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4692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35
本技术属于给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包括集水槽主体、设置于所述集水槽主体两侧的挡板;所述集水槽主体第一端与池壁密封固定,所述集水槽主体第二端与排水渠连通;所述挡板沿所述集水槽主体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挡板两端分别与所述池壁、所述排水渠固定,所述挡板与所述集水槽主体间隔布置,所述挡板顶端高于所述集水槽主体侧壁顶端,所述挡板底端低于所述集水槽主体侧壁顶端。该集水槽中,通过在两侧设置挡板,利用活性炭密度小于水的原理,可以将漂浮在水面上的粉末活性炭拦截在挡板外侧,实现了反冲洗废水和活性炭的分离,可有效防止炭流失,降低水厂整体运行费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普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给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


技术介绍

1、臭氧-活性炭工艺是目前国内饮用水深度处理的主流工艺之一,通常由臭氧接触池和活性炭滤池串联而成。其中,臭氧接触池的作用是氧化分解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同时将难以降解的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其可生化性,使其更容易被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滤池的作用是利用活性炭比表面积大的优点,迅速吸附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同时在炭床中聚集大量好氧微生物实现对小分子有机物的降解。

2、活性炭滤池通常采用普通快滤池作为基本池型,当需要进行反冲洗时,颗粒活性炭在反冲洗水的作用下发生膨胀,炭粒之间不断碰撞摩擦,从而可以将粘附在颗粒活性炭上的污染物去除,污染物和反冲洗水混合形成反冲洗废水。反冲洗废水利用滤池上部的反冲洗集水槽收集并排入滤池中央的反冲洗排水渠。

3、出于防止滤层堵塞和减少反冲洗频次的考虑,活性炭滤池的炭层常采用直径1mm左右的颗粒活性炭。但是随着炭滤池的不断运行,颗粒活性炭经历了气流和水流的反复冲击,其粒径逐渐变小,其形态逐渐从颗粒活性炭转变为粉末活性炭,并漂浮在水层表面。在集水槽顶部水流的抽吸作用下,粉末活性炭随反冲洗废水依次进入反冲洗集水槽和反冲洗排水渠,造成活性炭的流失,进而增加了水厂的运行费用。

4、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采用两种处理思路:

5、(1)从运维的角度出发,根据进水水质、气温、炭粒粒径、反冲洗时间等因素,控制反冲洗强度,并辅以定期补炭的措施,该方案可实施性较好,但运行成本较高,并且反冲洗强度的控制通常依靠已有的运行经验,并通过现场试验来实现,缺乏灵活性和普遍适用性;

6、(2)从建设的角度出发,为活性炭滤池设计一套针对反冲洗废水的活性炭回收系统,该方案虽然实现了活性炭的回收利用,但是提高了整体的建设成本和系统复杂程度,并对水厂的运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可以稳定实现防止炭流失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可以解决炭滤池在反冲洗过程中的炭流失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包括集水槽主体、设置于所述集水槽主体两侧的挡板;

3、所述集水槽主体顶端开口,所述集水槽主体第一端与池壁密封固定,所述集水槽主体第二端与排水渠连通;

4、所述挡板沿所述集水槽主体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挡板两端分别与所述池壁、所述排水渠固定,所述挡板与所述集水槽主体间隔布置,所述挡板顶端高于所述集水槽主体侧壁顶端,所述挡板底端低于所述集水槽主体侧壁顶端,所述挡板底端与所述集水槽主体侧壁之间形成过水通道。

5、作为优选的,所述池壁、所述排水渠侧壁上均固定有卡槽,所述挡板两端分别与所述池壁、所述排水渠侧壁上的卡槽固定。

6、作为优选的,所述卡槽侧壁上设有竖向的条形孔,所述挡板侧壁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卡槽与所述挡板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螺栓同时插装在所述条形孔和所述安装孔内。

7、作为优选的,所述池壁、所述排水渠侧壁上均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卡槽。

8、作为优选的,所述集水槽主体侧壁包括下折板和上折板,所述下折板和所述上折板均沿所述集水槽主体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下折板顶端与所述上折板底端密封固定,所述下折板从下至上逐渐远离所述集水槽主体中心线,所述上折板从下至上逐渐靠近所述集水槽主体中心线,所述挡板底端与所述上折板之间留有过水通道。

9、作为优选的,所述池壁上固定有第一封板,所述集水槽主体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封板密封固定。

