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74420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处治方法的步骤包括:严重渗水/析白裂缝修补、混凝土剥落、露筋处理和接缝排水处理。本申请可实现地下连续墙接头处严重渗水/析白裂缝修补以及混凝土剥落、露筋处理等各种接缝处的病害处理,解决需要凿除重新施作地下连续墙接头的问题,或解决在侵占结构净空的情况下重新施作防排水系统后施作二次衬砌的问题,并利用施工组件对地下连续墙的接缝处进行混凝土刮除,可实现混凝土的快速清理以方便对病害进行处治,且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快速施工,解决地下连续墙高处接缝不易快速施工问题,并在混凝土刮除的同时实现混凝土破碎以方便后续收集处理,确保连续墙接缝处病害处治的高效性和长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实施运营的地下工程逐渐增多,在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敏感、基坑深度较大的地段,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或者兼做主体结构。由于地下连续墙一般采用导管浇筑混凝土结构,由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等方面原因,在运营多年后,会出现病害。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的工程中,设有防排水系统、二次衬砌结构,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较好。在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结构的工程领域结构安全性、耐久性较差,病害较普遍,其中在地下连续墙接头的病害表现尤为集中和严重。作为主体结构的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有:混凝土剥落、露筋、钢筋锈蚀、接头排水设施失效、接头部位强度不足。一般的做法有两种:方法一、提前在地下连续墙接头外侧施工止水围护结构、凿除既有破损的地下连续墙接头,切除锈蚀的钢筋、重新敷设防排水系统后,植入钢筋、重新施工地下连续墙接头。方法二、在地下连续墙接头铺设防排水系统后,浇筑一定厚度的钢筋混凝土二次结构,从而解决病害问题。

2、但以上两种做法存在如下问题:方法一需在地下连续墙接头迎土侧提前实施止水、围护结构,并凿除既有破损地下连续墙接头,重新浇筑施工。实施难度大、建设周期长、费用高。方法二在地下连续墙背土侧铺设防排水系统,然后浇筑钢筋混凝土二次结构,会使既有隧道的净宽减小,且二次结构与既有结构要进行大直径钢筋的植筋锚入,建设周期长、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需要凿除重新施作地下连续墙接头的问题,或解决在侵占结构净空的情况下重新施作防排水系统后施作二次衬砌的问题,以及施工周期长和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

2、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所述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1)严重渗水/析白裂缝修补;

5、(2)混凝土剥落、露筋处理;

6、(3)接缝排水处理。

7、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先将待施工的混凝土表面及周围清洗干净,除去表面污垢等,并铲除疏松、空鼓和蜂窝结构,除去积水和明水;沿渗水/析白裂缝凿一u形凹槽,宽5cm,深6cm,将凹槽内浮尘和碎屑清理干净,凿槽时不可截断钢筋;凹槽内采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充填密实,并将表面抹平;钻孔,安装注浆管,注浆管应穿透裂缝,间距20cm;先钻斜孔并注入改性聚氨酯浆液进行堵水处理,直到浆液填满裂缝为止,钻孔垂直深度不宜小于结构厚度d的1/3;再二次钻斜孔,注入改性环氧树脂浆液进行加固补强,直到浆液填满裂缝为止,钻孔垂直深度不宜小于结构厚度d的1/2,钻孔位置、角度可根据裂缝走向适当调整;钻孔后应将孔内清洗干净,有流水的孔待水流变清即可,无流水的孔可用压力水将孔中灰浆清洗干净;在清洗干净的钻孔内安装注浆管,将注浆管连接注浆泵,使注浆料徐徐注入注浆孔内;待浆液从相邻钻孔渗出,且注浆封堵后不再有明漏水,停止注浆;注浆堵漏全部完成并观察12小时无变化时,采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填塞封闭注浆孔,并将表面抹平;在处治完成后的原隧道结构表面涂刷不小于1mm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8、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将修补过已经开裂、腐蚀的混凝土全部凿掉,直至出露新鲜衬砌混凝土界面,钢筋表面锈蚀层清除;针对混凝土表面渗漏水,采用环氧树脂封堵,堵漏完毕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进行防水涂刷处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中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渗透,充盈到混凝土结构的微孔及裂缝中,催化结构中未充分水化的水泥进行多次水化,形成不溶于水的枝蔓状结晶体,从而使混凝密实度得到提高,到达封缝防水的目的;锈蚀的钢筋除锈,确定修补区域,其修补处治范围应比实际破损范围向外扩大,以既有最外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cm控制,切割或剔凿出混凝土修补区域的垂直边缘,修补区域的凿除深度为环向受力主筋以下0.5cm,并对处治范围内所有疏松混凝土进行,清理修补区域内裸露钢筋表面的锈质和杂质,再按20×20cm间距钻φ8×60膨胀螺钉孔,植入80mm长φ8膨胀螺栓,并露头2~3cm与φ8@20×20cm钢筋网焊接。

