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毒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消毒池。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接触消毒池包括一个池体,池体底部并列设置有多个隔水墙,隔水墙的一端依次交替地固定在池体相对的两侧壁上,隔水墙另一端与消毒池体的侧壁留有空隙,隔水墙使得池体形成多条并列相隔且首尾依次连通形成折流的流水渠,位于首端的流水渠连通进水口,位于末端的流水渠连通出水口。这种现有结构的接触消毒池,采用隔水墙将池体分为多个流水渠,使得水流从池体内绕行折流通过,可以延长水流经过时间,提高消毒效果。但是,上述结构的消毒池不能够对进水波峰和波谷时对消毒池在池体内的接触时间进行控制,进而导致出水水质粪大肠指标超标。同时,现有的接触消毒池由于水体中有部分污泥颗粒存在,会淤积在底部,影响消毒效率的同时还减少了池体的容积,甚至会影响出水的ss指标和粪大肠指标。定期还需要停产进行清淤,人员进入接触消毒池清淤作业过程中属于有限空间作业,增加了作业人员的事故风险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消毒池,解决现有接触消毒池不能根据污水进入的波峰和波谷来调整污水在池体内的接触时间,同时,需要停产对池体底部的沉积物进行清理,影响消毒效率,增加作业人员事故风险概率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接触消毒池,包括消毒池体,在消毒池体底部并列设置有多个隔水墙,隔水墙的一端依次交替地固定在池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另一端与消毒池体的侧壁之间具有空隙,
4、进一步的,在首端的流水渠内、沿该流水渠的水流方向依次设有一加药装置和至少两块挡板,所述挡板垂直水流方向设置,挡板宽度小于流水渠的宽度,相邻两块挡板侧端分别固定在消毒池体的侧壁和首端的隔水墙上,在每块挡板上均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过水孔呈锥形,且直径大的一端朝向进水口方向设置。这样,加药装置处于首端的流水渠内,与进水口相邻,当外部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到首端流水渠内后,先与加药装置内的药水混合,再经过两挡板所处流段,穿过挡板上的各个过水孔后,进入到下一流水渠内。在药水混合后的后端设置多块挡板,并在挡板上设置多个过水孔后,水流在经过过水孔后,由于每个过水孔都是一侧孔径大一侧孔径小的锥形结构,因此会在经过过水孔后形成湍流,增加药水与污水的混合效果,提升消毒效果。
5、进一步的,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加药主管、分流管和多个出药管,所述加药主管呈竖向设置,上端设有加药口,下端与分流管中部相连通;所述分流管呈横向设置,所述出药管呈竖向设置,间隔安装在分流管下端,各个出药管的上端均与分流管相联通,在每根出药管的下端均安装有一个堵头,在每根出药管的轴向方向均设有多个出药孔,所述出药孔呈锥形,且直径大的一端朝向进水口方向设置。这样,各个出药管的末端均由堵头封堵,混合后的药水经过加药主管、分流管导向各个出药管,最后经过各个分流管的出药孔流出,整体便于投加药剂的分散和接触。
6、进一步的,所述消毒池体、隔水墙和外池体均采用透明板材或混凝土制成。这样,采用透明材料组装后,消毒池体和外池体内各部件均清晰可见,便于观察内部池体内的具体情况,根据需要开启各个阀门。生产中采用混凝土结构也能满足实际需求,且结构更加稳固。
7、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设在首端流水渠对应的消毒池体段中部,在进水口处设有一控制阀门。这样,进水口处设计从中部进水,减少对第一廊道的冲击。
8、进一步的,在外池体内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靠近首端的流水渠设置,将外池体分隔为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在隔板下端设有第二阀门,通过控制第二阀门的开闭可连通或分隔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这样,在外池体设置隔板后,当第二阀门关闭,第一阀门开启时,外部污水通过管道进入第一池体内,再经过第一池体、第一阀门处的进水口进入到首端的流水渠内与消毒液混合。当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开启时,第一池体与第二池体连通,可用于检修时将消毒池体内的水引入外池体。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池体呈l形。这样,第二池体整体长度较长,相较直线型来说,容量更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消毒池,包括消毒池体,在消毒池体底部并列设置有多个隔水墙,隔水墙的一端依次交替地固定在池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另一端与消毒池体的侧壁之间具有空隙,在消毒池体内形成多条首尾依次连通形成折流的流水渠,位于首端的流水渠设有进水口,位于末端的流水渠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在消毒池体的一侧还设有一个与其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联通的外池体,在外池体靠近末端流水渠位置设有一出水管;所述出水口为一个处于消毒消毒池体的侧壁上端的U形缺口,在出水口处设有一块与出水口处消毒消毒池体的侧壁紧贴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能够上下移动并定位;在每个流水渠底面的中部均设有一个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四周均为坡面,所述坡面靠近排污口的一侧低于其相对侧,在每个排污口处均设有一个排污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消毒池,其特征在于,在首端的流水渠内、沿该流水渠的水流方向依次设有一加药装置和至少两块挡板,所述挡板垂直水流方向设置,挡板宽度小于流水渠的宽度,相邻两块挡板侧端分别固定在消毒池体的侧壁和首端的隔水墙上,在每块挡板上均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过水孔呈锥形,且直径大的一端朝向进水口方向设置。
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接触消毒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池体、隔水墙和外池体均采用透明板材或混凝土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消毒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设在首端流水渠对应的消毒池体段中部,在进水口处设有一控制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接触消毒池,其特征在于,在外池体内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靠近首端的流水渠设置,将外池体分隔为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在隔板下端设有第二阀门,通过控制第二阀门的开闭可连通或分隔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消毒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池体呈L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消毒池,包括消毒池体,在消毒池体底部并列设置有多个隔水墙,隔水墙的一端依次交替地固定在池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另一端与消毒池体的侧壁之间具有空隙,在消毒池体内形成多条首尾依次连通形成折流的流水渠,位于首端的流水渠设有进水口,位于末端的流水渠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在消毒池体的一侧还设有一个与其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联通的外池体,在外池体靠近末端流水渠位置设有一出水管;所述出水口为一个处于消毒消毒池体的侧壁上端的u形缺口,在出水口处设有一块与出水口处消毒消毒池体的侧壁紧贴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能够上下移动并定位;在每个流水渠底面的中部均设有一个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四周均为坡面,所述坡面靠近排污口的一侧低于其相对侧,在每个排污口处均设有一个排污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消毒池,其特征在于,在首端的流水渠内、沿该流水渠的水流方向依次设有一加药装置和至少两块挡板,所述挡板垂直水流方向设置,挡板宽度小于流水渠的宽度,相邻两块挡板侧端分别固定在消毒池体的侧壁和首端的隔水墙上,在每块挡板上均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过水孔呈锥形,且直径大的一端朝向进水口方向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南川,唐世旭,胡波,段艳,黄倩,王春霞,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豪洋水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