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件,具体为一种建筑混凝土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装配式结构因施工速度快,质量易于保证,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广泛使用。它是将结构模块化,通过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形成装配式结构。
2、关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之间的装配连接,现有公开专利(公告号为cn 111411711a)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该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件、第二预制件、方钢管、凹槽和自动栓钉装置,第一预制件连接面预埋若干个方钢管,第二预制件连接面预留与方钢管相应数量及对应位置凹槽,凹槽顶、底面预埋自动栓钉装置,当第一预制件的预埋方钢管插入第二预制件的凹槽中时,方钢管推动自动栓钉装置的栓钉盖在滑道槽中移动并最终使其脱落,自动栓钉装置中的栓钉弹出,插入到方钢管的栓钉孔中,实现第一预制件与第二预制件的连接。本专利技术施工简便,连接可靠,可快速实现装配式构件的连接。
3、上述用于混凝土构件装配连接件在实际使用时,对装配便捷,但稳定性不足,其连接件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处可能出现断裂现象。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混凝土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以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混凝土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连接件在使用时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混凝土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包括嵌入固定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构件一与构件二,所述构
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主体一、套管一、连接主体二以及套管二均嵌入固定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边缘内部,且所述连接主体一、套管一、连接主体二以及套管二均为管状结构。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主体一与套管一的轴向方向垂直设置,其连接主体二与套管二的轴向方向同样垂直设置。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块经弹簧活动嵌入设置于外套筒的内壁,其定位块与所述定位孔呈一一对应设置。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套筒的端部呈圆角设置,其所述内套筒配合设置于外套筒内壁与定位柱周侧形成的间隙内。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插接于内套筒内部,其插杆与标记杆插接于所述插槽内部。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9、本技术通过设置构件一与构件二的连接,辅助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之间的装配固定,其结构简单,装配便捷,且过程无需焊接或栓接,以构件一与构件二的自动装配固定,实现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之间的快速装配,且构件一与构件二相对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稳定,受力均匀,不易出现断裂变形现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混凝土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包括嵌入固定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构件一(1)与构件二(2),所述构件一(1)与构件二(2)相互配合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一(1)包括连接主体一(11)、固定于连接主体一(11)端部的套管一(12)、一体设置于连接主体一(11)中部的内套筒(13)、填充固定于内套筒(13)内部的插杆(14)、不规则分布于内套筒(13)周侧的定位孔(15),以及固定内套筒(13)内部中间位置的标记杆(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混凝土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一(11)、套管一(12)、连接主体二(21)以及套管二(22)均嵌入固定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边缘内部,且所述连接主体一(11)、套管一(12)、连接主体二(21)以及套管二(22)均为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混凝土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一(11)与套管一(12)的轴向方向垂直设置,其连接主体二(21)与套管二(22)的轴向方向同样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混凝土装配式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混凝土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13)的端部呈圆角设置,其所述内套筒(13)配合设置于外套筒(23)内壁与定位柱(24)周侧形成的间隙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混凝土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24)插接于内套筒(13)内部,其插杆(14)与标记杆(16)插接于所述插槽(25)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混凝土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包括嵌入固定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构件一(1)与构件二(2),所述构件一(1)与构件二(2)相互配合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一(1)包括连接主体一(11)、固定于连接主体一(11)端部的套管一(12)、一体设置于连接主体一(11)中部的内套筒(13)、填充固定于内套筒(13)内部的插杆(14)、不规则分布于内套筒(13)周侧的定位孔(15),以及固定内套筒(13)内部中间位置的标记杆(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混凝土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一(11)、套管一(12)、连接主体二(21)以及套管二(22)均嵌入固定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边缘内部,且所述连接主体一(11)、套管一(12)、连接主体二(21)以及套管二(22)均为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文聪,陈江维,江铭,许志坤,林明,许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禹澄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