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空调,尤其涉及一种储液内置式板式换热结构的过冷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1、在环保的大背景下,r290冷媒的间接式热泵系统在汽车行业内开始应用。r290冷媒属于自然工质,不存在环保禁用的风险;r290的热物理性质与r22极其接近,有利于低成本的实现替换;r290和大部分润滑油互溶性好,有利于系统的安全运行。
2、r290冷媒的唯一缺点,就是易燃易爆。制冷行业内,间接式热泵是减少加注量、提升安全性、构造整车综合热管理的重要方案。r290间接式热泵系统,主要零部件是压缩机、膨胀阀、水冷(板换)冷凝器、水冷(板换)蒸发器。压缩机排出过热的制冷剂气体,进入水冷(板换)冷凝器中,与冷却水进行换热,把热量传递给冷却水(可采用防冻液或油等传热工质)。过热的制冷剂气体首先会降温成两相状态,之后液相逐渐增多,直到气相制冷剂全部变成液相,制冷剂会进一步降温(过冷),根据运行状态和系统设计的不同,过冷的程度不同。适当加大过冷程度,有利于提升系统性能。但是,单纯的板式换热器,很难稳定的维持过冷。
3、为了优化系统性能,很多间接式系统增加了高压储液罐。高压储液罐主要有两个功能,首先是存储一部分制冷剂,让系统的适应性更强;其次是提供气液分离的功能,为后续制冷剂的过冷提供保障。
4、冷凝器的过冷区在高压储液罐以后,现有的高压储液管独立设置于热泵系统中,需要通过管路与冷凝器进行连接,由此,造成过冷式冷凝器的结构比较复杂,需要有管道进出高压储液罐的特定位置,造成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管路混乱等问题。
5
6、图6是高压储液罐外置设置的第二代产品,相对来说有进步,外观整洁很多。储液罐是焊接的,质量风险已经大幅度减少,但内外都有管路,管路相对来说是比较脆弱的,容易变形、磕伤、腐蚀等、可靠性和生产性差,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可降低重量、节省占用空间、降低成本的储液内置式板式换热结构的过冷式冷凝器。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储液内置式板式换热结构的过冷式冷凝器,所述过冷式冷凝器采用整体钎焊成型结构,包括前端板、前边板、至少一组板换组、至少一组扁方形的高压储液罐、后端板及后边板;所述板换组由多个换热板片叠合构成;
4、所述前边板设置于前端板的内侧,所述后边板设置于后端板的内侧,所述板换组及高压储液罐夹持设置于前边板与后边板之间,且高压储液罐设置于板换组之间或靠近后边板的最后一组板换组的后侧;在两侧端板上或一侧端板上分别设置有气态冷媒进口、液态冷媒出口、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
5、在高压储液罐的上部靠近边角或下部靠近一侧边角的位置设置有冷媒进口,在高压储液罐的下部靠近另一侧边角的位置设置有冷媒出口,所述高压储液罐的冷媒进口与前侧一组板换组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高压储液罐的冷媒出口与后侧一组板换组的冷媒进口或液态冷媒出口连通。
6、通过气态冷媒进口输入到过冷式冷凝器内部的冷媒经过板换组内的冷媒流动腔及高压储液罐后,经液态冷媒出口排出;通过冷却水进口输入到过冷式冷凝器内部的冷媒经过板换组内的冷却水流动腔后,经冷却水出口排出,在板换组内实现热量交换。
7、而且,每组高压储液罐可采用单层腔结构或多层腔结构。
8、而且,对于加注量200g的间接式热泵系统,所述高压储液罐的空腔容积为50~100ml。
9、而且,所述板换组采用三组,分别为第一板换组、第二板换组和第三板换组;所述高压储液罐为一组,采用单层腔结构,由前侧罐板和后侧罐板扣合连接构成;并增设有一组隔板;所述气态冷媒进口设置于前端板的左上靠近边角的位置,所述气态冷媒进口设置于后端板右上靠近边角位置,所述冷却水进口设置于后端板的左下靠近边角位置,所述冷却水出口设置于后端板的左上靠近边角位置;所述第一板换组的前侧与前边板接触,所述隔板设置于第一板换组和第二板换组之间,所述第二板换组和第三板换组之间设置有所述高压储液罐;所述第三板换组的后侧与后边板接触。
10、而且,在前侧罐板和后侧罐板之间均匀设置有拉筋连接点。
11、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板式换热结构的过冷式冷凝器的板换组之间增设扣合连接的罐板,在板换内部形成一个扁方形的高压储液罐,实现了储液的内置设置,突破了现有高压储液罐外单独设置,与过冷式冷凝器通过管路连接的常规设计思路,实现了结构和功能的集成,可以大幅度降低重量、提升空调占用空间的利用率、有利于减小热泵系统的占用空间;另外,还可以取消进出储液罐的管路,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避免了管路端头连接处的泄流等问题,提升了可靠性;还可以大幅度的改善外观,使冷凝器和热泵系统看起来更简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液内置式板式换热结构的过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式冷凝器采用整体钎焊成型结构,包括前端板、前边板、至少一组板换组、至少一组扁方形的高压储液罐、后端板及后边板;所述板换组由多个换热板片叠合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内置式板式换热结构的过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每组高压储液罐可采用单层腔结构或多层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内置式板式换热结构的过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对于加注量200g的间接式热泵系统,所述高压储液罐的空腔容积为50~100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内置式板式换热结构的过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换组采用三组,分别为第一板换组、第二板换组和第三板换组;所述高压储液罐为一组,采用单层腔结构,由前侧罐板和后侧罐板扣合连接构成;并增设有一组隔板;所述气态冷媒进口设置于前端板的左上靠近边角的位置,所述气态冷媒进口设置于后端板右上靠近边角位置,所述冷却水进口设置于后端板的左下靠近边角位置,所述冷却水出口设置于后端板的左上靠近边角位置;所述第一板换组的前侧与前边板接触,所述隔板设置于第一板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内置式板式换热结构的过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前侧罐板和后侧罐板之间均匀设置有拉筋连接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液内置式板式换热结构的过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式冷凝器采用整体钎焊成型结构,包括前端板、前边板、至少一组板换组、至少一组扁方形的高压储液罐、后端板及后边板;所述板换组由多个换热板片叠合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内置式板式换热结构的过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每组高压储液罐可采用单层腔结构或多层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内置式板式换热结构的过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对于加注量200g的间接式热泵系统,所述高压储液罐的空腔容积为50~100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内置式板式换热结构的过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换组采用三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新林,冯建永,赵伟,李瑶,张长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