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人车防碰撞,具体为一种无人车的防碰撞装置。
技术介绍
1、无人驾驶车,也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的。无人车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工厂内应用已经较为广泛,现有智能防撞感应系统的精度难以确保100%对障碍物进行躲避,而且电子元件存在老化的情况,会导致反应时间变长,因此不可避免的与障碍物之间发生碰撞,而现有无人车均无法减少无人车与障碍物的碰撞力度;
2、经检索,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16660092u公开了一种无人车,包括车身主体和盖体结构,车身主体包括车头和底盘,底盘的上表面包括沿无人车的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车头布置在第一区域,盖体结构包括盖体,且盖体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车身主体上,以使无人车能够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第二区域、车头和盖体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货物的容纳空间;在第二状态,盖体结构与车身主体分离,第二区域用于承载货物。由于无人车具有上述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体,无人车的货物容纳空间可以改变,以适应不同的运输需求,故可以根据无车人运送货物的类型和尺寸选择无人车的状态。另外,盖体结构可以整体模块化的安装和拆卸,能够节约安装和拆卸的效率;
3、上述专利就无法减少无人车与障碍物的碰撞力度,从而无人车上有必要加装可靠性高的物理防撞结构;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无人车的防碰撞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车的防碰撞装置,通过在防撞车架和防撞前板之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车的防碰撞装置,包括防撞车架、防撞前板和栓接板,所述防撞前板远离防撞车架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组吸能橡胶,所述防撞车架和防撞前板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一压缩弹簧;
3、所述防撞车架和防撞前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对防撞车架和防撞前板进行连接的折叠组件,且所述折叠组件位于两组第一压缩弹簧之间;
4、所述防撞车架和栓接板之间设置有用于辅助吸能的辅助吸能组件。
5、优选的,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第一辅助杆、第二辅助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辅助杆转动设置于第一折叠杆中心上表面,所述第二辅助杆转动设置于第一折叠杆一端上表面,所述第一辅助杆另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二折叠杆一端下表面,且所述第二辅助杆另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二折叠杆中心下表面。
6、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设置于第一折叠杆靠近第二辅助杆的一端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二折叠杆靠近第一辅助杆的一端上表面。
7、优选的,所述防撞车架和防撞前板对应面均开设有折叠槽,所述第一折叠杆和第二连接杆另一端均转动设置于防撞前板一侧的折叠槽内部,所述第二折叠杆和第一连接杆另一端转动设置于防撞车架一侧的折叠槽内部。
8、优选的,所述防撞车架和防撞前板对应面均设置有两组连接板,两组所述连接板对应面均设置有限位柱,且两组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的限位柱外弧面。
9、优选的,所述辅助吸能组件包括伸缩套、伸缩杆、第二压缩弹簧和卡接柱,所述卡接柱固定连接于伸缩杆靠近伸缩套的一端,所述伸缩杆滑动设置于伸缩套内部,且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固定设置于伸缩套和卡接柱对应面。
10、优选的,两组所述伸缩杆一端与防撞车架固定连接,两组所述伸缩套远离伸缩杆的一端与栓接板固定连接,且两组所述栓接板侧面均设置有螺栓。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本技术通过在防撞车架和防撞前板之间设置两组第一压缩弹簧,然后通过折叠组件对防撞车架和防撞前板进行支撑连接,从而保证防撞车架和防撞前板之间的距离改变,进而当吸能橡胶碰撞后,两组第一压缩弹簧进行吸能,此时折叠组件会进行收缩,同时再通过辅助吸能组件进行辅助吸能,从而降低无人车受到的碰撞力度。
13、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车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车架(1)、防撞前板(4)和栓接板(9),所述防撞前板(4)远离防撞车架(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组吸能橡胶(5),所述防撞车架(1)和防撞前板(4)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一压缩弹簧(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车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6)包括第一折叠杆(14)、第二折叠杆(15)、第一辅助杆(16)、第二辅助杆(17)、第一连接杆(18)和第二连接杆(19),所述第一辅助杆(16)转动设置于第一折叠杆(14)中心上表面,所述第二辅助杆(17)转动设置于第一折叠杆(14)一端上表面,所述第一辅助杆(16)另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二折叠杆(15)一端下表面,且所述第二辅助杆(17)另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二折叠杆(15)中心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车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8)转动设置于第一折叠杆(14)靠近第二辅助杆(17)的一端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杆(19)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二折叠杆(15)靠近第一辅助杆(16)的一端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车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车架(1)和防撞前板(4)对应面均设置有两组连接板(2),两组所述连接板(2)对应面均设置有限位柱(7),且两组所述第一压缩弹簧(3)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的限位柱(7)外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车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吸能组件(8)包括伸缩套(11)、伸缩杆(12)、第二压缩弹簧(20)和卡接柱(21),所述卡接柱(21)固定连接于伸缩杆(12)靠近伸缩套(11)的一端,所述伸缩杆(12)滑动设置于伸缩套(11)内部,且所述第二压缩弹簧(20)固定设置于伸缩套(11)和卡接柱(21)对应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人车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伸缩杆(12)一端与防撞车架(1)固定连接,两组所述伸缩套(11)远离伸缩杆(12)的一端与栓接板(9)固定连接,且两组所述栓接板(9)侧面均设置有螺栓(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车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车架(1)、防撞前板(4)和栓接板(9),所述防撞前板(4)远离防撞车架(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组吸能橡胶(5),所述防撞车架(1)和防撞前板(4)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一压缩弹簧(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车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6)包括第一折叠杆(14)、第二折叠杆(15)、第一辅助杆(16)、第二辅助杆(17)、第一连接杆(18)和第二连接杆(19),所述第一辅助杆(16)转动设置于第一折叠杆(14)中心上表面,所述第二辅助杆(17)转动设置于第一折叠杆(14)一端上表面,所述第一辅助杆(16)另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二折叠杆(15)一端下表面,且所述第二辅助杆(17)另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二折叠杆(15)中心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车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8)转动设置于第一折叠杆(14)靠近第二辅助杆(17)的一端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杆(19)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二折叠杆(15)靠近第一辅助杆(16)的一端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车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车架(1)和防撞前板(4)对应面均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茶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源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