9、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在裂缝渗漏水治理、混凝土剥落、露筋等治理结束并形成强度以后,清除已损坏竖向排水管,在结构表面沿地连墙接缝处两侧按设计尺寸位置开凿竖向(或环向)凹槽安装带,具体开凿凹槽长度应根据实际渗水情况确定;在凿槽内埋设半剖φ75mmhdpe排水管,采用射钉和膨胀螺丝固定半剖管,间距50cm;开槽埋导水管底部与电缆沟底交界部位,凿除并钻孔部分电缆沟混凝土,将渗漏水通过φ50hdpe排水管引排至隧道排水沟排出;最后,可考虑在加固料修复的内表面设置碳纤维布,以便起到结构补强的作用,碳纤维布采用300g碳纤维和配套粘结剂。

10、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均通过混凝土铲除组件对渗水/析白裂缝、开裂、腐蚀的混凝土进行清除,其中,所述混凝土铲除组件包括施工组件,所述施工组件底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施工组件内部固定安装有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顶部设有刮除机构,且位于刮除机构下方的施工组件顶部固定安装有收集机构。

11、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施工组件包括底板、立杆和顶板,所述底板四周均通过立杆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底部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贯穿底板并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由底座组成,所述底座与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底部与滚轮转动连接,且底座两侧都与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与立杆表面贴合连接,所述限位板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筋,且限位筋与底板和立杆开设的滑槽内部嵌合滑动。

12、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侧板,所述侧板固定安装至两个立杆之间的底板顶部,所述侧板分别与支撑板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安装有平移电机,所述平移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端面齿轮啮合连接,且端面齿轮与长螺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长螺杆与侧板内壁转动连接,且所述长螺杆与轴套内部螺纹套接,所述轴套截面为方形结构并与滑板内部竖向滑动,所述滑板与底板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滑板位于支撑板下方,位于支撑板两侧的所述滑板通过导向杆与套板固定连接,所述套板与顶板底部滑动连接,且所述套板内部贯穿套接有壳体,所述滑板顶部固定安装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减速机的输入轴固定连接,且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曲轴固定连接,所述曲轴中部与活动轴转动连接,且所述活动轴与连杆一端固定连接。

