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使用方法及美容治疗仪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使用方法及美容治疗仪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75418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电精密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该装置的美容治疗仪。该激光扫描装置包括激光头组件、整形器、扫描振镜组件、缩束镜组、全反镜、导光臂组件、扩束镜组和聚焦场镜。激光头组件发射可调参数的激光束,经过整形器整形后,由X轴和Y轴扫描振镜扫描形成设定形状。缩束镜组将激光束缩小,全反镜改变其传导方向,导光臂组件传导激光束,扩束镜组还原扩束,最后由聚焦场镜聚焦。该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性能稳定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发射激光束、整形、扫描、缩束、改变传导方向、传导、扩束和聚焦等步骤。最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该振镜后置激光扫描装置的美容治疗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精密仪器,具体涉及一种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同时涉及一种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及应用了该装置的美容治疗仪。


技术介绍

1、在光电治疗仪器领域,激光扫描装置作为其核心组件,其性能与结构布局对于设备的治疗效果、操作便捷性以及整体美观度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医美治疗仪中普遍采用的激光扫描装置设计,将振镜前置于导光臂出口之后,这一设计存在诸多技术上的不足。

2、首先,从外观设计层面考量,振镜的前置使得其驱动线直接裸露在导光臂外部,这不仅破坏了设备的整体美观性,还可能因驱动线的杂乱无序而削弱设备的稳定性,影响用户的视觉体验和使用感受。

3、其次,在光学性能方面,振镜的前置设计增加了其受损的风险。由于振镜需随导光臂一同移动,因此更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如灰尘、振动等的侵扰。这些因素很可能对振镜的精度和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进而损害激光束的传输质量,降低治疗效果。此外,防尘效果的欠佳也是振镜前置设计的一个显著弊端,灰尘的积聚会进一步削弱光学性能。

4、最后,就整机用途而言,振镜前置导致的驱动线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缠绕问题。这不仅限制了导光臂实现360°旋转的灵活性,还可能因缠绕所产生的张力变化而给振镜和导光臂带来不必要的机械应力,从而损害设备的长期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同时,驱动线的缠绕也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和维护的难度,严重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5、因此,业界迫切需要一种改进的激光扫描装置设计,以有效解决振镜前置所带来的外观、光学性能和整机用途方面的诸多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通过优化振镜和导光臂的布局设计,实现了振镜驱动线的隐藏、光学性能的提升以及导光臂旋转自由度的增加,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包括:

3、激光头组件,作为激光束的发射口,发出可调参数的激光束。

4、整形器,连接于激光头组件,将激光头组件发出的激光束进行整形,形成准直及匀化光斑。

5、扫描振镜组件,包括x轴扫描振镜与y轴扫描振镜,组成二维扫描振镜,用于扫描整形后的激光束。

6、缩束镜组,设置于扫描振镜组件后,用于将扫描的激光束形状缩小。

7、全反镜,安装在可调节的镜座上,安装角度可调节,并呈45°的安装角,用于改变经缩束镜组缩小后的激光束传导方向。

8、导光臂组件,用于传导全反镜传输过来的激光束。

9、扩束镜组,设置于导光臂出口处,用于还原扩束经过导光臂的激光束。

10、聚焦场镜,设置于扩束镜组后,用于将激光束进行聚焦。

11、本申请除上述技术特征以外,还在如下方面做了改进:

12、在一些实施例中,x轴扫描振镜与y轴扫描振镜的空间安装位置相互垂直,激光束经过x轴扫描振镜与y轴扫描振镜扫描后形成设定的扫描形状。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光束经过x轴扫描振镜与y轴扫描振镜扫描后形成的扫描形状由x轴扫描振镜与y轴扫描振镜的转动角度而形成。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臂组件包括多组导光臂呈回转分布,内部安装有多个导光臂反射镜,形成导光臂组件内部反射导光路径;每组导光臂相结合的关节处均可沿周向方向360°旋转。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臂反射镜的可接收激光束的直径尺寸不大于φ30mm,安装于每组导光臂相结合的关节处,与轴呈45°安装,用于反射传导激光。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缩束镜组包括第一平凸镜以及第一平凹镜,第一平凸镜与第一平凹镜之间的镜片间距设置为71.5~72.5mm(72mm),用于将扫描的光束形状缩小至直径0.5mm~1mm的范围。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扩束镜组包括第二平凹镜以及第二平凸镜,第二平凹镜以及第二平凸镜之间的镜片间距为71.5~72.5mm,用于还原扩束经过导光臂之后的激光束。

18、在一些实施例中,x轴扫描振镜、y轴扫描振镜、全反镜以及导光臂反射镜的镜片镀膜参数为1030nm超快激光反射膜,反射率大于99%,入射角度为45°,损伤阈值大于0.025j/cm²@1030nm,370fs,50khz,φ1mm。

19、在一些实施例中,缩束镜组、扩束镜组以及聚焦场镜的镜片镀膜参数为1030nm透射率大于98%,偏心度不大于3arcmin,损伤阈值大于2j/cm²@1030nm,370fs,50khz。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满足x轴扫描振镜与y轴扫描振镜的扫描角度能完全从导光臂出口打出激光束的条件时,激光束的偏转角度是x轴扫描振镜与y轴扫描振镜偏转角度的两倍,x轴扫描振镜与y轴扫描振镜的偏转角度范围为0.275°≤θ≤0.525°。