10、作为优选的,所述池壁上固定有牛腿,所述第一封板呈l型,所述第一封板的一边搭接固定在所述牛腿上,所述第一封板的另一边与所述集水槽主体第一端密封固定。

11、作为优选的,所述池壁上固定有角钢,所述第一封板呈l型,所述第一封板的一边搭接固定在所述角钢上,所述第一封板的另一边与所述集水槽主体第一端密封固定。

12、作为优选的,所述排水渠侧壁上设有孔洞,所述排水渠侧壁上固定有第二封板,所述第二封板覆盖在所述孔洞上,所述第二封板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集水槽主体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集水槽主体第二端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孔洞内,所述集水槽主体与所述第二封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封板与所述排水渠侧壁密封连接,所述集水槽主体第二端开口。

13、作为优选的,所述集水槽主体内设有横撑,所述横撑两端分别与所述集水槽主体两侧内壁固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通过在集水槽主体两侧设置挡板,利用活性炭密度小于水的原理,可以将漂浮在水面上的粉末活性炭拦截在挡板外侧,实现了反冲洗废水和活性炭的分离,可有效防止炭流失,降低水厂整体运行费用,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普适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槽主体(1)、设置于所述集水槽主体(1)两侧的挡板(1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壁(2)、所述排水渠(3)侧壁上均固定有卡槽(153),所述挡板(152)两端分别与所述池壁(2)、所述排水渠(3)侧壁上的卡槽(153)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53)侧壁上设有竖向的条形孔,所述挡板(152)侧壁上设有安装孔(1522),所述卡槽(153)与所述挡板(152)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螺栓同时插装在所述条形孔和所述安装孔(1522)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壁(2)、所述排水渠(3)侧壁上均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卡槽(1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主体(1)侧壁包括下折板(101)和上折板(102),所述下折板(101)和所述上折板(102)均沿所述集水槽主体(1)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下折板(101)顶端与所述上折板(102)底端密封固定,所述下折板(101)从下至上逐渐远离所述集水槽主体(1)中心线,所述上折板(102)从下至上逐渐靠近所述集水槽主体(1)中心线,所述挡板(152)底端与所述上折板(102)之间留有过水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壁(2)上固定有第一封板(11),所述集水槽主体(1)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封板(11)密封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壁(2)上固定有牛腿(12),所述第一封板(11)呈L型,所述第一封板(11)的一边搭接固定在所述牛腿(12)上,所述第一封板(11)的另一边与所述集水槽主体(1)第一端密封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壁(2)上固定有角钢(13),所述第一封板(11)呈L型,所述第一封板(11)的一边搭接固定在所述角钢(13)上,所述第一封板(11)的另一边与所述集水槽主体(1)第一端密封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渠(3)侧壁上设有孔洞(14),所述排水渠(3)侧壁上固定有第二封板(15),所述第二封板(15)覆盖在所述孔洞(14)上,所述第二封板(15)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集水槽主体(1)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集水槽主体(1)第二端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孔洞(14)内,所述集水槽主体(1)与所述第二封板(15)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封板(15)与所述排水渠(3)侧壁密封连接,所述集水槽主体(1)第二端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主体(1)内设有横撑(100),所述横撑(100)两端分别与所述集水槽主体(1)两侧内壁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槽主体(1)、设置于所述集水槽主体(1)两侧的挡板(1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壁(2)、所述排水渠(3)侧壁上均固定有卡槽(153),所述挡板(152)两端分别与所述池壁(2)、所述排水渠(3)侧壁上的卡槽(153)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53)侧壁上设有竖向的条形孔,所述挡板(152)侧壁上设有安装孔(1522),所述卡槽(153)与所述挡板(152)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螺栓同时插装在所述条形孔和所述安装孔(1522)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壁(2)、所述排水渠(3)侧壁上均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卡槽(1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炭流失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主体(1)侧壁包括下折板(101)和上折板(102),所述下折板(101)和所述上折板(102)均沿所述集水槽主体(1)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下折板(101)顶端与所述上折板(102)底端密封固定,所述下折板(101)从下至上逐渐远离所述集水槽主体(1)中心线,所述上折板(102)从下至上逐渐靠近所述集水槽主体(1)中心线,所述挡板(152)底端与所述上折板(102)之间留有过水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活性炭滤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露黄鹤皮家悦贾建青周传陆颂梁正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