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74526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34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电化学装置包括壳体、电极组件以及粘接件。壳体包括第一侧壁,电极组件设于壳体内并包括与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一侧面,第一侧面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以及第三区域。粘接件位于壳体和电极组件之间。粘接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包括与第一侧壁粘接的第一粘接区,第二侧包括与第二区域粘接的第二粘接区、与第三区域粘接的第三粘接区以及位于第二粘接区和第三粘接区之间的第一非粘接区。沿第二方向,第一粘接区的投影与第一非粘接区有重叠,第二方向为第一侧壁与第一侧面相对的方向。粘接件设置的第一非粘接区不与第一侧面粘接,有利于降低电极组件受损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申请涉及储能,尤其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为了改善电池等电化学装置在跌落时,由于内部电极组件的窜动所带来的内部短路、冲破顶封等失效的问题,通常在电化学装置的电极组件与壳体之间设置双面胶层,一面与壳体粘接,另一面与电极组件粘接,以抑制电极组件的窜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化学装置在跌落时的失效风险,提高了电化学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然而,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现有的通过双面胶纸将电极组件与壳体粘接固定的结构,虽然在电化学装置跌落时能够抑制电极组件的窜动,但存在容易将电极组件外圈的箔材撕裂,引发内部短路的风险。

2、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旨在抑制电极组件相对壳体窜动的同时降低电极组件外圈箔材受损的风险,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安全性。

3、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包括壳体、电极组件以及粘接件。壳体包括第一侧壁,电极组件设于壳体内,电极组件包括与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一侧面,第一侧面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沿第一方向,第一区域位于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粘接件位于壳体和电极组件之间,粘接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与壳体相邻,第二侧背离壳体,第一侧包括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包括与第一侧壁粘接的第一粘接区;第二侧包括第二粘接层和第三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包括与第二区域粘接的第二粘接区,所述第三粘接层包括与第三区域粘接的第三粘接区,所述第二侧的表面包括未与所述第一区域粘接的第一非粘接区,所述第一非粘接区位于所述第二粘接区和所述第三粘接区之间。沿第二方向,第一粘接层的投影与第一非粘接区有重叠,第二方向为第一侧壁与第一侧面相对的方向。

4、本申请通过在第一侧面和第一侧壁之间设置粘接件,壳体与电极组件通过粘接件的第一粘接层、第二粘接层和第三粘接层固定相对位置,有利于降低电极组件在电化学装置受到冲击时窜动的风险,并且在粘接件设置不与第一侧面粘接的第一非粘接区,有利于在电化学装置受到冲击时降低粘接件传递给电极组件的冲击力,从而降低了电极组件外圈极片受损的风险。

5、在一些实施例中,粘接件还包括基材层,第一粘接层设于基材层朝向壳体的表面,第二粘接层和第三粘接层设于基材层朝向电极组件的表面。如此设置不需要复合多层胶带即可实现壳体与电极组件的粘接,从而有利于降低电化学装置的整体厚度,提升了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的表面还包括未与第一侧壁粘接的第二非粘接区以及第三非粘接区,沿第一方向,第一粘接区位于第二非粘接区与第三非粘接区之间;沿第二方向,第二非粘接区的投影与第二粘接区有重叠,第三非粘接区的投影与第三粘接区有重叠。如此设置使电化学装置受到冲击时,降低了粘接件对第一侧面的拉扯力,进而降低电极组件外圈极片受损的风险。

7、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第一非粘接区覆盖第一粘接区的投影,第二非粘接区的投影覆盖第二粘接区,第三非粘接区的投影覆盖第三粘接区。

8、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一粘接区与第二粘接区之间的距离大于0,第一粘接区与第三粘接区之间的距离大于0。如此设置让粘接件存在既不与第一侧壁粘接,也不与第一侧面粘接的局部,在电化学装置受到冲击时,壳体的力传递至电极组件的过程中通过粘接件的局部形变耗散而吸收,抑制电极组件与壳体相对位置窜动的同时使粘接件传递至第一侧面的力进一步减小,从而降低电极组件外圈极片受损的风险。

