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电路硬件设计,具体地涉及一种无电感走线的光伏逆变器。
技术介绍
1、光伏逆变器是将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装置。其主要由升压回路和逆变桥式回路构成,大量的电子元件集成在功率板上。由于光伏逆变器对稳压的需求较高,其使用的电感体积通常越大,所以电感单元往往与功率板分离设置,通过线材将二者连通。
2、在现有技术中,通常由光伏逆变器壳体作为主要的支撑和安装部件,来同时安装功率板和电感单元,而功率板上锁附的电感线材,其出线位置有两种:1、在功率板正面,2、在功率板背面。对于出线位置在正面的电感线材可以使用普通端子,在功率板正面进行布线和锁附。而对于出线在功率板背面的电感线材,想锁附到主板上,就需要增加线长绕过功率板背面,用普通ot端子锁附到功率板正面上,此种方式不仅要延长电感线材长度,降低可装配性,而且由功率板上电子元件带来的潜在电磁干扰还会影响电感使用性能,并且较长的线材堆积在功率板背面,会降低整个光伏逆变器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无电感走线的光伏逆变器,其通过优化电感单元与功率板的连接结构,实现了无电感线材绕行布置的安装形式,降低了生产装配难度,提高了使用时的抗干扰性和散热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无电感走线的光伏逆变器,包含壳体和功率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电感装置,所述电感装置包含盒体、安装在所述盒体中的多个电感线圈和设置在所述功率板
4、由此,壳体为光伏逆变器的主支撑部件,用于安装所有电子部件,其上留有安装电感装置的安装空间,还留有安装功率板的安装空间,功率板设置在电感装置的盒体上方,两者之间通过电感板进行导通连接,实现原有的将电感线圈接入功率电路的目的。
5、电感板上设置有连接装置,其主要用于同时接通电感线圈的电感线和功率板,连接装置包括接线口和导电端子,其中接线口主要用于将电感线连接于电感板,其可以为接线通孔,将电感线的线头金属端穿入接线通孔,使用焊接的方式将其连接在电感板上。导电端子可以通过过流焊接的方式安装在电感板上,并且在电感板内部,内置的导线将导电端子与接线口一一对应连接导通,可以实现导电端子与电感线圈的电感线接头连通的功能。将功率板下表面靠近电感板上表面,使得导电端子可以直接接触功率板上的金属连接点位,并实现连接。
6、此种通过电感板作为连接中介的结构,实现了无电感线材绕行布置的安装形式,降低了生产装配难度,提高了使用时的抗干扰性和散热性。
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电感线圈底部与所述盒体内侧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所述电感装置散热性能的导热硅胶。
8、由于电感线圈是一种被动元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储存能量或阻止电流变化。而当电感通电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损耗,损耗就会产生热量。因此,电感线圈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热量,在电感线圈底部与所述盒体内侧底部之间设置导热硅胶,可以将电感线圈的热量快速地传导至盒体底部,进而提高电感装置整体的散热性能。
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盒体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所述电感装置散热性能的导热硅胶。
10、在电感线圈与所述盒体内侧壁之间设置导热硅胶,可以将电感线圈的热量快速地传导至盒体,进而提高电感装置整体的散热性能。
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电感板与所述盒体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绝缘垫层。
12、由于电感板为带电部件,其与盒体贴合固定,而盒体通常由金属部件制成,为了避免二者之间产生漏电干扰,故设置绝缘垫层,该绝缘垫层上对应留有供电感线圈的电感线穿过的通过口,其可以为绝缘纸或橡胶等材质。
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功率板包含板体和设置在所述板体上的用于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导电通孔。
14、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导电通孔,当板体与电感板的安装位置对齐后,每个导电通孔都与一个导电端子对齐,此时使用导电螺丝即可实现自板体上表面向板体下表面方向的锁紧,且每个导电通孔都具有导电性,与功率板上的对应电路接口导通,此时即可实现将电感线圈连接至功率板。
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该种无电感走线的光伏逆变器还包含紧锁组件,所述紧锁组件包含用于将所述电感板固定在所述盒体上的第一紧锁螺丝。
16、为了防止电感板的意外位移扯断电感线圈的电感线,使用多个第一紧锁螺丝,穿过电感板上的螺丝安装孔位即可将其固定于盒体。
1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紧锁组件还包含用于将所述导电端子固定在所述板体上的第二紧锁螺丝,所述第二紧锁螺丝穿过所述导电通孔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
18、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导电通孔,当板体与电感板的安装位置对齐后,每个导电通孔都与一个导电端子对齐,此时使用第二紧锁螺丝即可实现自板体上表面向板体下表面方向的锁紧,且每个导电通孔都具有导电性,与功率板上的对应电路接口导通。
1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电感线圈的电感线端头穿过所述接线口的长度大于等于2毫米。
20、电感线圈的电感线端头穿过接线口的长度大于等于2毫米可以保证其与接线口的焊接牢固性,其具体可以优选例如2.5毫米、2.7毫米和3毫米等。