13、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刮除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连杆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壳体顶部固定安装有框体,所述框体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横板,且所述横板表面与刮齿固定连接以用于地下连续墙接缝处混凝土的刮除,所述框体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一侧的框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先将待施工的混凝土表面及周围清洗干净,除去表面污垢等,并铲除疏松、空鼓和蜂窝结构,除去积水和明水;沿渗水/析白裂缝凿一U形凹槽,宽5cm,深6cm,将凹槽内浮尘和碎屑清理干净,凿槽时不可截断钢筋;凹槽内采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充填密实,并将表面抹平;钻孔,安装注浆管,注浆管应穿透裂缝,间距20cm;先钻斜孔并注入改性聚氨酯浆液进行堵水处理,直到浆液填满裂缝为止,钻孔垂直深度不宜小于结构厚度D的1/3;再二次钻斜孔,注入改性环氧树脂浆液进行加固补强,直到浆液填满裂缝为止,钻孔垂直深度不宜小于结构厚度D的1/2,钻孔位置、角度可根据裂缝走向适当调整;钻孔后应将孔内清洗干净,有流水的孔待水流变清即可,无流水的孔可用压力水将孔中灰浆清洗干净;在清洗干净的钻孔内安装注浆管,将注浆管连接注浆泵,使注浆料徐徐注入注浆孔内;待浆液从相邻钻孔渗出,且注浆封堵后不再有明漏水,停止注浆;注浆堵漏全部完成并观察12小时无变化时,采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填塞封闭注浆孔,并将表面抹平;在处治完成后的原隧道结构表面涂刷不小于1mm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修补过已经开裂、腐蚀的混凝土全部凿掉,直至出露新鲜衬砌混凝土界面,钢筋表面锈蚀层清除;针对混凝土表面渗漏水,采用环氧树脂封堵,堵漏完毕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进行防水涂刷处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中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渗透,充盈到混凝土结构的微孔及裂缝中,催化结构中未充分水化的水泥进行多次水化,形成不溶于水的枝蔓状结晶体,从而使混凝密实度得到提高,到达封缝防水的目的;锈蚀的钢筋除锈,确定修补区域,其修补处治范围应比实际破损范围向外扩大,以既有最外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cm控制,切割或剔凿出混凝土修补区域的垂直边缘,修补区域的凿除深度为环向受力主筋以下0.5cm,并对处治范围内所有疏松混凝土进行,清理修补区域内裸露钢筋表面的锈质和杂质,再按20×20cm间距钻φ8×60膨胀螺钉孔,植入80mm长φ8膨胀螺栓,并露头2~3cm与φ8@20×20cm钢筋网焊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在裂缝渗漏水治理、混凝土剥落、露筋等治理结束并形成强度以后,清除已损坏竖向排水管,在结构表面沿地连墙接缝处两侧按设计尺寸位置开凿竖向(或环向)凹槽安装带,具体开凿凹槽长度应根据实际渗水情况确定;在凿槽内埋设半剖φ75mmHDPE排水管,采用射钉和膨胀螺丝固定半剖管,间距50cm;开槽埋导水管底部与电缆沟底交界部位,凿除并钻孔部分电缆沟混凝土,将渗漏水通过φ50HDPE排水管引排至隧道排水沟排出;最后,可考虑在加固料修复的内表面设置碳纤维布,以便起到结构补强的作用,碳纤维布采用300g碳纤维和配套粘结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均通过混凝土铲除组件对渗水/析白裂缝、开裂、腐蚀的混凝土进行清除,其中,所述混凝土铲除组件包括施工组件,所述施工组件底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施工组件内部固定安装有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顶部设有刮除机构,且位于刮除机构下方的施工组件顶部固定安装有收集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组件包括底板(101)、立杆(102)和顶板(103),所述底板(101)四周均通过立杆(102)与顶板(103)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01)底部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液压缸(104),所述液压缸(104)的伸缩端贯穿底板(101)并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由底座(401)组成,所述底座(401)与液压缸(10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401)底部与滚轮(402)转动连接,且底座(401)两侧都与限位板(40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403)与立杆(102)表面贴合连接,所述限位板(403)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筋(404),且限位筋(404)与底板(101)和立杆(102)开设的滑槽内部嵌合滑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