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壳体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5144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38
本技术公开的散热壳体和电子设备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包括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待散热部件用于设置于内层壳体内,且内层壳体设置于外层壳体内,在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之间形成有夹缝,用于作为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通道,外层壳体上设置有与该冷却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冷却液能够由进液口处进入冷却通道内,并由出液口处流出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待散热部件的热量能够传导至内层壳体,内层壳体的热量在冷却液循环的过程中,能够被冷却液带走,以此起到对待散热部件散热降温的作用。本技术公开的散热壳体对待散热部件进行整体液冷散热,大大增加了散热外壳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并简化了产品的冷却结构,提高了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散热壳体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常规的电感及变压器等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方式以风冷散热为主,具体采用金属外壳加散热翅片,配合风扇出风或是自然风带走热量,缺点明显:风扇作为风冷散热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使用寿命往往较短。由于长时间运转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风扇的叶片和电机容易出现磨损和老化,导致散热效果下降,甚至完全失效。此外,风扇的可靠性也受到其制造质量和工作环境的影响,一旦风扇出现故障,整个散热系统就会陷入瘫痪,无法有效地将热量排出。同时,风冷散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例如,风扇运转时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对电子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自然风的可靠性更是难以保证。

2、综上所述,风冷散热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电子元器件对长期稳定有效且低成本散热的需求。特别是对于铝壳内电感、变压器等电子元器件来说,由于其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散热效果不佳,不仅会影响其工作效果,还可能导致停机甚至烧毁的风险。

3、因此,如何实现对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散热,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壳体,以实现对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散热。

2、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散热壳体的电子设备。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散热壳体,包括:

5、内层壳体,待散热部件用于设置于所述内层壳体内;

6、外层壳体,所述内层壳体设置于所述外层壳体内,且内层壳体与所述外层壳体之间具有夹缝,用于作为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通道,所述外层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7、可选地,在上述的散热壳体中,所述内层壳体的外底壁和所述外层壳体的内底壁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分隔筋条,另一者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分隔筋条嵌入的第一定位卡槽。

8、可选地,在上述的散热壳体中,所述冷却通道包括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

9、所述第一分隔筋条包括多个第一底筋条和多个第二底筋条,所述第一底筋条和所述第二底筋条交替且间隔布置,以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底筋条和所述第二底筋条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底筋条和所述第二底筋条错位布置,以使相邻两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

10、可选地,在上述的散热壳体中,所述内层壳体的外侧壁和所述外层壳体的内侧壁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二分隔筋条,另一者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二分隔筋条嵌入的第二定位卡槽。

11、可选地,在上述的散热壳体中,所述冷却通道包括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

12、所述第二分隔筋条包括多个第一侧筋条和多个第二侧筋条,所述第一侧筋条和所述第二侧筋条交替且间隔布置,以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侧筋条和所述第二侧筋条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一侧筋条和所述第二侧筋条错位布置,以使相邻两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

13、可选地,在上述的散热壳体中,所述第一分隔筋条和所述第二分隔筋条均设置于所述内层壳体上。

14、可选地,在上述的散热壳体中,所述内层壳体的外壁和所述外层壳体的内壁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乱流件,且所述乱流件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内。

15、可选地,在上述的散热壳体中,所述内层壳体的材质为金属材质,且所述待散热部件通过绝缘件设置于所述内层壳体内;或,

16、所述内层壳体的材质为绝缘材质,且所述待散热部件设置于所述内层壳体内。

17、可选地,在上述的散热壳体中,所述待散热部件用于通过导热硅胶灌封于所述内层壳体内。

1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散热壳体。

19、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壳体包括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待散热部件用于设置于内层壳体内,且内层壳体设置于外层壳体内,在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之间形成有夹缝,用于作为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通道,外层壳体上设置有与该冷却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冷却液能够由进液口处进入冷却通道内,并由出液口处流出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待散热部件的热量能够传导至内层壳体,内层壳体的热量在冷却液循环的过程中,能够被冷却液带走,以此起到对待散热部件散热降温的作用。

20、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壳体通过在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之间的夹缝内通入冷却液的方式来实现对待散热部件的整体液冷散热,大大增加了散热外壳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且无需增加额外的冷却液管道,简化了产品的冷却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具有可靠性高,散热稳定,使用寿命长的优点;相较于现有的风冷散热系统能显著提高对待散热部件的散热效果,进而可允许电感等电子元器件产生更高的损耗热量,以及可以允许通过减少电感、变压器等电子元器件线圈横截面积的方式来提高电密,减小磁芯体积,使得产品整体的体积减小,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同时可降低产品成本。

21、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散热壳体,所以同样兼具上述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其他结构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壳体(200)的外底壁和所述外层壳体(100)的内底壁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分隔筋条(206),另一者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分隔筋条(206)嵌入的第一定位卡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包括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壳体(200)的外侧壁和所述外层壳体(100)的内侧壁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二分隔筋条,另一者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二分隔筋条嵌入的第二定位卡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包括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筋条(206)和所述第二分隔筋条均设置于所述内层壳体(200)上。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壳体(200)的外壁和所述外层壳体(100)的内壁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乱流件(203),且所述乱流件(203)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内。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壳体(200)的材质为金属材质,且所述待散热部件通过绝缘件设置于所述内层壳体(200)内;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散热部件用于通过导热硅胶灌封于所述内层壳体(200)内。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壳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壳体(200)的外底壁和所述外层壳体(100)的内底壁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分隔筋条(206),另一者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分隔筋条(206)嵌入的第一定位卡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包括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壳体(200)的外侧壁和所述外层壳体(100)的内侧壁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二分隔筋条,另一者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二分隔筋条嵌入的第二定位卡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包括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