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变速箱体的锻造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变速箱体的锻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3747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1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锻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体的锻造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下料‑‑加热‑‑镦粗‑‑终锻‑‑冲孔切边‑‑热处理‑‑抛丸‑‑探伤‑‑检验入库,所述下料工序中,选用碳素结构钢坯作为原材料,钢坯原料为圆棒形,其直径为145~155mm,重量25~26kg;所述加热工序中,坯料温度控制在1170‑1230℃;所述镦粗工序中,将得到的钢坯放置于锻造模具上方并用冲头对其进行冲压拉伸,使坯料充满整个模具形成毛坯件,镦粗的高度为60‑65mm;所述终锻工序中,锻后温度控制在800℃以上,前四机打击能量控制在30%;所述热处理工序中,Rm:650‑800N/mm²,硬度HB205‑245,金相等级1‑4级,该锻造工艺将变速箱体的成型过程由挤压变为拉伸,彻底解决了变速箱体上的夹印问题,大幅降低产品报废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锻造行业,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体的锻造工艺


技术介绍

1、变速箱是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而变速箱体则是变速箱总成的基础件,用以保证变速箱中各零件的正确位置,承受着工作中载荷,故而对其质量和性能有着严格要求,一些细小的缺陷都有可能致其损坏,造成严重后果。

2、对于此类回旋体的锻件,通常采用的工艺路线为:下料--加热--镦粗--终锻--冲孔切边--热处理--抛丸--探伤--检验-入库,其锻造时,是将坯料放置在锻造模具中,参考图6,镦粗高度为160mm左右,然后对其进行挤压锻造,按此工艺执行后,发现锻件的图示位置处,参考图7,都会出现一道细长的夹印,肉眼可见,且如果夹印深度极深,完全无法返工修复,只得全部报废处理,造成巨大损失,公布号cn107470527a公开了一种变速箱箱体的锻造工艺,其解决了通过减轻车辆变速箱的重量以提高车辆性能的问题,但是其在锻造时,是将圆柱形锭坯放入所述锻造模具中,用冲头冲压锭坯,使坯料充满整个模具形成长方体状毛坯,其虽然解决了重量以及性能的问题,但是在锻造过程中仍然存在如上所说问题;经多次试验、各部门研究讨论后发现,此夹印是变速箱体本身的特殊结构造成的,当金属受挤压充满外变速箱体的外圈时,内壁仍有少部分未充满,导致金属回流,最终产生夹印。

3、因此,上述问题是在对变速箱体锻造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体的锻造工艺,彻底解决变速箱体上的夹印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速箱体的锻造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下料--加热--镦粗--终锻--冲孔切边--热处理--抛丸--探伤--检验入库,所述下料工序中,选用碳素结构钢坯作为原材料,钢坯原料为圆棒形,其直径为145~155mm,重量25~26kg;所述加热工序中,坯料温度控制在1170-1230℃;所述镦粗工序中,将得到的钢坯放置于锻造模具上方并用冲头对其进行冲压拉伸,使坯料充满整个模具形成毛坯件,镦粗的高度为60-65mm;所述终锻工序中,锻后温度控制在800℃以上,前四机打击能量控制在30%;所述热处理工序中,rm:650-800n/mm²,硬度hb205-245,金相等级1-4级。

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热工序中,将得到的下料件加入中频感应加热炉进行加热。

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热处理工序中,对锻件先加热至300℃~400℃预热3h,再加热至570℃保温2h,放入油中冷却至50℃~70℃出油空冷,再快速进行150℃低温回火处理。

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热处理工序后对锻件进行渗硫处理,将锻件投放至盐浴中,进行电解渗硫处理,提高锻件表面的耐磨性能。

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下料工序之前还包括预处理步骤,将钢坯表面的杂质通过打磨装置进行打磨,去除钢坯表面的杂质和缺陷,然后将打磨后的钢坯进行多次清洗,烘干后,备用。

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抛丸步骤中,将锻件依次进行打磨和喷丸,所述打磨包括圆磨和倒角打磨,抛丸则是将锻件放入抛丸机内去除毛刺和氧化皮,再进行表面磷皂化处理,得到精确锻造的锻件产品工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探伤工序中,先喷淋磁悬液,然后通过探伤机进行磁探,并重复两次,最后退磁得到成品后并进行检验。

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探伤工序中,要求锻件各面100%无裂纹折叠,若有裂缝,用粉笔作出标记,放置待品区,打磨后再次探伤,探伤合格的工件对相应规格参数进行检验,将符合标准的发出入库。与现有技术相比,

10、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该锻造工艺将变速箱体的成型过程由挤压变为拉伸,彻底解决了变速箱体上的夹印问题,大幅降低了产品报废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合格率,避免后期返修;且该方法得到的变速箱箱体重量轻,提高车辆的性能,结构强度较高,能够满足车辆变速箱的力学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箱体的锻造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下料--加热--镦粗--终锻--冲孔切边--热处理--抛丸--探伤--检验入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工序中,选用碳素结构钢坯作为原材料,钢坯原料为圆棒形,其直径为145~155mm,重量25~26kg;所述加热工序中,坯料温度控制在1170-1230℃;所述镦粗工序中,将得到的钢坯放置于锻造模具上方并用冲头对其进行冲压拉伸,使坯料充满整个模具形成毛坯件,镦粗的高度为60-65mm;所述终锻工序中,锻后温度控制在800℃以上,前四机打击能量控制在30%;所述热处理工序中,Rm:650-800N/mm²,硬度HB205-245,金相等级1-4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工序中,将得到的下料件加入中频感应加热炉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工序中,对锻件先加热至300℃~400℃预热3h,再加热至570℃保温2h,放入油中冷却至50℃~70℃出油空冷,再快速进行150℃低温回火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热处理工序后对锻件进行渗硫处理,将锻件投放至盐浴中,进行电解渗硫处理,提高锻件表面的耐磨性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下料工序之前还包括预处理步骤,将钢坯表面的杂质通过打磨装置进行打磨,去除钢坯表面的杂质和缺陷,然后将打磨后的钢坯进行多次清洗,烘干后,备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丸步骤中,将锻件依次进行打磨和喷丸,所述打磨包括圆磨和倒角打磨,抛丸则是将锻件放入抛丸机内去除毛刺和氧化皮,再进行表面磷皂化处理,得到精确锻造的锻件产品工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探伤工序中,先喷淋磁悬液,然后通过探伤机进行磁探,并重复两次,最后退磁得到成品后并进行检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探伤工序中,要求锻件各面100%无裂纹折叠,若有裂缝,用粉笔作出标记,放置待品区,打磨后再次探伤,探伤合格的工件对相应规格参数进行检验,将符合标准的发出入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体的锻造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下料--加热--镦粗--终锻--冲孔切边--热处理--抛丸--探伤--检验入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工序中,选用碳素结构钢坯作为原材料,钢坯原料为圆棒形,其直径为145~155mm,重量25~26kg;所述加热工序中,坯料温度控制在1170-1230℃;所述镦粗工序中,将得到的钢坯放置于锻造模具上方并用冲头对其进行冲压拉伸,使坯料充满整个模具形成毛坯件,镦粗的高度为60-65mm;所述终锻工序中,锻后温度控制在800℃以上,前四机打击能量控制在30%;所述热处理工序中,rm:650-800n/mm²,硬度hb205-245,金相等级1-4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工序中,将得到的下料件加入中频感应加热炉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工序中,对锻件先加热至300℃~400℃预热3h,再加热至570℃保温2h,放入油中冷却至50℃~70℃出油空冷,再快速进行150℃低温回火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波顾金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利普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