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281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1 17:53
一种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横向两侧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翼部、形成于所述翼部后端的焊接部、自所述基板底端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弹性构件、自所述弹性构件后端斜向前上方折弯延伸形成的倾斜臂、形成于所述倾斜臂上的触点部及形成于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倾斜臂折弯位置处的拉紧部,从垂直方向观察,所述触点部在所述弹性构件上的投影距离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弹性构件纵向长度的一半。本申请弹片连接器工作状态时的触点偏移小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


技术介绍

1、cn202221111264.0揭示了一种弹片连接器,该弹片连接器包括顶板、自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折弯延伸形成的侧板、形成于所述侧板自由端的焊脚、自所述顶板的一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后保护壁、自所述后保护壁自由端朝内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臂、自所述第一弹性臂自由端延伸形成的u型力臂、自所述u型力臂远离所述第一弹性臂的一端向外侧斜上方延伸形成的倾斜力臂及形成于所述倾斜力臂远离u型力臂一端的接触部。

2、参阅上述对比文件的说明书附图4,以图4所示图面方位进行描述,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臂顶端的接触部在垂直方向位于所述后保护壁上方,所述接触部承受连接对象物向下压接时,弹性力的承载主要来自所述u型力臂,初始形变点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结合处,继续下压,所述u型力臂的第三弹性臂与第四弹性臂结合处产生弹性支撑力,而所述接触部则会朝前下方移动,移动距离将从图示当前位置前移至靠近所述顶板位置处,前后纵向移动距离较大。该种结构要求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接触区域呈纵长方向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在一些应用环境中,所述连接对象物受限于空间等,可能无法设置足够的接触区域,必须要对对比文件中的接触部的初始状态与工作状态的位置变化进行改进,以使两种状态下,接触区域在平面上偏移尽量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横向两侧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翼部、形成于所述翼部后端的焊接部、自所述基板底端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弹性构件、自所述弹性构件后端斜向前上方折弯延伸形成的倾斜臂、形成于所述倾斜臂上的触点部及形成于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倾斜臂折弯位置处的拉紧部,从垂直方向观察,所述触点部在所述弹性构件上的投影距离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弹性构件纵向长度的一半。

3、优选地,所述弹性构件是自所述基板底部斜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的倾斜状结构。

4、优选地,所述弹性构件包括自所述基板底部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臂、自所述第一弹性臂后端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臂及自所述第二弹性臂上端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三弹性臂,所述倾斜臂是自所述第三弹性臂后端斜向前上方折弯延伸形成的,所述拉紧部形成于所述第三弹性臂与所述倾斜臂的折弯处。

5、优选地,从垂直方向观察,所述触点部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三弹性臂上,所述第一弹性臂的纵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弹性臂的纵向长度。

6、优选地,所述触点部在所述第三弹性臂上的垂直投影距离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距离介于所述第三弹性臂长度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间。

7、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臂是自所述基板底部斜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三弹性臂为水平延伸结构。

8、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臂是自所述基板底部向后水平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三弹性臂为水平延伸结构。

9、优选地,所述焊接部包括自所述翼部后端下侧向横向外侧翻折形成的贴焊部及自所述翼部后端上侧向外折弯延伸后再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插焊部,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位于所述翼部内,所述第三弹性臂向后超出所述翼部。

10、优选地,所述弹片连接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下形变提供弹性力,所述拉紧部压缩提供弹性力。

11、优选地,所述弹片连接器还包括自所述翼部顶端向内折弯形成的预压部,所述倾斜臂顶端斜向前下方折弯延伸形成有预压臂,所述预压臂下端向后翻折形成有预压部,所述预压部横向两侧延伸形成有位于所述预压部下方的预压端部。

12、本申请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通过将所述触点部的位置设于远离所述基板一侧,弹性力通过所述弹性构件来提供,下压时,弹性构件后端向下形变,带动所述触点部向后偏移,而所述拉紧部被压缩,又带动所述触点部向前偏移以使二者相互抵消,实现触点部在纵向方向极小的偏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横向两侧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翼部、形成于所述翼部后端的焊接部、自所述基板底端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弹性构件、自所述弹性构件后端斜向前上方折弯延伸形成的倾斜臂、形成于所述倾斜臂上的触点部及形成于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倾斜臂折弯位置处的拉紧部,其特征在于,从垂直方向观察,所述触点部在所述弹性构件上的投影距离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弹性构件纵向长度的一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是自所述基板底部斜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的倾斜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包括自所述基板底部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臂、自所述第一弹性臂后端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臂及自所述第二弹性臂上端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三弹性臂,所述倾斜臂是自所述第三弹性臂后端斜向前上方折弯延伸形成的,所述拉紧部形成于所述第三弹性臂与所述倾斜臂的折弯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从垂直方向观察,所述触点部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三弹性臂上,所述第一弹性臂的纵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弹性臂的纵向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部在所述第三弹性臂上的垂直投影距离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距离介于所述第三弹性臂长度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是自所述基板底部斜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三弹性臂为水平延伸结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是自所述基板底部向后水平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三弹性臂为水平延伸结构。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包括自所述翼部后端下侧向横向外侧翻折形成的贴焊部及自所述翼部后端上侧向外折弯延伸后再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插焊部,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位于所述翼部内,所述第三弹性臂向后超出所述翼部。

9.如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连接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下形变提供弹性力,所述拉紧部压缩提供弹性力。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连接器还包括自所述翼部顶端向内折弯形成的预压部,所述倾斜臂顶端斜向前下方折弯延伸形成有预压臂,所述预压臂下端向后翻折形成有预压部,所述预压部横向两侧延伸形成有位于所述预压部下方的预压端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横向两侧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翼部、形成于所述翼部后端的焊接部、自所述基板底端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弹性构件、自所述弹性构件后端斜向前上方折弯延伸形成的倾斜臂、形成于所述倾斜臂上的触点部及形成于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倾斜臂折弯位置处的拉紧部,其特征在于,从垂直方向观察,所述触点部在所述弹性构件上的投影距离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弹性构件纵向长度的一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是自所述基板底部斜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的倾斜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包括自所述基板底部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臂、自所述第一弹性臂后端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臂及自所述第二弹性臂上端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三弹性臂,所述倾斜臂是自所述第三弹性臂后端斜向前上方折弯延伸形成的,所述拉紧部形成于所述第三弹性臂与所述倾斜臂的折弯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从垂直方向观察,所述触点部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三弹性臂上,所述第一弹性臂的纵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弹性臂的纵向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点偏移小的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冬秀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