2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电感装置还包含多个间隔安装在所述盒体下方的散热薄片。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23、1.通过设置电感板,可以实现在无多余电感线材的情况下,将电感线圈连接于功率板,此种通过电感板作为连接中介的结构,实现了无电感线材绕行布置的安装形式,降低了生产装配难度,提高了使用时的抗干扰性和散热性。
24、2.通过设置导电端子、导电通孔和第二紧锁螺丝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将功率板固定在电感装置上的安装效率,并且相比于线材的焊接连接形式,稳定性更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电感走线的光伏逆变器,包含壳体(1)和功率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电感装置(3),所述电感装置(3)包含盒体(31)、安装在所述盒体(31)中的多个电感线圈(32)和设置在所述功率板(2)与所述盒体(31)之间的电感板(33);所述电感板(33)上设置有连接装置(4),所述连接装置(4)包含用于连接所述电感线圈(32)的电感线的接线口(41)和用于连接所述功率板(2)的导电端子(42),所述接线口(41)与所述导电端子(4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电感走线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线圈(32)底部与所述盒体(31)内侧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所述电感装置(3)散热性能的导热硅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电感走线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线圈(32)四周与所述盒体(31)内侧四周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所述电感装置(3)散热性能的导热硅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电感走线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板(33)与所述盒体(31)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绝缘垫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电感走线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该种无电感走线的光伏逆变器还包含紧锁组件(5),所述紧锁组件(5)包含用于将所述电感板(33)固定在所述盒体(31)上的第一紧锁螺丝(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电感走线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锁组件(5)还包含用于将所述导电端子(42)固定在所述板体(21)上的第二紧锁螺丝(52),所述第二紧锁螺丝(52)穿过所述导电通孔(22)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4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电感走线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线圈(32)的电感线端头穿过所述接线口(41)的长度大于等于2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无电感走线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装置(3)还包含多个间隔安装在所述盒体(31)下方的散热薄片(3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电感走线的光伏逆变器,包含壳体(1)和功率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电感装置(3),所述电感装置(3)包含盒体(31)、安装在所述盒体(31)中的多个电感线圈(32)和设置在所述功率板(2)与所述盒体(31)之间的电感板(33);所述电感板(33)上设置有连接装置(4),所述连接装置(4)包含用于连接所述电感线圈(32)的电感线的接线口(41)和用于连接所述功率板(2)的导电端子(42),所述接线口(41)与所述导电端子(4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电感走线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线圈(32)底部与所述盒体(31)内侧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所述电感装置(3)散热性能的导热硅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电感走线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线圈(32)四周与所述盒体(31)内侧四周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所述电感装置(3)散热性能的导热硅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电感走线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板(33)与所述盒体(31)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绝缘垫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宝磊,陈博,张伟明,冯通,马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利沃得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