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74615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网系统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获取每个储能变流器的运行参数分别构建不同的数学模型,并结合连接的负载结构构建整体拓扑结构,从而优化每个储能变流器所对应的数学模型的控制参数,能够确保多个储能变流器能够高效的并联运行,再引入负载共享策略,实时获取每个储能变流器对应的负载信息,从而可以从全局了解到不同应用场景下每个负载的功率需求,根据负载需求以及储能变流器的运行状态可对其动态调整功率的分配,从而能够确保分布式储能离网系统在各种工作情况下都能够稳定运行,避免出现功率分配不均衡的情况,提高并联离网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网系统的,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偏远地区或某些特定情况下,电力系统需要在离网模式下独立运行,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通常采用多个储能变流器并联运行,然而多个储能变流器并联运行容易出现功率分配不均的情况,导致部分储能变流器发生故障,进而导致离网运行的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储能变流器并联运行容易出现功率分配不均的情况,导致部分储能变流器发生故障,进而导致离网运行的可靠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包括:

3、获取分布式储能离网系统中多个第一储能变流器的运行参数,并根据运行参数构建每个第一储能变流器的数学模型;

4、根据多个第一储能变流器以及每个第一储能变流器所连接的任意个负载构建整体拓扑结构,并根据整体拓扑结构确定多个第一储能变流器所对应的数学模型的控制参数;

5、根据控制参数对第一储能变流器进行参数控制,并将进行参数控制后的第一储能变流器定义为第二储能变流器;

6、根据整体拓扑结构获取多个第二储能变流器连接的多个负载信息;

7、获取每个负载信息所对应的负载功率需求以及对应的第二储能变流器的运行状态;

8、根据负载功率需求和第二储能变流器的运行状态为多个第二储能变流器动态调整功率。</p>

9、作为优选,所述获取多个分布式储能离网系统中第一储能变流器的运行参数,并根据运行参数构建每个第一储能变流器的数学模型的步骤,包括:

10、获取每个第一储能变流器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历史运行参数,其中,历史运行参数包括历史输出电流、历史输出电压,历史输出功率;

11、获取每个第一储能变流器的当前运行参数,其中,当前运行参数包括当前输出电流、当前输出电压,当前输出功率;

12、对历史运行参数进行向量化,得到多个第一向量,根据第一向量构建历史参数矩阵;

13、对当前运行参数进行向量化,得到多个第二向量,根据第二向量构建当前参数矩阵;

14、对历史参数矩阵和当前参数矩阵进行比对,得到对比矩阵;

15、基于对比矩阵确定模型构建参数,并根据模型构建参数确定每个第一储能变流器的数学模型。

16、作为优选,所述根据多个第一储能变流器以及每个第一储能变流器所连接的任意个负载构建整体拓扑结构,并根据整体拓扑结构确定多个第一储能变流器所对应的数学模型的控制参数的步骤,包括:

17、获取多个第一储能变流器的连接关系,并根据连接关系将多个第一储能变流器作为第一节点;

18、获取多个第一储能变流器连接的负载信息,并将负载信息作为与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二节点;

19、根据连接关系、第一节点以及第二节点构建整体拓扑结构;

20、根据整体拓扑结构获取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第二节点数量以及每个第二节点的规格信息;

21、获取第一储能变流器-负载的映射关系表,根据映射关系表获取第二节点数量、第二节点的规格信息所对应的权重;

22、根据整体拓扑结构获取第一节点总数;

23、根据第一节点总数以及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第二节点数量以及权重确定每个第一节点在整体拓扑结构中的占比率;

24、获取总体运行要求,并根据总体运行要求以及每个第一节点在整体拓扑结构中的占比率确定每个第一节点所对应的所述数学模型的控制参数。

25、作为优选,所述根据负载功率需求和第二储能变流器的运行状态为多个第二储能变流器动态调整功率的步骤,包括:

26、获取分布式储能离网系统的总功率要求;

27、根据整体拓扑结构以及每个第二储能变流器所对应的负载功率需求获取每个第二储能变流器在分布式储能离网系统中的功率占比;

