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捆绑带,涉及一种捆绑带。
技术介绍
1、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通常是需要将货物紧紧的捆绑住,一般是捆绑在汽车上,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情况不同,会出现颠簸,导致了普通的带子捆绑会使得货物容易从汽车上掉落,影响了货物的运输,而现有的通常是采用捆绑器来实现对货物稳定的捆绑在汽车上。
2、而在夜间行驶时,由于汽车上堆放的货物较大,造成汽车的警示带不够明显,因此现有的通常是在车身上增添有多个警示带,或者是在捆绑带上增添有多个反光丝,如中国专利申请【授权公告号:cn215376832u】公开了一种反光耐磨安全织带,包括织带本体,织带本体的前后表面通过缝合线分别竖直设有一组耐磨织带,耐磨织带的顶部表面纵向固定设置有多组v形限位凸块,耐磨纸条外侧的织带本体顶部表面分别横向固定设置有一组荧光条,两组荧光条之间的织带本体上方与织带本体配合固定设置有填充带,荧光条和填充带采用编织工艺与织带本体组成一个腔体式结构。
3、上述结构虽然是通过在织物本体顶部表面横向固定有一组荧光条,实现了对安全带的警示作用,因此在对安全带生产时,需要在加工时额外对于荧光条进行编织,并且荧光条是沿着织物本体的横向分布的,荧光条的长度较长,导致编织困难,加工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捆绑带,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的捆绑带的警示结构制造简单且警示效果较好的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p>
3、一种捆绑带,包括织带本体和挂钩,所述织带本体的端部沿长度方向对折后将对折后部分缝合形成封闭的套接环,且织带本体对折缝合的部位为缝合部,所述挂钩穿接于套接环上,其特征在于,本捆绑带还包括呈片状的反光贴,所述缝合部上缝合有上述反光贴,且反光贴位于缝合部的外表面,所述缝合部上具有位于反光贴的中部且交叉设置的缝合线一和缝合线二。
4、由于织带本体自身需要实现捆绑所需使用的挂钩的穿接,因此需要将织带本体的端部沿长度方向对折,对折后形成可供挂钩穿接的套接环,此时织带本体对折缝合的部分为缝合部,通过在缝合部上直接缝合有反光贴,由于织带本体的缝合部自身需要缝合,因此反光贴的设置是在此工序上,将反光贴放置在缝合部,再通过缝线将反光贴缝合在缝合部上,在缝制过程中,通过增加有缝合线一和缝合线二实现将反光贴缝合在缝合部上,缝合线一和缝合线二的设置,能稳定的起到将反光贴缝合的同时,也减少了反光贴所需的缝线,保证了反光贴的反光效果的同时也保证反光贴与缝合部缝合的稳定性,在实际使用中,挂钩处是最易出现松脱的,因此直接将反光贴设置在缝合部,反光贴更靠近套接环,能在套接环处起到警示作用,能起到较好的警示效果,且反光贴设置成片状,使得反光贴的整体面积较大,警示效果较好,同时也能避免对捆绑带其他部位增加额外的工序对反光贴单独进行缝合,加工工序简单。
5、在上述的捆绑带中,所述缝合线一和缝合线二还对缝合部进行缝合。
6、该结构的设置,使得缝合线一和缝合线二也能起到加强缝合部的缝合效果的作用,实现了对缝合线一和缝合线二的一物两用,也增强了捆绑带的使用稳定性。
7、在上述的捆绑带中,所述缝合部还具有位于反光贴四周呈矩形设置的缝合线三,所述反光贴的外边沿与缝合线三之间具有间距。
8、缝合线三的设置,在实现对缝合部进一步的缝合的同时也实现对反光贴的缝合,避免反光贴的外边沿翘起,使得反光贴的缝制更加稳定,且采用反光贴的外边沿与缝合线三之间具有间距,使得缝合线三在缝合时缝制工序和准确度要求不高,且采用边缘的走线,不会影响反光贴的反光效果,在提升原有缝合部的缝合效果的同时简化反光贴的加工工序。
9、在上述的捆绑带中,所述缝合部包括与套接环相邻的间隔部一、可供反光贴缝合的反光部和与反光部相接的间隔部二,所述反光部位于间隔部一和间隔部二之间。
10、间隔部一和间隔部二的设置,使得反光贴是稳定的设置在缝合部的中部位置,并且通过反光贴与缝合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缝合区,提升了反光贴设置的稳定性。
11、在上述的捆绑带中,所述缝合线一和缝合线二的两端均与缝合线三相接。
12、该结构的设置,使得缝合线一、缝合线二和缝合线三相接,使得反光贴的缝合更加稳定。
13、在上述的捆绑带中,所述缝合部上缝制有多根沿织带本体的长度方向缝制的缝合线四,位于反光部的缝合线四缝制在织带本体上,且反光贴位于缝合线四的外侧。
14、缝合线四的设置,在提升缝合部的缝合强度的同时,不影响反光贴的反光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捆绑带具有的优点:缝合线一和缝合线二的设置,能稳定的起到将反光贴缝合的同时,也减少了反光贴所需的缝线,保证了反光贴的反光效果的同时也保证反光贴与缝合部缝合的稳定性,不仅能在套接环处起到警示作用,也能避免对捆绑带其他部位增加额外的工序对反光贴单独进行缝合,使得捆绑带的制造成本更低,且加工工序简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捆绑带,包括织带本体(1)和挂钩(2),所述织带本体(1)的端部沿长度方向对折后将对折后部分缝合形成封闭的套接环(11),且织带本体(1)对折缝合的部位为缝合部(12),所述挂钩(2)穿接于套接环(11)上,其特征在于,本捆绑带还包括呈片状的反光贴(3),所述缝合部(12)上缝合有上述反光贴(3),且反光贴(3)位于缝合部(12)的外表面,所述缝合部(12)上具有位于反光贴(3)的中部且交叉设置的缝合线一(4)和缝合线二(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一(4)和缝合线二(5)还对缝合部(12)进行缝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捆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部(12)还具有位于反光贴(3)四周呈矩形设置的缝合线三(6),所述反光贴(3)的外边沿与缝合线三(6)之间具有间距(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捆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一(4)和缝合线二(5)的两端均与缝合线三(6)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捆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部(12)包括与套接环(11)相邻的间隔部一(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捆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部(12)上缝制有多根沿织带本体(1)的长度方向缝制的缝合线四(101),位于反光部(9)的缝合线四(101)缝制在织带本体(1)上,且反光贴(3)位于缝合线四(101)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捆绑带,包括织带本体(1)和挂钩(2),所述织带本体(1)的端部沿长度方向对折后将对折后部分缝合形成封闭的套接环(11),且织带本体(1)对折缝合的部位为缝合部(12),所述挂钩(2)穿接于套接环(11)上,其特征在于,本捆绑带还包括呈片状的反光贴(3),所述缝合部(12)上缝合有上述反光贴(3),且反光贴(3)位于缝合部(12)的外表面,所述缝合部(12)上具有位于反光贴(3)的中部且交叉设置的缝合线一(4)和缝合线二(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一(4)和缝合线二(5)还对缝合部(12)进行缝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捆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部(12)还具有位于反光贴(3)四周呈矩形设置的缝合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正中,阮云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