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通信串联系统及其天线模块,特别是一种关于无线通信串联系统及其天线模块设计,藉由无线讯号端的天线结构设计,形成一连串多个电路板间特殊通讯方式的无线通信串联系统及其天线模块。
技术介绍
1、先前技术中,堆栈或并列的电子装置间的讯号管理系统中,各电子装置间的讯号连接,常藉由有线菊炼连接(wired daisy chain)的方式,依有线连接中各电子装置的连接顺序依次进行讯号传送。然而,有线连接常形成长线路,长线路中高阻抗造成其中讯号传送十分耗费电能。此外,有线菊炼连接中若有部分电子装置维修或位置调动时,其复杂的线路配置不利于理线,十分易出错。
2、另一方式,可考虑藉由无线方式进行各电子装置间的讯号传送,如此可避免有线讯号技术中高阻抗或理线等难题。但是,传统无线讯号传送方式,其天线模块难以有效将无线讯号传送至一指定电子装置。
3、有鉴于此,如何能在无线讯号电池管理系统中,提供一种无线通信串联技术及其天线模块,让电子装置间透过无线通信方式沟通,无须理线、又能简单清楚地根据各电子装置间排列位置远近,依序进行无线讯号传送,对于堆栈或并列的电子装置间的无线讯号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4、申请内容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串联系统及其天线模块设计,可以有效限制无线讯号传送至相邻下一个特定通讯位置,以形成一无线菊炼联接(wireless daisy chain)电池管理系统架构。
6、本申请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实施例中,第一前侧无线讯号端未与第二天线模块以及第一后侧无线讯号端产生无线讯号连接,第二后侧无线讯号端未与第一天线模块以及第二前侧无线讯号端产生无线讯号连接。
8、一实施例中,相较于第一后侧无线讯号端与第二前侧无线讯号端接收第一无线讯号连接的讯号位准,第一前侧无线讯号端与第二天线模块间的无线讯号连接位准、第一前侧无线讯号端与第一后侧无线讯号端间的无线讯号连接位准、第二后侧无线讯号端与第一天线模块间的无线讯号连接位准、以及第二后侧无线讯号端与第二前侧无线讯号端间的无线讯号连接位准,低于一连接位准阈值;其中根据位准阈值的差距,第一电路板与二电路板间仅以第一无线讯号连接作讯号传送。
9、此外,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各电路板又包含讯号位准调整线路以及讯号隔离模块中至少其一。一实施例中,讯号位准调整线路包含一发射强度调整单元,藉由从低至高逐渐调整第一后侧无线讯号端与第二前侧无线讯号端间的讯号发射强度,至产生第一无线讯号连接为止。
10、一实施例中,讯号位准调整线路包含一接收讯噪比调整单元,藉由从低至高逐渐调整前述各无线讯号端的讯号接收讯噪比,至第一后侧无线讯号端与第二前侧无线讯号端间产生第一无线讯号连接为止。
11、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串联系统,又包含一第三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相邻设置,第三电路板的第三天线模块包含一第三前侧无线讯号端与一第三后侧无线讯号端,第二后侧无线讯号端与第三前侧无线讯号端相邻。第二后侧无线讯号端与第三前侧无线讯号端彼此间,产生一第二无线讯号连接。其中,第一无线讯号连接以及第二无线讯号连接形成一无线菊炼联接(wireless daisy chain)。
12、一实施例中,前述各种无线讯号端与设置无线讯号端的前述各电路板中,无线讯号端包含:一辐射部,设于各电路板的边缘,辐射部具有一梳状部,梳状部根据一传送讯号,朝向电路板的侧向发射一电耦合波至相邻的电路板的另一辐射部;或者,辐射部具有一循环天线,循环天线根据传送讯号,朝向电路板的侧向发射一磁耦合波至相邻的电路板的另一辐射部;以及一讯号隔离模块,决定无线讯号端发射电耦合波或磁耦合波的一有效通讯范围。
13、一实施例中,梳状部包含一长直馈线与多个辐射片,辐射片分别包含多个突端,突端中至少一部分,对应于相邻电路板上另一辐射部的多个突端中至少一部分,用于传送与接收电耦合波。或者循环天线藉由电路板上不同传导层中多个循环线、以及分别导通循环线的循环柱所形成,其中循环天线中至少一部分,对应于相邻电路板上另一辐射部的循环天线中至少一部分,用于传送与接收磁耦合波。
14、一实施例中,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有效通讯范围具有一狭长范围。
15、一实施例中,讯号隔离模块包含设于电路板且平行于梳状部的一片状结构,以决定无线讯号端发射电耦合波的有效通讯范围。或者,无线讯号为磁耦合波时,讯号隔离模块设于辐射部朝向电路板中的一朝内侧,讯号隔离模块包含电路板中两传导层以及导通于两传导层的多个屏蔽柱的一栅状结构,以决定无线讯号端发射磁耦合波的有效通讯范围。
16、根据又一观点,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通信串联系统,包含:一第一电路板,设置有一第一无线讯号端;以及一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相邻设置,第二电路板设置有一第二无线讯号端。第一无线讯号端与第二无线讯号端相邻,且各无线讯号端分别包含:一辐射部,设于各电路板的边缘,辐射部具有一梳状部,梳状部根据一传送讯号,以垂直于电路板上平板面的法线方向,朝向电路板的侧向发射一电耦合波至相邻电路板上无线讯号端的另一辐射部;或者,辐射部具有一循环天线,循环天线根据传送讯号,以垂直于电路板上平板面的法线方向,朝向电路板的侧向发射一磁耦合波至相邻电路板上无线讯号端的另一辐射部;以及一讯号隔离模块,限制无线讯号端发射电耦合波或磁耦合波的一有效通讯范围,为基本上位于第一电路板上第一无线讯号端、以及第二电路板上第二无线讯号端之间。
