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74633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35
本技术属于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组合、第二接口组合、第三接口组合和网线接口,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交换机模块、第一以太网收发模块、第二以太网收发模块、第一隔离芯片、第二隔离芯片、切换模块;交换机模块的第一、第二第三输入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接口组合、第二接口组合和网线接口;第一接口组合、第一以太网收发模块、第一隔离芯片、第二隔离芯片、第二以太网收发模块和第二接口组合依次连接;切换模块的输入接口连接第三接口,第一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分别连接第一接口组合和第二接口组合。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路设计,具体涉及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现有计算机大多基于x86指令集架构cpu并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x86指令集架构(the x86 architecture)是美国intel公司发布的计算机cpu指令集,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在全球广泛应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近年来,出现了多种国产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多种cpu指令集架构,用户需要更换计算机及操作系统时,往往需要将原x86计算机中数据转移到新操作系统中,由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对应的应用程序格式和文件格式具有差异,导致不同架构及系统之间的应用程序和数据标准存在互不兼容问题,而且,某些应用程序在新系统中无法应用,导致应用程序和数据的迁移转换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用户需要较长时间的更换过渡期。

2、在更换过渡期间,用户需要同时使用两台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由于两台计算机相对独立,则数据迁移过程需要借助存储硬盘或者传输软件,并在两台计算机上分别进行操作,其操作过程比较繁琐,降低了计算机更换的效率和进度。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以实现跨平台计算机之间的直接连接,提高数据迁移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以实现信创计算机与原计算机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跨平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迁移效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组合、第二接口组合、第三接口组合和网线接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交换机模块、第一以太网收发模块、第二以太网收发模块、第一隔离芯片、第二隔离芯片、切换模块;所述第一接口组合用于连接第一计算机,第二接口组合用于连接第二计算机,第三接口组合用于连接计算机外接设备;所述网线接口用于连接网线;

3、所述交换机模块的第一输入输出端、第二输入输出端、第三输入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接口组合、第二接口组合和网线接口;所述第一以太网收发模块的第一输入输出接口连接第一接口组合,第二输入输出接口依次通过第一隔离芯片、第二隔离芯片连接第二以太网收发模块的第一输入输出接口,所述第二以太网收发模块的第二输入输出接口连接第二接口组合;所述切换模块的输入接口通过第三接口组合连接计算机外接设备,第一输出接口通过第一接口组合连接第一计算机,第二输出接口通过第二接口组合连接第二计算机。

4、所述第一接口组合包括第一网口、第一视频接口、第一usb接口、第二usb接口和第三usb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组合包括第二网口、第二视频接口、第四usb接口、第五usb接口和第六usb接口;所述第三接口组合包括鼠标接口、键盘接口、视频信号接口、kvm切换接口;

5、所述第一网口和第二网口分别用于连接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的网口;所述第一视频接口和第二视频接口分别用于连接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的视频接口;所述第一usb接口、第二usb接口和第三usb接口用于连接第一计算机的usb接口;所述第四usb接口、第五usb接口和第六usb接口用于连接第二计算机的usb接口;所述鼠标接口、键盘接口、视频信号接口、kvm切换接口分别用于连接鼠标、键盘、显示器、kvm切换器。

6、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所述控制电路内的交换机模块供电。

7、所述交换机模块的型号为rtl8367。

8、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还包括第三隔离芯片和第四隔离芯片,所述交换机模块的第一和第二输入输出端通过第三隔离芯片与第一接口组合、第二接口组合连接,第三输入输出端通过第四隔离芯片与网线接口连接。

9、所述第一以太网收发模块、第二以太网收发模块的型号为rtl8153,所述第一隔离芯片、第二隔离芯片、第四隔离芯片的型号为g2406s,第三隔离芯片的型号为g4801d。

10、所述第一以太网收发模块、第二以太网收发模块的型号为rtl8153。

11、所述切换模块的型号为ag7130。

12、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还包括kvm切换器,所述kvm切换器通过所述第三接口组合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切换模块,使所述计算机外接设备与所述第一计算机或第二计算机连接。

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其通过交换机模块,实现了两个跨平台计算机与网络的连接,同时,通过两个以太网收发模块,实现了两个跨平台计算机的数据共享,此外,通过切换模块实现计算机外接设备与两个跨平台计算机的连接切换,进而实现跨平台计算机之间的外接设备共享,因此本技术大大提高了跨平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迁移效率,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用户在不同平台的计算机之间的数据切换和共享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体验,可以加快计算机迁移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组合、第二接口组合、第三接口组合和网线接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交换机模块、第一以太网收发模块、第二以太网收发模块、第一隔离芯片、第二隔离芯片、切换模块;所述第一接口组合用于连接第一计算机,第二接口组合用于连接第二计算机,第三接口组合用于连接计算机外接设备;所述网线接口用于连接网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组合包括第一网口、第一视频接口、第一USB接口、第二USB接口和第三USB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组合包括第二网口、第二视频接口、第四USB接口、第五USB接口和第六USB接口;所述第三接口组合包括鼠标接口、键盘接口、视频信号接口、KVM切换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所述控制电路内的交换机模块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模块的型号为RTL836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隔离芯片和第四隔离芯片,所述交换机模块的第一和第二输入输出端通过第三隔离芯片与第一接口组合、第二接口组合连接,第三输入输出端通过第四隔离芯片与网线接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以太网收发模块、第二以太网收发模块的型号为RTL8153,所述第一隔离芯片、第二隔离芯片、第四隔离芯片的型号为G2406S,第三隔离芯片的型号为G4801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以太网收发模块、第二以太网收发模块的型号为RTL815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的型号为AG71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KVM切换器,所述KVM切换器通过所述第三接口组合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切换模块,使所述计算机外接设备与所述第一计算机或第二计算机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组合、第二接口组合、第三接口组合和网线接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交换机模块、第一以太网收发模块、第二以太网收发模块、第一隔离芯片、第二隔离芯片、切换模块;所述第一接口组合用于连接第一计算机,第二接口组合用于连接第二计算机,第三接口组合用于连接计算机外接设备;所述网线接口用于连接网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组合包括第一网口、第一视频接口、第一usb接口、第二usb接口和第三usb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组合包括第二网口、第二视频接口、第四usb接口、第五usb接口和第六usb接口;所述第三接口组合包括鼠标接口、键盘接口、视频信号接口、kvm切换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所述控制电路内的交换机模块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计算机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模块的型号为rtl836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园京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云芯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