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大型车辆的使用过程中,主动轮会产生磨损和/或形成裂纹等,因此,需要对主动轮进行拆卸更换。
2、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都是使用大锤对主动轮进行敲击,以实现主动轮和减速机的分离。这种方式使得对主动轮的拆卸更换效率慢,且对于工人来说较为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对主动轮的拆卸更换效率快,且对于工人来说较为安全。
2、本申请提供一种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包括两个丝杆、一千斤顶以及一底座;每个丝杆的顶部均用于与减速机上的第一螺纹孔配合连接;千斤顶的顶部用于伸入减速机上的销轴孔中,且顶端用于与主动轮的传动轴抵接底座上开设有两个间隔分布的第二螺纹孔,一第二螺纹孔对应一丝杆,丝杆的底部与对应的第二螺纹孔配合连接,且千斤顶的底端抵接于底座。
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底座由槽钢形成,且底座的长度为60厘米。
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螺纹孔的孔径为3厘米。
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两个第二螺纹孔之间的间距为27厘米。
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每个丝杆的长度均为60厘米。
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每个丝杆的杆径均为2厘米。
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千斤顶的载重为25吨。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底座包括顶板和连接于顶板相对两侧的侧板;第二螺纹孔开设于顶板上,千斤顶
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顶板的顶端设有一缓冲垫。
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缓冲垫与顶板可拆卸连接。
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缓冲垫的底部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卡凸,多个卡凸位于两个第二螺纹孔之间;顶板上设置有多个卡孔,且一卡孔对应以卡凸,卡凸与对应的卡孔卡合连接以可拆卸连接缓冲垫与顶板。
13、本申请提供的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中,如果需要对主动轮进行更换时,先使两个丝杆的底部与两个第二螺纹孔配合连接,然后将位于减速机的两个第一螺纹孔处的螺丝卸掉,并使两个丝杆的顶部与两个第一螺纹孔配合连接,之后,使千斤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传动轴和底座抵接,即可将主动轮拆卸下来并对其进行更换。如此,则能够大幅减小人力成本,且能够提升工人在对主动轮进行更换拆卸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由槽钢形成,且所述底座的长度为6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孔径为3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螺纹孔之间的间距为27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丝杆的长度均为60厘米;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的载重为25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顶板和连接于所述顶板相对两侧的侧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顶端设有一缓冲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与所述顶板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的底部设有多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由槽钢形成,且所述底座的长度为6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孔径为3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螺纹孔之间的间距为27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主动轮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丝杆的长度均为60厘米;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安港,赵笑,牛爱军,
申请(专利权)人:邹平县汇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