侧板(105),所述侧板(105)固定安装至两个立杆(102)之间的底板(101)顶部,所述侧板(105)分别与支撑板(106)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06)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支撑板(106)顶部固定安装有平移电机(107),所述平移电机(107)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先将待施工的混凝土表面及周围清洗干净,除去表面污垢等,并铲除疏松、空鼓和蜂窝结构,除去积水和明水;沿渗水/析白裂缝凿一u形凹槽,宽5cm,深6cm,将凹槽内浮尘和碎屑清理干净,凿槽时不可截断钢筋;凹槽内采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充填密实,并将表面抹平;钻孔,安装注浆管,注浆管应穿透裂缝,间距20cm;先钻斜孔并注入改性聚氨酯浆液进行堵水处理,直到浆液填满裂缝为止,钻孔垂直深度不宜小于结构厚度d的1/3;再二次钻斜孔,注入改性环氧树脂浆液进行加固补强,直到浆液填满裂缝为止,钻孔垂直深度不宜小于结构厚度d的1/2,钻孔位置、角度可根据裂缝走向适当调整;钻孔后应将孔内清洗干净,有流水的孔待水流变清即可,无流水的孔可用压力水将孔中灰浆清洗干净;在清洗干净的钻孔内安装注浆管,将注浆管连接注浆泵,使注浆料徐徐注入注浆孔内;待浆液从相邻钻孔渗出,且注浆封堵后不再有明漏水,停止注浆;注浆堵漏全部完成并观察12小时无变化时,采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填塞封闭注浆孔,并将表面抹平;在处治完成后的原隧道结构表面涂刷不小于1mm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修补过已经开裂、腐蚀的混凝土全部凿掉,直至出露新鲜衬砌混凝土界面,钢筋表面锈蚀层清除;针对混凝土表面渗漏水,采用环氧树脂封堵,堵漏完毕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进行防水涂刷处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中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渗透,充盈到混凝土结构的微孔及裂缝中,催化结构中未充分水化的水泥进行多次水化,形成不溶于水的枝蔓状结晶体,从而使混凝密实度得到提高,到达封缝防水的目的;锈蚀的钢筋除锈,确定修补区域,其修补处治范围应比实际破损范围向外扩大,以既有最外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cm控制,切割或剔凿出混凝土修补区域的垂直边缘,修补区域的凿除深度为环向受力主筋以下0.5cm,并对处治范围内所有疏松混凝土进行,清理修补区域内裸露钢筋表面的锈质和杂质,再按20×20cm间距钻φ8×60膨胀螺钉孔,植入80mm长φ8膨胀螺栓,并露头2~3cm与φ8@20×20cm钢筋网焊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在裂缝渗漏水治理、混凝土剥落、露筋等治理结束并形成强度以后,清除已损坏竖向排水管,在结构表面沿地连墙接缝处两侧按设计尺寸位置开凿竖向(或环向)凹槽安装带,具体开凿凹槽长度应根据实际渗水情况确定;在凿槽内埋设半剖φ75mmhdpe排水管,采用射钉和膨胀螺丝固定半剖管,间距50cm;开槽埋导水管底部与电缆沟底交界部位,凿除并钻孔部分电缆沟混凝土,将渗漏水通过φ50hdpe排水管引排至隧道排水沟排出;最后,可考虑在加固料修复的内表面设置碳纤维布,以便起到结构补强的作用,碳纤维布采用300g碳纤维和配套粘结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均通过混凝土铲除组件对渗水/析白裂缝、开裂、腐蚀的混凝土进行清除,其中,所述混凝土铲除组件包括施工组件,所述施工组件底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施工组件内部固定安装有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顶部设有刮除机构,且位于刮除机构下方的施工组件顶部固定安装有收集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组件包括底板(101)、立杆(102)和顶板(103),所述底板(101)四周均通过立杆(102)与顶板(103)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01)底部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液压缸(104),所述液压缸(104)的伸缩端贯穿底板(101)并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由底座(401)组成,所述底座(401)与液压缸(10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401)底部与滚轮(402)转动连接,且底座(401)两侧都与限位板(40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403)与立杆(102)表面贴合连接,所述限位板(403)内壁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军王其明虞兴褔曹卫平曹建涛陈剑锋郑英杰傅伟佳孙建军何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杭新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杭新景管理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