21、本专利技术的其中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的使用方法,应用了上述所述的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22、通过激光头组件发射可调参数的激光束;

23、利用整形器将激光头组件发出的激光束进行整形,形成准直及匀化光斑;

24、通过x轴扫描振镜与y轴扫描振镜扫描整形后的激光束,形成由转动角度决定的设定扫描形状;

25、使用缩束镜组将扫描的激光束形状缩小至直径0.5mm~1mm的范围;

26、通过安装在可调节镜座上的全反镜,以45°的安装角改变经缩束镜组缩小后的激光束传导方向;

27、利用导光臂组件传导全反镜传输过来的激光束,形成导光臂组件内部反射导光路径;

28、在导光臂出口扩束镜组还原扩束经过导光臂之后的激光束,并传输至聚焦场镜;

29、通过聚焦场镜将激光束进行聚焦。

30、本专利技术的其中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美容治疗仪,应用了所述的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

3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如下其中一个有益效果:

32、1.优化布局与隐藏驱动线:

33、本申请通过将振镜(x轴扫描振镜和y轴扫描振镜)后置,并优化振镜与导光臂的布局设计,成功隐藏了振镜的驱动线。这一改进不仅使装置外观更加整洁,还减少了驱动线对装置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34、2.提升光学性能和降低能量损失:

35、本申请设置了整形器,用于将激光头组件发出的激光束进行整形,形成准直及匀化光斑,从而提高了激光束的质量。

36、缩束镜组和扩束镜组的设计,确保了激光束在扫描、传导和聚焦过程中的形状和能量分布得到精确控制,进一步提升了光学性能。

37、镜片镀膜参数的选择,如1030nm超快激光反射膜和透射率大于98%的镀膜,有效提高了激光的反射率和透射率,降低了能量损失。

38、3.增加导光臂旋转自由度:

39、本申请中导光臂组件采用多组导光臂呈回转分布,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扫描振镜(3)与Y轴扫描振镜(4)的空间安装位置相互垂直,激光束经过X轴扫描振镜(3)与Y轴扫描振镜(4)扫描后形成设定的扫描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束经过X轴扫描振镜(3)与Y轴扫描振镜(4)扫描后形成的扫描形状由X轴扫描振镜(3)与Y轴扫描振镜(4)的转动角度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臂组件包括多组导光臂(8)呈回转分布,内部安装有多个导光臂反射镜(7),形成导光臂组件内部反射导光路径;所述导光臂相结合的关节处均可沿周向方向360°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臂反射镜(7)的可接收激光束的直径尺寸不大于Φ30mm,安装于每组导光臂相结合的关节处,与轴呈45°安装,用于反射传导激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束镜组(5)包括第一平凸镜(51)以及第一平凹镜(52),所述第一平凸镜(51)与第一平凹镜(52)之间的镜片间距设置为71.5~72.5mm,用于将扫描的光束形状缩小至直径0.5mm~1mm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束镜组(9)包括第二平凹镜(91)以及第二平凸镜(92),第二平凹镜(91)以及第二平凸镜(92)之间的镜片间距为71.5~72.5mm,用于还原扩束经过导光臂之后的激光束。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扫描振镜(3)、Y轴扫描振镜(4)、全反镜(6)以及导光臂反射镜(7)的镜片镀膜参数为1030nm超快激光反射膜,反射率为大于99%,入射角度为45°,损伤阈值大于0.025J/cm²@1030nm,370fs,50KHz,Φ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束镜组(5)、扩束镜组(9)以及聚焦场镜(10)的镜片镀膜参数为1030nm透射率大于98%,偏心度不大于3arcmin,损伤阈值大于2J/cm²@1030nm,370fs,50KHz。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满足X轴扫描振镜(3)与Y轴扫描振镜(4)的扫描角度能完全从导光臂(8)出口打出激光束的条件时,所述激光束的偏转角度是X轴扫描振镜(3)与Y轴扫描振镜(4)偏转角度的两倍,所述X轴扫描振镜(3)与Y轴扫描振镜(4)的偏转角度范围为0.275°≤θ≤0.525°。

11.一种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的使用方法,应用了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2.一种美容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应用了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扫描振镜(3)与y轴扫描振镜(4)的空间安装位置相互垂直,激光束经过x轴扫描振镜(3)与y轴扫描振镜(4)扫描后形成设定的扫描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束经过x轴扫描振镜(3)与y轴扫描振镜(4)扫描后形成的扫描形状由x轴扫描振镜(3)与y轴扫描振镜(4)的转动角度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臂组件包括多组导光臂(8)呈回转分布,内部安装有多个导光臂反射镜(7),形成导光臂组件内部反射导光路径;所述导光臂相结合的关节处均可沿周向方向360°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臂反射镜(7)的可接收激光束的直径尺寸不大于φ30mm,安装于每组导光臂相结合的关节处,与轴呈45°安装,用于反射传导激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束镜组(5)包括第一平凸镜(51)以及第一平凹镜(52),所述第一平凸镜(51)与第一平凹镜(52)之间的镜片间距设置为71.5~72.5mm,用于将扫描的光束形状缩小至直径0.5mm~1mm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镜后置的激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束镜组(9)包括第二平凹镜(9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翔郭豪舜陈皓
申请(专利权)人:端粒美绍兴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