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72320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1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属于舷外机操纵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座、电动挂挡机构、后操手柄、油门控制机构和后操中继控制单元;连接座与舷外机固连,传递扭矩与运动;电动挂挡机构与舷外机的换挡机构进行连接;后操手柄的操作杆上集成了后操中继控制单元、手柄总开关、换挡开关、起翘开关、ECU开关、起动开关、指示灯、显示屏、油门转柄和紧急拉线开关,控制船舶方向、转速和档位;油门控制机构为电子旋转档,实现油门无极调速及锁定;后操中继控制单元包括继电器板和主控板,用于控制起动、起翘;电动挂挡行程、故障报警、GPS定位和启动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电控高压共轨柴油舷外机匹配舟艇的后操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舷外机操纵,尤其是一种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以及水上旅游、渔业等行业的持续扩张,对于可靠的舷外机动力系统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一些需要长距离航行、高负荷运输以及恶劣海况下作业的场景中,柴油舷外机因其强大的动力和耐久性备受青睐。

2、用户对于柴油舷外机的操作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实现更加便捷、精准的操控。后操控制系统可以让操作人员在船尾直接进行操作,更好地观察周围环境和船舶动态,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3、现代电子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舷外机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控制,可采用电子油门和电子起翘等技术,可以提高操作的精度和响应速度,同时降低操作难度;同时随着通信技术和船舶电子系统的集成度不断提高,柴油舷外机后操控制系统可以与其他船舶设备进行并联,实现更加全面的对柴油机各性能参数的监控和管理。

4、早水上作业中,安全始终是至关重要,后操控制系统可以让操作人员更好的掌握船舶的动态,及时做出反应,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船舶在海上行驶时,面临着各种复杂的环境和工况。柴油舷外机后操控制系统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行。

5、目前国内舷外机的后操控制方式基本均为机械式,对发动机启停、油门控制和换挡方式等控制系统均采用机械式控制,无法对整机运行各性能参数监控和管理,操作精度和响应速度慢,大大增加了操作难度,遇到复杂的海况安全系数低,机械式控制系统无法及时做出响应,增加事故机率。

6、且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舷外机的整机启停,油门控制等功能均为ecu电控式控制。国内现有的后操系统无法匹配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舷外机的后操控制。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设计了一种匹配电控高压共轨柴油舷外机集成式智能后操系统,该系统解决了电控高压共轨柴油舷外机匹配舟艇的后操控制的问题。该系统采用高度集成化设计,智能人机界面,同时结合人体工程学一体化设计,功能齐全,操作简单和更舒适。可实现对整机运行各性能参数监控和管理,操作精度和响应速度更快,方便操作,遇到复杂的海况响应速度快,安全系数高,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能够解决电控高压共轨柴油舷外机匹配舟艇的后操控制的问题,采用高度集成化设计,智能人机界面,同时结合人体工程学一体化设计,功能齐全,操作简单和更舒适。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设置在船体上,与舷外机连接,包括连接座、电动挂挡机构、后操手柄、油门控制机构和后操中继控制单元;

4、所述连接座与舷外机固连,传递扭矩与运动;

5、所述电动挂挡机构设置在连接座侧面,与舷外机的换挡机构进行连接;

6、所述后操手柄的操作杆上集成了后操中继控制单元、手柄总开关、换挡开关、起翘开关、ecu开关、起动开关、指示灯、显示屏、油门转柄和紧急拉线开关,控制船舶方向、转速和档位;

7、所述油门控制机构为电子旋转档,实现油门无极调速及锁定;

8、所述后操中继控制单元包括继电器板和主控板,继电器板用于控制起动和起翘;主控制板用于控制电动挂挡行程、故障报警、gps定位和启动保护。

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座为阶梯状,包括设置在第一阶梯正面的用于与舷外机主机连接的第一螺孔、设置在第二阶梯侧面的第二螺孔、设置在第二阶梯顶面凸起侧面的操作杆旋转中心和设置在第二阶梯顶面凸起旁的换挡杆旋转中心。

1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动挂挡机构包括换挡舵机、拉杆、曲柄连杆结构和调节螺块;所述换挡舵机设置在连接座侧面,通过螺栓固紧在第二螺孔中;所述换挡舵机支出曲柄连杆结构,曲柄连杆结构连接拉杆,拉杆末端设置调节螺块;所述调节螺块与舷外机的换挡机构进行连接,通过单片机逻辑模块控制换挡舵机的转动角度,从而控制拉杆的行程,实现前进档、空挡、倒档的三档位切换与锁定;所述拉杆的行程通过换挡舵机转过的角度进行控制,即单片机逻辑模块策略编程进行控制,从而达到精准挂挡结构。

1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后操手柄在结构上分为上壳盖和下壳体两部分;所述上壳盖与后端连接座铰接,实现后操手柄的操作杆的高低角度调节,同时上壳盖末端集成油门控制机构,对油门进行控制;所述下壳体内部,布置后操中继控制单元和线束。

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操作杆左侧位置依次布置按钮开关:手柄总开关、ecu开关和起动开关,驾驶人员操作时,采用左手食指或中指按压;所述操纵杆上表面还设置显示屏,用于滚动显示油温、水温和航行坐标参数,当发动机检测的参数出现故障时,后操手柄进行报警,根据故障的严重程度,控制发动机运转工况,同时反馈故障码,便于故障排查。