28、根据总功率要求和功率占比为多个第二储能变流器分配对应功率。

29、作为优选,所述根据总功率要求和功率占比为多个第二储能变流器分配对应功率的步骤之后,包括:

30、获取每个第二储能变流器的运行状态;

31、根据第二储能变流器的运行状态确定所连接的负载的实时功率,其中,所连接的负载为任意个;

32、根据所连接的负载的实时功率以及第二储能变流器的运行状态判断是否确定与实时功率对应的负载断开连接;

33、若确定与实时功率对应的负载断开连接,将断开连接对应的负载作为目标负载,对应的第二储能变流器作为第一目标储能变流器,并根据整体拓扑结构获取满足所述目标负载接入条件的、与所述第一目标储能变流器相邻的第二储能变流器,并将相邻的第二储能变流器作为第二目标储能变流器;

34、将所述目标负载接入第二目标储能变流器,并根据总功率要求、目标负载的负载功率需求对第二目标储能变流器的功率进行动态调整。

35、作为优选,所述并根据整体拓扑结构获取满足所述目标负载接入条件的、与所述第一目标储能变流器相邻的第二储能变流器,并将相邻的第二储能变流器作为第二目标储能变流器的步骤,包括:

36、根据整体拓扑结构获取多个集合,其中,每个集合包括每个第二储能变流器与其对应连接的任意个负载;

37、获取每个集合运行的整体功率;

38、遍历所有集合,根据总功率要求和整体功率判断每个集合是否存在冗余空间;

39、若至少一个集合存在冗余空间,判断存在冗余空间的集合接入所述目标负载是否超出预设要求;

40、将接入所述目标负载未超出预设要求的存在冗余空间的集合的作为目标集合,并判断所述目标集合是否至少为两个;

41、若所述目标集合至少为两个,则根据整体拓扑结构选择与第二目标储能变流器连接最近的目标集合所对应的第二储能变流器作为第二目标储能变流器。

42、作为优选,所述根据负载功率需求和第二储能变流器的运行状态为多个第二储能变流器动态调整功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43、实时监测每个第二储能变流器的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状态判断第二储能变流器是否出现异常;

44、若第二储能变流器出现异常,获取与第二储能变流器连接的负载的运行功率;

45、根据负载的运行功率判断负载是否存在故障;

46、若负载存在故障,生成负载对应的故障信息。

47、作为优选,生成负载对应的故障信息的步骤之后,包括:

48、根据故障信息获取与负载对应的保护机制;

49、根据保护机制获取与负载对应的第二储能变流器的保护运行参数;

50、根据保护运行参数对第二储能变流器对应的数学模型的控制参数进行调整,以对第二储能变流器以及第二储能变流器所连接的负载进行保护。

5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应用于分布式储能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个分布式储能离网系统中第一储能变流器的运行参数,并根据运行参数构建每个第一储能变流器的数学模型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第一储能变流器以及每个第一储能变流器所连接的任意个负载构建整体拓扑结构,并根据整体拓扑结构确定多个第一储能变流器所对应的数学模型的控制参数的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负载功率需求和第二储能变流器的运行状态为多个第二储能变流器动态调整功率的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总功率要求和功率占比为多个第二储能变流器分配对应功率的步骤之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根据整体拓扑结构获取满足所述目标负载接入条件的、与所述第一目标储能变流器相邻的第二储能变流器,并将相邻的第二储能变流器作为第二目标储能变流器的步骤,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负载功率需求和第二储能变流器的运行状态为多个第二储能变流器动态调整功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负载对应的故障信息的步骤之后,包括:

9.一种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应用于分布式储能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个分布式储能离网系统中第一储能变流器的运行参数,并根据运行参数构建每个第一储能变流器的数学模型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第一储能变流器以及每个第一储能变流器所连接的任意个负载构建整体拓扑结构,并根据整体拓扑结构确定多个第一储能变流器所对应的数学模型的控制参数的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负载功率需求和第二储能变流器的运行状态为多个第二储能变流器动态调整功率的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机并联的分布式储能离网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肖彤李喆康逸群胡雨宣游力熊昊哲冯冰洋胡畔柳丹熊平曹侃蔡萱熊亮雳宿磊李猎江克证叶畅敖禹琦刘巨梅欣邓万婷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