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具体是一种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的微波碳热冲击可控制备及应用。
技术介绍
1、碳纤维是一种由碳原子通过强烈的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纤维状材料,具有众多优势,如轻质、高强度、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韧性、环境友好等,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此外,碳纤维也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研究人员通常将其与纳米功能粒子复合,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如与铁氧体、过渡金属纳米粒子等形成的复合材料在电磁屏蔽和电磁波吸收等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
2、目前,已开发出多种金属纳米粒子和短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水热法、高温热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微波碳热冲击还原法等。其中,微波碳热冲击还原法可以显著提高表面粗糙度,提升纤维的比表面积;同时,还可以在碳纤维表面形成官能团,提高表面活性和浸润性,实现纤维表面处理与金属粒子还原修饰的同时进行,简洁高效且绿色环保。此外,微波碳热冲击还原法的反应时间短(几分钟内),还可以有效抑制各种副反应的发生,仅通过改变金属盐前驱体的用量,就可以快速获得尺度可控的金属单原子及其团簇物种,易于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但目前,采用微波碳热冲击还原法制备可控金属原子掺杂短切纤维吸波材料还少有报道。
3、在碳纤维表面引入金属单原子及其纳米团簇,可以打破对称的碳六元环结构,形成偶极子,增强介电极化效应,进而与碳纤维的本征介电效应协同提升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因此,在电磁屏蔽和电磁波吸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的微波碳热冲击可控制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的微波碳热冲击可控制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选自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的微波碳热冲击可控制备,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超声功率为200~400 W,超声分散时间为10~2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的微波碳热冲击可控制备,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短切碳纤维分散液中短切碳纤维与纤维素的质量比为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的微波碳热冲击可控制备,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纤维素溶液的浓度为0.5~1.5 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的微波碳热冲击可控制备,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微波表面预处理的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的微波碳热冲击可控制备,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金属盐为过渡金属铁、钴、镍的金属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金属盐水溶液的浓度为0.05~0.1 mmol/L;按照短切碳纤维:金属离子的质量比为500~1000:20~40将金属盐水溶液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表面预处理短切碳纤维分散液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的微波碳热冲击可控制备,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超声功率为200~400 W,超声时间为10~20 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的微波碳热冲击可控制备,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微波反应的功率为500~700 W,反应时间为3~7min。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一种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的微波碳热冲击可控制备得到的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在电磁屏蔽与电磁波吸收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的微波碳热冲击可控制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的微波碳热冲击可控制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选自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的微波碳热冲击可控制备,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超声功率为200~400 w,超声分散时间为10~2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的微波碳热冲击可控制备,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短切碳纤维分散液中短切碳纤维与纤维素的质量比为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的微波碳热冲击可控制备,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纤维素溶液的浓度为0.5~1.5 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单原子/纳米团簇共掺杂短切碳纤维的微波碳热冲击可控制备,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微波表面预处理的功率为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