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预应力叠合板,具体为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
技术介绍
1、预应力叠合板的市场前景广阔,其优点包括工期短、节省材料、减少模板用量等,增加了结构的承载能力,现有技术公告号为cn217128675u,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包括下合板与上合板,所述下合板与所述上合板之间设置有多个纵向钢筋,多个所述纵向钢筋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横向钢筋,多个所述纵向钢筋分别与多个所述横向钢筋相接位置处设置有钢丝绳,所述下合板与所述上合板之间开设有多个通孔;通过将定量水泥倒入模板内部,然后将绑后的多个横向钢筋与多个纵向钢筋和钢丝绳放置在模板内水泥的上表面,凝固后的水泥即为下合板,然后再将水泥倒入模板内部,待凝固后再次倒入的水泥即为上合板,通过设置通过钢丝绳捆绑的多个横向钢筋与多个纵向钢筋,便于有效增大强度,避免因缺少加强结构导致预应力叠合板强度性能不高的问题。
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降低预应力叠合底板的自重,方便吊装和运输,现有的预应力叠合板,常将底模板厚度减小,在底板上增设桁架加强梁来增加整体承载能力,该桁架加强梁有钢管结构的,有的是混凝土浇注结构的,但桁架加强梁会影响现浇层钢筋网的铺设,给穿筋带来不便,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包括底层板和桁架加强梁,所述底层板包括预应力筋和底层混凝土层,若干个预应力筋平行铺设
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筋的表面设置有两个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呈u状环结构,若干个连接筋平行铺设在预应力筋的上侧,并通过扎丝将连接筋和预应力筋绑扎在一起,所述折弯部延伸至底层混凝土层的上侧,连接筋的折弯部可进行倾斜弯曲,方便调节折弯部的高度。
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型槽,支撑板设置在桁架钢管的下侧,且桁架钢管放置在凹型槽内,支撑板的上表面螺纹插装有两个抵紧螺栓,抵紧螺栓的底端贯穿支撑板,使抵紧螺栓的底端抵紧在底层混凝土层的上表面,支撑板的下侧设置有垫片,垫片的上表面开设有插孔,所述抵紧螺栓的底端插设在垫片的插孔内,通过旋钮抵紧螺栓,使支撑板抵紧桁架钢管。
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底层板的上侧铺设有现浇层钢筋网,所述现浇层钢筋网包括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纵向钢筋布置在桁架钢管的下侧,所述底层板的上侧浇注有现浇层混凝土层,现浇层混凝土层覆盖现浇层钢筋网、桁架加强梁的表面,取下桁架钢管后,进行现浇层钢筋网的铺设,可省去纵向钢筋对桁架加强梁进行穿筋的工作,达到方便铺设后浇层钢筋网的效果。
6、有益效果
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8、1.该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通过在底层板的上侧设置桁架加强梁,保证底层板较小自重的前提下,增加整体承载能力,方便其吊装和运输,底层板安装后,桁架钢管可拆卸,方便将纵向钢筋铺设在底层板的上侧,省去了穿筋的工作,从而达到方便铺设后浇层钢筋网的效果。
9、2.该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通过设置连接筋,连接筋预埋在底层板内,连接筋上设置有折弯部,桁架钢管插设在折弯部内,使桁架钢管的安装更加方便,而且连接筋的折弯部可进行倾斜弯曲,方便调节折弯部的高度,为定制不同厚度叠合板提供便利,更加实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包括底层板(1)和桁架加强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板(1)包括预应力筋(3)和底层混凝土层(4),若干个预应力筋(3)平行铺设,底层混凝土层(4)浇注在预应力筋(3)的表面,形成底层板(1),桁架加强梁(2)包括桁架钢管(5)和连接筋(6),连接筋(6)预埋在底层混凝土层(4)内,连接筋(6)的上部呈环状结构,桁架钢管(5)插装在连接筋(6)的环状结构内,并通过固定组件将桁架钢管(5)与连接筋(6)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6)的表面设置有两个折弯部(7),所述折弯部(7)呈U状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连接筋(6)平行铺设在预应力筋(3)的上侧,并通过扎丝将连接筋(6)和预应力筋(3)绑扎在一起,所述折弯部(7)延伸至底层混凝土层(4)的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支撑板(8),支撑板(8)的上表面开设有凹型槽,支撑板(8)设置在桁架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8)的上表面螺纹插装有两个抵紧螺栓(9),抵紧螺栓(9)的底端贯穿支撑板(8),使抵紧螺栓(9)的底端抵紧在底层混凝土层(4)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8)的下侧设置有垫片(10),垫片(10)的上表面开设有插孔(11),所述抵紧螺栓(9)的底端插设在垫片(10)的插孔(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板(1)的上侧铺设有现浇层钢筋网,所述现浇层钢筋网包括横向钢筋(12)和纵向钢筋(13),纵向钢筋(13)布置在桁架钢管(5)的下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板(1)的上侧浇注有现浇层混凝土层(14),现浇层混凝土层(14)覆盖现浇层钢筋网、桁架加强梁(2)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包括底层板(1)和桁架加强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板(1)包括预应力筋(3)和底层混凝土层(4),若干个预应力筋(3)平行铺设,底层混凝土层(4)浇注在预应力筋(3)的表面,形成底层板(1),桁架加强梁(2)包括桁架钢管(5)和连接筋(6),连接筋(6)预埋在底层混凝土层(4)内,连接筋(6)的上部呈环状结构,桁架钢管(5)插装在连接筋(6)的环状结构内,并通过固定组件将桁架钢管(5)与连接筋(6)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6)的表面设置有两个折弯部(7),所述折弯部(7)呈u状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连接筋(6)平行铺设在预应力筋(3)的上侧,并通过扎丝将连接筋(6)和预应力筋(3)绑扎在一起,所述折弯部(7)延伸至底层混凝土层(4)的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支撑板(8),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辉亮,孙峥杰,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钰隆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