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74875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36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外部设置有夯实结构,所述转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所述筒体的后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筒体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导杆,所述夯实结构包括工作台、进料孔、液压缸、滑槽、配重块、滑动块和第二通孔。该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通过设置夯实结构,当螺旋叶片将工作台底部的淤泥挖掘起来以后,将泥土输入进两个进料孔内部,泥土穿过两个伸缩管,到达配重块底部,随后启动两个液压缸,两个液压缸将配重块向下压,将泥土进行打散,压实,以此完成对泥土的夯实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下处理,具体为一种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人们挖掘湖底淤泥主要有两个方式,人工挖掘和挖掘机挖掘,人工挖掘的效率较慢也存在安全问题,挖掘机挖掘一般只能在岸边挖掘范围有限而且费用高昂,基坑在回填时,需要使用汽车将土壤运送到基坑边缘位置,在将土料倒入基坑后,由人工推动土壤,并利用小型夯实设备或人工手持夯实机器对土壤进行连续击打,使得土壤成块,对地下结构进行支撑。

2、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116335222a一种深基坑回填夯实装置,通过设置夯土结构,对泥土进行夯实,挖掘机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机械,其应用非常广泛,有时挖掘机用来清理河道,在施工时会有较粘稠的淤泥粘在铲斗内,使得铲斗的有效容积变小,不仅空耗能源,而且还会降低工作效率,虽然利用晃动铲斗的方式可以清除一部分淤泥,但是也很难防止淤泥粘在铲斗内,因此必须经常晃动铲斗,这样也会增加能源的浪费,降低工作效率,故而提出一种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具备挖掘淤泥,夯实泥土等优点,解决了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外部设置有夯实结构,所述筒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池,所述筒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处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所述筒体的后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筒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筒体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导杆。

5、进一步,所述夯实结构包括工作台、进料孔、液压缸、滑槽、配重块、滑动块和第二通孔,所述筒体的外表固定安装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进料孔,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液压缸,所述筒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液压缸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相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动块,所述配重块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二通孔。

6、进一步,所述挡板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握把,所述第一握把的后端贯穿筒体并延伸至筒体的外部。

7、进一步,所述导杆的前端贯穿固定壳并延伸至空腔的内部,所述导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握把。

8、进一步,所述第二握把的顶端贯穿固定壳并延伸至固定壳的外部,所述第一通孔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滑板。

9、进一步,两个所述液压缸的底端均贯穿工作台并延伸至工作台的内部,两个所述滑动块与两个滑槽均设置为滑动连接。

10、进一步,两个所述进料孔与两个第二通孔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伸缩管,所述配重块为环形设置。

11、(三)有益效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通过设置夯实结构,当螺旋叶片将工作台底部的淤泥挖掘起来以后,将泥土输入进两个进料孔内部,泥土穿过两个伸缩管,到达配重块底部,随后启动两个液压缸,两个液压缸将配重块向下压,将泥土进行打散,压实,以此完成对泥土的夯实功能。

14、2、该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通过设置螺旋叶片,在对淤泥进行清洗以后,将电机开启,电机带动转杆进行旋转,螺旋叶片跟随进行旋转,将筒体底部的淤泥向上移动,同时将导杆向后侧移动,将弹簧压缩,导杆进入到固定壳内部,同时向上抬动第一握把,挡板进入到空腔内部,随后淤泥从第一通孔到达滑板上方,使淤泥滑出支撑装置,以此完成对淤泥的清理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部设置有夯实结构(2),所述筒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池(4),所述筒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处固定连接有转杆(6),所述转杆(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7),所述筒体(1)的后侧开设有第一通孔(8),所述筒体(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9),所述空腔(9)的内部设置有挡板(10),所述筒体(1)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壳(11),所述固定壳(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导杆(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实结构(2)包括工作台(201)、进料孔(202)、液压缸(203)、滑槽(204)、配重块(205)、滑动块(206)和第二通孔(207),所述筒体(1)的外表固定安装有工作台(201),所述工作台(201)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进料孔(202),所述工作台(2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液压缸(203),所述筒体(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04),所述液压缸(20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配重块(205),所述配重块(205)的相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动块(206),所述配重块(205)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二通孔(2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0)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握把,所述第一握把的后端贯穿筒体(1)并延伸至筒体(1)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13)的前端贯穿固定壳(11)并延伸至空腔(9)的内部,所述导杆(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握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握把的顶端贯穿固定壳(11)并延伸至固定壳(11)的外部,所述第一通孔(8)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滑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液压缸(203)的底端均贯穿工作台(201)并延伸至工作台(201)的内部,两个所述滑动块(206)与两个滑槽(204)均设置为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进料孔(202)与两个第二通孔(207)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伸缩管,所述配重块(205)为环形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部设置有夯实结构(2),所述筒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池(4),所述筒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处固定连接有转杆(6),所述转杆(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7),所述筒体(1)的后侧开设有第一通孔(8),所述筒体(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9),所述空腔(9)的内部设置有挡板(10),所述筒体(1)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壳(11),所述固定壳(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导杆(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处理换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实结构(2)包括工作台(201)、进料孔(202)、液压缸(203)、滑槽(204)、配重块(205)、滑动块(206)和第二通孔(207),所述筒体(1)的外表固定安装有工作台(201),所述工作台(201)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进料孔(202),所述工作台(2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液压缸(203),所述筒体(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04),所述液压缸(20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配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竣淇汤冬马学智杜欣阳何洋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