,挡板分别位于护筒顶部的外侧和内侧。
10、进一步地,灌注板的下表面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感应板,灌注板和感应板均位于护筒的内侧。
11、进一步地,感应板的外侧面上粘接有密封垫,密封垫的外侧面抵触连接在护筒的内侧面上。
12、进一步地,护筒顶部前端的两侧均贯穿有第二套杆,第二套杆的内侧均套设有第二内杆,第二内杆的底端贯穿第二套杆的底端并分别固定连接在灌注板上表面前端的两侧。
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技术通过灌注组件的设置,通过蓄水壳内的盛放的冷水来对导管本体内流动的混凝土进行降温,从而延缓混凝土的凝固,并通过换热片和通孔增加导管本体与蓄水壳内冷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蓄水壳内的冷水对导管本体的降温效果。
15、2、本技术通过控制组件的设置,通过第一套杆和第一内杆之间的螺纹连接实现了第一内杆带动灌注板在护筒的内侧进行滑动,实现了对灌注板的位置进行调节,并通过灌注板对护筒内的混凝土高度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对混凝土的灌注高度进行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包括灌注组件(1),所述灌注组件(1)的外侧设置有护筒(2),所述护筒(2)内还设置有控制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组件(1)中的导管本体(11)的外壁下方套设有蓄水壳(12),所述蓄水壳(12)位于所述护筒(2)的内侧,所述导管本体(11)的外壁上呈纵向等间距焊接有换热片(13),所述换热片(13)的一端贯穿所述蓄水壳(12)的内壁并位于所述蓄水壳(12)的内侧,所述换热片(13)的表面呈圆形阵列开设有多组通孔(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1)的顶端焊接有导流漏斗(14),所述导流漏斗(14)位于所述护筒(2)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壳(12)的顶部前端贯穿有进水管(121),所述进水管(1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阀(122),所述进水管(12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蓄水壳(12)的内部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壳(12)的底部四周均开设有排水孔(123),所述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杆(31)的外壁上套设有挡板(312),所述挡板(312)分别位于所述护筒(2)顶部的外侧和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板(33)的下表面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331),所述压力传感器(3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感应板(332),所述灌注板(33)和所述感应板(332)均位于所述护筒(2)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板(332)的外侧面上粘接有密封垫(333),所述密封垫(333)的外侧面抵触连接在所述护筒(2)的内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筒(2)顶部前端的两侧均贯穿有第二套杆(34),所述第二套杆(34)的内侧均套设有第二内杆(341),所述第二内杆(341)的底端贯穿所述第二套杆(34)的底端并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灌注板(33)上表面前端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包括灌注组件(1),所述灌注组件(1)的外侧设置有护筒(2),所述护筒(2)内还设置有控制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组件(1)中的导管本体(11)的外壁下方套设有蓄水壳(12),所述蓄水壳(12)位于所述护筒(2)的内侧,所述导管本体(11)的外壁上呈纵向等间距焊接有换热片(13),所述换热片(13)的一端贯穿所述蓄水壳(12)的内壁并位于所述蓄水壳(12)的内侧,所述换热片(13)的表面呈圆形阵列开设有多组通孔(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1)的顶端焊接有导流漏斗(14),所述导流漏斗(14)位于所述护筒(2)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壳(12)的顶部前端贯穿有进水管(121),所述进水管(1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阀(122),所述进水管(12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蓄水壳(12)的内部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壳(12)的底部四周均开设有排水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文亮,曾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华亮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