17、根据再一观点,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模块,用于无线通信串联系统中,包含:一第一电路板,设置有一第一无线讯号端;以及一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邻设置,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有一第二无线讯号端;其中,所述第一无线讯号端与所述第二无线讯号端相邻,且各所述无线讯号端分别包含:一辐射部,设于各所述电路板的边缘,所述辐射部具有一梳状部,所述梳状部根据一传送讯号,以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侧向发射一电耦合波至相邻的所述无线讯号端的另一辐射部;或者,所述辐射部具有一循环天线,所述循环天线根据所述传送讯号,以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侧向发射一磁耦合波至相邻的所述无线讯号端的另一辐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通信串联系统,用于一电池管理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串联系统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串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侧无线讯号端未与所述第二天线模块以及所述第一后侧无线讯号端产生无线讯号连接,所述第二后侧无线讯号端未与所述第一天线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前侧无线讯号端产生无线讯号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串联系统,其特征在于,相较于所述第一后侧无线讯号端与所述第二前侧无线讯号端接收所述第一无线讯号连接的讯号位准,所述第一前侧无线讯号端与所述第二天线模块间的无线讯号连接位准、所述第一前侧无线讯号端与所述第一后侧无线讯号端间的无线讯号连接位准、所述第二后侧无线讯号端与所述第一天线模块间的无线讯号连接位准、以及所述第二后侧无线讯号端与所述第二前侧无线讯号端间的无线讯号连接位准,低于一连接位准阈值;其中根据所述位准阈值的差距,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二电路板间仅以所述第一无线讯号连接作讯号传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串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或所述第二电路板包含一讯号隔离模块或一讯号位准调整线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通信串联系统,用于一电池管理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串联系统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串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侧无线讯号端未与所述第二天线模块以及所述第一后侧无线讯号端产生无线讯号连接,所述第二后侧无线讯号端未与所述第一天线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前侧无线讯号端产生无线讯号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串联系统,其特征在于,相较于所述第一后侧无线讯号端与所述第二前侧无线讯号端接收所述第一无线讯号连接的讯号位准,所述第一前侧无线讯号端与所述第二天线模块间的无线讯号连接位准、所述第一前侧无线讯号端与所述第一后侧无线讯号端间的无线讯号连接位准、所述第二后侧无线讯号端与所述第一天线模块间的无线讯号连接位准、以及所述第二后侧无线讯号端与所述第二前侧无线讯号端间的无线讯号连接位准,低于一连接位准阈值;其中根据所述位准阈值的差距,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二电路板间仅以所述第一无线讯号连接作讯号传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串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或所述第二电路板包含一讯号隔离模块或一讯号位准调整线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串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讯号位准调整线路包含一发射强度调整单元,藉由从低至高逐渐调整所述第一后侧无线讯号端与所述第二前侧无线讯号端间的讯号发射强度,至产生所述第一无线讯号连接为止,以避免所述第一前侧无线讯号端与所述第二后侧无线讯号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无线讯号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串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讯号位准调整线路包含一接收讯噪比调整单元,藉由从低至高逐渐调整前述各所述无线讯号端的讯号接收讯噪比,至所述第一后侧无线讯号端与所述第二前侧无线讯号端间产生所述第一无线讯号连接为止,以避免所述第一前侧无线讯号端与所述第二后侧无线讯号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无...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