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保护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4576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35
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包括并排设置的漏电保护极和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所述漏电保护极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电子组件板和漏电脱扣器,所述漏电保护极设有动接触件和静接触件构成的漏电供电触头,以及用于带动动接触件与静接触件接触和分开的驱动件,动接触件和静接触件构成的漏电供电触头串联在给电子组件板和/或漏电脱扣器供电的供电回路中,所述驱动件与断路器极的手柄联动,在断路器极的主回路导通时,驱动件被手柄驱动带动动接触件与静接触件接触,在断路器极的主回路断开时,驱动件被手柄驱动带动动接触件与静接触件分开,即使接线时误将断路器极的进线端和出线端接反,或者连接高感性或容性负载时,漏电脱扣线圈和电子组件板也不会烧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


技术介绍

1、低压断路器常用于分配电能并在过载和短路时保护线路及电源设备,还可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和电动机不频繁启动之用。

2、特别是电子式漏电断路器,由于电子组件板通常由漏电断路器的出线端取电,因此规定漏电断路器只能在进线端接电源,出线端接负载。但是,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将电源误接在漏电断路器的进线端,即漏电断路器反接,电子组件板将一直处于通电状态,虽然当主回路中有漏电电流,或者按动试验按钮时,漏电脱扣器依旧能动作,但这容易导致脱扣器线圈烧损,引起漏电保护功能失效。

3、当负载为是高感性或高容性负载时,若主回路电源突然断开,或者断路器断开时,高感性或高容性负载将产生反向电动势,如果电子式漏电断路器的电子组件板通过出线端取电,即漏电断路器正接,负载产生的反向电动势将直接加在电子组件板上,此时如果主回路中有漏电流或者按动试验按钮,上述直接加在电子组件板上的反向电动势将会直接加在漏电脱扣器线圈的两端,导致线圈烧损,以及引起漏电功能的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包括并排设置的漏电保护极和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所述漏电保护极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电子组件板和漏电脱扣器,断路器极包括手柄、操作机构和主回路,手柄通过操作机构带动主回路导通和断开,所述漏电脱扣器包括漏电脱扣线圈,以及由漏电脱扣线圈驱动的漏电脱扣铁芯,

4、所述漏电保护极设有动接触件和静接触件构成的漏电供电触头,以及用于带动动接触件与静接触件接触和分开的驱动件,动接触件和静接触件构成的漏电供电触头串联在给电子组件板和/或漏电脱扣器供电的供电回路中,所述驱动件与断路器极的手柄联动,在断路器极的主回路导通时,驱动件被手柄驱动带动动接触件与静接触件接触,在断路器极的主回路断开时,驱动件被手柄驱动带动动接触件与静接触件分开。

5、优选的,所述驱动件转动设置,所述动接触件固定设置在驱动件上。

6、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板,以及连接在驱动板与断路器极的手柄之间的驱动轴,所述驱动板位于漏电保护极的壳体内,断路器极的手柄通过驱动轴带动驱动板以驱动轴为转动中心转动。

7、优选的,所述驱动件设有伸到漏电保护极的壳体外的第一手柄,第一手柄伸到壳体外的一端与断路器极的手柄联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动接触件固定设置在驱动板上,所述驱动轴包括同轴设置的枢转部和驱动部,断路器极的手柄设有用于插入枢转部的驱动孔,枢转部的截面形状为与驱动孔的截面形状相同。

9、优选的,所述驱动板设有固定槽,所述动接触件包括插到固定槽中限位配合的固定部,以及位于驱动件偏心位置的摆动部,所述静接触件位于摆动部的侧面,动接触件随驱动板转动时带动摆动部与静接触件接触和分开。

10、优选的,所述动接触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摆动部和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摆动部和连接部之间的固定部,所述连接部通过第二导线接入所述供电回路。

11、优选的,所述动接触件为弹片或弹簧,动接触件的一端固定设置接入所述供电回路,动接触件的另一端设置在驱动件与静接触件之间,驱动件用于推动动接触件向静接触件弯曲并与静接触件接触。

12、优选的,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组成的漏电保护极的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二隔板,第一侧板位于第二侧板与断路器极之间,所述动接触件、静接触件和驱动件位于第二隔板与第二侧板之间,漏电脱扣器位于第一侧板与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电子组件板和漏电脱扣器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二隔板与电子组件板和零序电流互感器对应的部分设有开槽。