9、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第一粘接区的投影覆盖第一非粘接区,第一粘接区的投影与第二粘接区有重叠,第一粘接区的投影与第三粘接区有重叠。如此设置有利于提升粘接件与壳体之间的粘接面积,还使得粘接件存在同时与第一侧壁和第一侧面粘接的局部,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极组件与壳体粘接的牢固性,进一步降低电极组件与壳体相对位置窜动的风险,同时有效减小粘接件传递至第一侧面的力。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材层朝向电极组件的一部分表面裸露,以形成第一非粘接区;基材层朝向壳体的一部分表面裸露,以形成第二非粘接区以及第三非粘接区。如此设置不需要复合多层胶带即可实现粘接件的一部分不与壳体粘接,粘接件的一部分不与第一侧面粘接,从而有利于降低电化学装置的整体厚度,提升了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粘接件还包括第一非粘接层、第二非粘接层以及第三非粘接层,第一非粘接层粘接于第二粘接层和/或第三粘接层的表面,以形成第一非粘接区;第二非粘接层粘接于第一粘接层背离第二区域的一侧表面,以形成第二非粘接区;第三非粘接层粘接于第一粘接层背离第三区域的一侧表面,以形成第三非粘接区。如此能够在基材层上直接涂覆满第一粘接层、第二粘接层以及第三粘接层后,通过在第一粘接层上粘接第二非粘接层以及第三非粘接层而形成第二非粘接区以及第三非粘接区,通过在第二粘接层和/或第三粘接层上粘接第一非粘接层而形成第一非粘接区,通过调整第一非粘接层、第二非粘接层以及第三非粘接层的面积、设置位置即可调整第一非粘接区、第二非粘接区以及第三非粘接区的面积和位置,使非粘接区的形成方式和调整方式具有操作简单、高效且成本低的优点。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材层包括第一基材部和第二基材部,第一基材部上设有第二粘接层和部分第一粘接层,第二基材部上设有第三粘接层和部分第一粘接层。第一基材部和第二基材部沿第一方向排布;或者,第一基材部和第二基材部沿第三方向排布,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两垂直。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电极组件的宽度为w,沿第三方向,电极组件的长度为l,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两垂直。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一粘接区的中心与第一侧面的中心之间的间距为d1,满足:d1≤0.1w,如此有利于促进壳体对电极组件的拉扯更加均匀,进一步抑制电芯窜动以及降低电极组件外圈极片受损的风险。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第一粘接区的中心与第一侧面的中心之间的间距为d2,满足:d2≤0.1l,如此有利于促进壳体对电极组件的拉扯更加均匀,进一步抑制电芯窜动以及降低电极组件外圈极片受损的风险。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一粘接区的宽度为w1,满足:0.3w≤w1≤0.8w,在满足这一条件时,电池跌落测试的通过率更好,有利于降低电极组件窜动的风险以及电极组件外圈极片受损的风险。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第一粘接区的长度为l1,满足:0.4l≤l1≤0.8l,在满足这一条件时,电池跌落测试的通过率更好,有利于降低电极组件窜动的风险以及电极组件外圈极片受损的风险。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二粘接区的宽度为w1,满足:0.05w≤w1≤0.45w,在满足这一条件时,电池跌落测试的通过率更好,有利于降低电极组件窜动的风险以及电极组件外圈极片受损的风险。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三粘接区的宽度为w2,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件还包括基材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设于所述基材层朝向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第二粘接层和所述第三粘接层设于所述基材层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的表面还包括未与所述第一侧壁粘接的第二非粘接区以及第三非粘接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粘接区位于所述第二非粘接区与所述第三非粘接区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非粘接区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粘接区有重叠,所述第三非粘接区的投影与所述第三粘接区有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非粘接区覆盖所述第一粘接区的投影,所述第二非粘接区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粘接区,所述第三非粘接区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三粘接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粘接区与所述第二粘接区之间的距离大于0,所述第一粘接区与所述第三粘接区之间的距离大于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粘接区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非粘接区,所述第一粘接区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粘接区有重叠,所述第一粘接区的投影与所述第三粘接区有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一基材部和第二基材部,所述第一基材部上设有所述第二粘接层和部分所述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二基材部上设有所述第三粘接层和部分所述第一粘接层;所述基材层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为W,沿第三方向,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为L,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两两垂直;所述电化学装置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件还包括基材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设于所述基材层朝向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第二粘接层和所述第三粘接层设于所述基材层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12.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件还包括基材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设于所述基材层朝向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第二粘接层和所述第三粘接层设于所述基材层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的表面还包括未与所述第一侧壁粘接的第二非粘接区以及第三非粘接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粘接区位于所述第二非粘接区与所述第三非粘接区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非粘接区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粘接区有重叠,所述第三非粘接区的投影与所述第三粘接区有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非粘接区覆盖所述第一粘接区的投影,所述第二非粘接区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粘接区,所述第三非粘接区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三粘接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粘接区与所述第二粘接区之间的距离大于0,所述第一粘接区与所述第三粘接区之间的距离大于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粘接区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非粘接区,所述第一粘接区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粘接区有重叠,所述第一粘接区的投影与所述第三粘接区有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腾腾武可邓道林陈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