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及其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1、造纸废水指制浆造纸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制浆蒸煮废液、洗涤废水、漂白废水与纸机白水等,造纸废水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属于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是我国主要的工业污染源之一,造纸污水需要一系列污水零排放装置对其进行净化处理,而絮凝池属于其中一种,絮凝池是指完成絮凝过程的净水池,为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粒),在净水处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目前,现有絮凝池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
3、其一,在向絮凝池中射入絮凝剂(多为液体)时,且絮凝剂大多呈现条状,所以只有少量污水与絮凝剂的表面发生反应,虽然絮凝池中的搅拌结构在污水中搅拌、混匀絮凝剂,但是没有及时打散絮凝剂,絮凝剂依旧需要较长时间扩散至絮凝池的各处,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
4、其二,有些情况下,需要将多种絮凝剂混合在一起使用,直接将絮凝剂加入至絮凝池中时,多种絮凝剂之间有可能存在混合不均的情况,絮凝器中的搅拌结构只能对污水与絮凝剂进行混合,并不能充分混合均匀多种絮凝剂,导致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较差,进一步降低污水处理效率,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及其工艺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及其工艺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的解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
3、第一搅动部,所述第一搅动部设于第一搅拌管内,所述第一搅动部用于对进入第一搅拌管的絮凝剂进行初次搅动;
4、多个喷出部,所述喷出部设于第二搅拌管上,所述喷出部用于将絮凝剂输送至絮凝池中的各个位置;
5、多个第二搅动部,所述第二搅动部设于喷出部内,所述第二搅动部用于对进入喷出部的絮凝剂进行二次搅动。
6、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管底端转动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表面开设有多个进液孔,所述进液管中心固定设有与絮凝池内壁底部固定配合的支撑架。
7、优选的,所述第一搅动部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搅拌管内壁顶端和进液管顶端转动配合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表面固定设有多个叶轮。
8、优选的,所述喷出部包括与第二搅拌管底部固定连通的输液管,所述输液管表面固定设有单向阀。
9、优选的,所述输液管底端固定连通有喷出盒,所述喷出盒外壁固定连通有多个喷出管,所述喷出管端面开设有多个朝向不同的喷出孔。
10、优选的,所述喷出管表面铰接设有与喷出孔接触的橡胶盖。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搅动部包括与喷出盒底部转动配合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顶端穿过喷出盒固定设有转盘,所述转盘顶部中心固定设有锥形台,所述转盘顶部外圈固定设有多个弧形片。
12、优选的,所述传动轴表面固定设有多个搅拌叶片。
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了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的工艺方法,应用于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14、s1:经由第一导水管将等待絮凝的造纸污水排入絮凝池中,直至造纸污水淹没第一搅拌管和第二搅拌管;
15、s2:启动电机带动第一搅拌管和第二搅拌管转动,搅拌造纸污水;
16、s3:经由进液管向第一搅拌管中排入絮凝剂溶液,絮凝剂带动叶轮和连接轴转动,并沿着第一搅拌管和第二搅拌管流动;
17、s4:絮凝剂经由输液管流入喷出盒中,絮凝剂喷在锥形台上,沿着锥形台向下流动,并冲击弧形片;
18、s5:絮凝剂溶液流入多个喷出管中,冲开橡胶盖,分散至絮凝池中的四面八方;
19、s6:等待絮凝结束之后,经由第二导水管将完成絮凝的造纸废水排出絮凝池。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1、1、该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及其工艺方法中,通过喷出部将絮凝剂输送至絮凝池的各个位置充分与污水接触,有利于提高污水清理效果,通过第一搅拌部和第二搅拌部,对絮凝剂溶液进行充分搅拌和混合,进一步提升絮凝效果;
22、且通过絮凝剂在第一搅拌管和第二搅拌管中流动,并沿着锥形台下落,从多个喷出管中喷出,絮凝剂被多次分散,使得絮凝剂被输送至絮凝池中的各个位置,有利于絮凝剂充分与造纸污水接触,有利于提升污水处理效率。
23、2、该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及其工艺方法中,通过絮凝剂从进液孔分股流入第一搅拌管,第一搅拌管和第二搅拌管转动带动絮凝剂转动混合,再经过叶轮混合,最后从沿着锥形台下落冲击弧形片,带动弧形片转动,弧形片再次搅动絮凝剂,絮凝剂被多次混合和搅拌,显著提升多种絮凝剂之间的混合均匀度,增强絮凝效果,有利于提升污水处理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包括絮凝池(1),所述絮凝池(1)两侧对称连通设有第一导水管和第二导水管,所述絮凝池(1)顶部通过安装板固定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输出端穿过安装板固定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底端固定设有第一搅拌管(3),所述第一搅拌管(3)表面固定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搅拌管(4),其特征在于,至少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管(3)底端转动设有进液管(8),所述进液管(8)表面开设有多个进液孔(9),所述进液管(8)中心固定设有与絮凝池(1)内壁底部固定配合的支撑架(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动部(5)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搅拌管(3)内壁顶端和进液管(8)顶端转动配合的连接轴(51),所述连接轴(51)表面固定设有多个叶轮(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出部(6)包括与第二搅拌管(4)底部固定连通的输液管(61),所述输液管(61)表面固定设有单向阀(62)。
5.根据权利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出管(64)表面铰接设有与喷出孔(65)接触的橡胶盖(6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动部(7)包括与喷出盒(63)底部转动配合的传动轴(71),所述传动轴(71)顶端穿过喷出盒(63)固定设有转盘(72),所述转盘(72)顶部中心固定设有锥形台(73),所述转盘(72)顶部外圈固定设有多个弧形片(7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71)表面固定设有多个搅拌叶片(75)。
9.一种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的工艺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包括絮凝池(1),所述絮凝池(1)两侧对称连通设有第一导水管和第二导水管,所述絮凝池(1)顶部通过安装板固定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输出端穿过安装板固定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底端固定设有第一搅拌管(3),所述第一搅拌管(3)表面固定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搅拌管(4),其特征在于,至少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管(3)底端转动设有进液管(8),所述进液管(8)表面开设有多个进液孔(9),所述进液管(8)中心固定设有与絮凝池(1)内壁底部固定配合的支撑架(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动部(5)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搅拌管(3)内壁顶端和进液管(8)顶端转动配合的连接轴(51),所述连接轴(51)表面固定设有多个叶轮(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纸污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出部(6)包括与第二搅拌管(4)底部固定连通的输液管(61),所述输液管(61)表面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泉,刘学会,李鑫,李红民,尚玉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高超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