13、优选的,所述漏电脱扣器、动接触件、静接触件和驱动件均设置在电子组件板和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上方。

14、优选的,所述漏电脱扣器设置在第二隔板的一侧,动接触件、静接触件和驱动件相对设置在第二隔板的另一侧。

15、优选的,所述静接触件呈平板形状,第二隔板设有用于插入静接触件的安装槽,静接触件的一端插入到安装槽中限位配合,另一端接入所述供电回路,并用于与动接触件接触。

16、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板,以及连接在驱动板与断路器极的手柄之间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包括同轴设置的枢转部和驱动部,所述第二隔板设有安装凸台,安装凸台中设有枢转孔,驱动件的枢转部与驱动部相连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枢转孔中,枢转部远离驱动部的一端位于枢转孔外,并与所述驱动板连接,驱动板位于枢转部径向的一侧,枢转部随断路器极的手柄转动时,枢转部带动驱动板转动。

17、优选的,所述静接触件与第一导线连接,所述动接触件与第二导线连接,第二导线用于连接漏电脱扣线圈的一端,漏电脱扣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三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三导线分别与电子组件板连接。

18、优选的,包括两组所述漏电供电触头,两组漏电供电触头的动接触件分别设置在驱动件上,取任意两组电源相线接入所述两组漏电供电触头的动接触件,两组漏电供电触头的静接触件分别与电子组件板连接,用于为电子组件板供电。

19、优选的,包括三组所述漏电供电触头,三组漏电供电触头的动接触件分别设置在驱动件上,三组电源相线分别接入所述三组漏电供电触头的动接触件,三组漏电供电触头的静接触件分别与电子组件板连接,用于为电子组件板供电。

20、本技术的漏电保护断路器,通过动接触件和静接触件构成漏电供电触头,并使所述驱动件与手柄联动,通过漏电供电触头控制电子组件板和/或漏电脱扣器从电源取电,在手柄驱动漏电保护断路器合闸时,同时带动漏电供电触头闭合给电子组件板和/或漏电脱扣器供电,在漏电保护断路器分闸时,手柄同时带动漏电供电触头断开,电流无法通过电子组件板和/或漏电脱扣器,即使接线时误将断路器极的进线端和出线端接反,或者连接高感性或容性负载时,也不会造成漏电脱扣器的漏电脱扣线圈和电子组件板烧损,可以极大的提高断路器的可靠性。

21、此外,通过将动接触件、静接触件和驱动件设置在电子组件板和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上方的第二隔板上,能够有效利用壳体内的空间,具有布局合理的特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包括并排设置的漏电保护极(1)和至少一个断路器极(2),所述漏电保护极(1)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31)、电子组件板(32)和漏电脱扣器(3),断路器极(2)包括手柄(21)、操作机构和主回路,手柄(21)通过操作机构带动主回路导通和断开,所述漏电脱扣器(3)包括漏电脱扣线圈,以及由漏电脱扣线圈驱动的漏电脱扣铁芯(3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转动设置,所述动接触件(4)固定设置在驱动件(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包括驱动板(61),以及连接在驱动板(61)与断路器极(2)的手柄(21)之间的驱动轴,所述驱动板(61)位于漏电保护极(1)的壳体内,断路器极(2)的手柄(21)通过驱动轴带动驱动板(61)以驱动轴为转动中心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设有伸到漏电保护极(1)的壳体外的第一手柄,第一手柄伸到壳体外的一端与断路器极(2)的手柄(21)联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接触件(4)固定设置在驱动板(61)上,所述驱动轴包括同轴设置的枢转部(62)和驱动部(63),断路器极(2)的手柄(21)设有用于插入枢转部(62)的驱动孔(22),枢转部(62)的截面形状为与驱动孔(22)的截面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61)设有固定槽(64),所述动接触件(4)包括插到固定槽(64)中限位配合的固定部(41),以及位于驱动件(6)偏心位置的摆动部(42),所述静接触件(5)位于摆动部(42)的侧面,动接触件(4)随驱动板(61)转动时带动摆动部(42)与静接触件(5)接触和分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接触件(4)包括相对设置的摆动部(42)和连接部(43),以及连接在摆动部(42)和连接部(43)之间的固定部(41),所述连接部(43)通过第二导线(72)接入所述供电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接触件(4)为弹片或弹簧,动接触件(4)的一端固定设置接入所述供电回路,动接触件(4)的另一端设置在驱动件(6)与静接触件(5)之间,驱动件(6)用于推动动接触件(4)向静接触件(5)弯曲并与静接触件(5)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组成的漏电保护极(1)的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的第二隔板(14),第一侧板(11)位于第二侧板(12)与断路器极(2)之间,所述动接触件(4)、静接触件(5)和驱动件(6)位于第二隔板(14)与第二侧板(12)之间,漏电脱扣器(3)位于第一侧板(11)与第二隔板(14)之间,所述电子组件板(32)和漏电脱扣器(3)位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所述第二隔板(14)与电子组件板(32)和零序电流互感器(31)对应的部分设有开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脱扣器(3)、动接触件(4)、静接触件(5)和驱动件(6)均设置在电子组件板(32)和零序电流互感器(31)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脱扣器(3)设置在第二隔板(14)的一侧,动接触件(4)、静接触件(5)和驱动件(6)相对设置在第二隔板(14)的另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接触件(5)呈平板形状,第二隔板(14)设有用于插入静接触件(5)的安装槽(16),静接触件(5)的一端插入到安装槽(16)中限位配合,另一端接入所述供电回路,并用于与动接触件(4)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包括驱动板(61),以及连接在驱动板(61)与断路器极(2)的手柄(21)之间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包括同轴设置的枢转部(62)和驱动部(63),所述第二隔板(14)设有安装凸台(15),安装凸台(15)中设有枢转孔,驱动件(6)的枢转部(62)与驱动部(63)相连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枢转孔中,枢转部(62)远离驱动部(63)的一端位于枢转孔外,并与所述驱动板(61)连接,驱动板(61)位于枢转部(62)径向的一侧,枢转部(62)随断路器极(2)的手柄(21)转动时,枢转部(62)带动驱动板(61)转动。

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包括并排设置的漏电保护极(1)和至少一个断路器极(2),所述漏电保护极(1)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31)、电子组件板(32)和漏电脱扣器(3),断路器极(2)包括手柄(21)、操作机构和主回路,手柄(21)通过操作机构带动主回路导通和断开,所述漏电脱扣器(3)包括漏电脱扣线圈,以及由漏电脱扣线圈驱动的漏电脱扣铁芯(3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转动设置,所述动接触件(4)固定设置在驱动件(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包括驱动板(61),以及连接在驱动板(61)与断路器极(2)的手柄(21)之间的驱动轴,所述驱动板(61)位于漏电保护极(1)的壳体内,断路器极(2)的手柄(21)通过驱动轴带动驱动板(61)以驱动轴为转动中心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设有伸到漏电保护极(1)的壳体外的第一手柄,第一手柄伸到壳体外的一端与断路器极(2)的手柄(21)联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接触件(4)固定设置在驱动板(61)上,所述驱动轴包括同轴设置的枢转部(62)和驱动部(63),断路器极(2)的手柄(21)设有用于插入枢转部(62)的驱动孔(22),枢转部(62)的截面形状为与驱动孔(22)的截面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61)设有固定槽(64),所述动接触件(4)包括插到固定槽(64)中限位配合的固定部(41),以及位于驱动件(6)偏心位置的摆动部(42),所述静接触件(5)位于摆动部(42)的侧面,动接触件(4)随驱动板(61)转动时带动摆动部(42)与静接触件(5)接触和分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接触件(4)包括相对设置的摆动部(42)和连接部(43),以及连接在摆动部(42)和连接部(43)之间的固定部(41),所述连接部(43)通过第二导线(72)接入所述供电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接触件(4)为弹片或弹簧,动接触件(4)的一端固定设置接入所述供电回路,动接触件(4)的另一端设置在驱动件(6)与静接触件(5)之间,驱动件(6)用于推动动接触件(4)向静接触件(5)弯曲并与静接触件(5)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组成的漏电保护极(1)的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的第二隔板(14),第一侧板(11)位于第二侧板(12)与断路器极(2)之间,所述动接触件(4)、静接触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江华李罗斌陈文波张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