1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油门控制机构包括连接轴、设置在连接轴一端的油门手柄和设置在连接轴另一端的弹性联轴器和设置在弹性联轴器末端的电位器;所述连接轴中间位置设置阻尼橡胶套;所述油门手柄内部的连接轴上设置油封;所述电位器通过角板安装在弹性联轴器上。

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后操中继控制单元具有蓝牙功能,能够与手机进行蓝牙连接,具有检测柴油舷外机运转状态、远程控制智能后操系统断电与开启和定期提醒用户保养项目功能。

15、一种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智能后操系统的连接方法和对舷外机以及船舶的控制方法。

1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智能后操系统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s1、智能后操系统的连接座与舷外机下装操舵进行连接;

18、s2、智能后操系统的线束分别与舷外机的ecu和下装起翘液压缸进行快插示连接;

19、s3、将智能后操系统的上电线束与电瓶进行连接。

2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智能后操系统对船舶以及舷外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s1、开启手柄总开关,对后操手柄进行上电;

22、s2、ecu开关上电,ecu开关上电后,按压起动开关,起动发动机;确定发动机起动成功后,松开起动开关;

23、s3、按压挂挡开关,进行档位切换,实现船舶前进、后退和静止的功能;通过油门控制机构对发动机进行加减油门;

24、s4、控制后操手柄转动角度来控制舷外机转动角度,进而达到控制船舶航行轨迹;通过按压起翘开关,控制舷外机吃水深度和推力方向,从而调整船舶航行姿态;

25、s5、驾驶人员坐于操作杆右侧,左手把持操作杆,控制方向;通过换挡开关,控制电动换挡机构,进行档位切换;急停熄火开关拉绳系于驾驶人员裤腰处,发生紧急事故时,人员跳水,同时发动机熄火停止工作,防止造成二次伤害。

26、由于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设置在船体上,与舷外机(2)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3)、电动挂挡机构(4)、后操手柄(5)、油门控制机构(6)和后操中继控制单元(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3)为阶梯状,包括设置在第一阶梯正面的用于与舷外机(2)主机连接的第一螺孔(31)、设置在第二阶梯侧面的第二螺孔(33)、设置在第二阶梯顶面凸起侧面的操作杆旋转中心(34)和设置在第二阶梯顶面凸起旁的换挡杆旋转中心(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挂挡机构(4)包括换挡舵机(43)、拉杆(42)、曲柄连杆结构(44)和调节螺块(41);所述换挡舵机(43)设置在连接座(3)侧面,通过螺栓固紧在第二螺孔(33)中;所述换挡舵机(43)支出曲柄连杆结构(44),曲柄连杆结构(44)连接拉杆(42),拉杆(42)末端设置调节螺块(41);所述调节螺块(41)与舷外机(2)的换挡机构进行连接,通过单片机逻辑模块控制换挡舵机(43)的转动角度,从而控制拉杆(42)的行程,实现前进档、空挡、倒档的三档位切换与锁定;所述拉杆(42)的行程通过换挡舵机(43)转过的角度进行控制,即单片机逻辑模块策略编程进行控制,从而达到精准挂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操手柄(5)在结构上分为上壳盖(53)和下壳体(58)两部分;所述上壳盖(53)与后端连接座(3)铰接,实现后操手柄(5)的操作杆的高低角度调节,同时上壳盖(53)末端集成油门控制机构(59),对油门进行控制;所述下壳体(58)内部,布置后操中继控制单元(7)和线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左侧位置依次布置按钮开关:手柄总开关(54)、ECU开关(55)和起动开关(56),驾驶人员操作时,采用左手食指或中指按压;所述操纵杆上表面还设置显示屏(51),用于滚动显示油温、水温和航行坐标参数,当发动机检测的参数出现故障时,后操手柄(5)进行报警,根据故障的严重程度,控制发动机运转工况,同时反馈故障码,便于故障排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门控制机构(6)包括连接轴(65)、设置在连接轴(65)一端的油门手柄(67)和设置在连接轴(65)另一端的弹性联轴器(63)和设置在弹性联轴器(63)末端的电位器(61);所述连接轴(65)中间位置设置阻尼橡胶套(64);所述油门手柄(67)内部的连接轴(65)上设置油封(66);所述电位器(61)通过角板(62)安装在弹性联轴器(63)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后操中继控制单元(7)具有蓝牙功能,能够与手机进行蓝牙连接,具有检测柴油舷外机运转状态、远程控制智能后操系统(1)断电与开启和定期提醒用户保养项目功能。

8.一种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1),包括智能后操系统(1)的连接方法和对舷外机以及船舶的控制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后操系统(1)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后操系统(1)对船舶以及舷外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设置在船体上,与舷外机(2)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3)、电动挂挡机构(4)、后操手柄(5)、油门控制机构(6)和后操中继控制单元(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3)为阶梯状,包括设置在第一阶梯正面的用于与舷外机(2)主机连接的第一螺孔(31)、设置在第二阶梯侧面的第二螺孔(33)、设置在第二阶梯顶面凸起侧面的操作杆旋转中心(34)和设置在第二阶梯顶面凸起旁的换挡杆旋转中心(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挂挡机构(4)包括换挡舵机(43)、拉杆(42)、曲柄连杆结构(44)和调节螺块(41);所述换挡舵机(43)设置在连接座(3)侧面,通过螺栓固紧在第二螺孔(33)中;所述换挡舵机(43)支出曲柄连杆结构(44),曲柄连杆结构(44)连接拉杆(42),拉杆(42)末端设置调节螺块(41);所述调节螺块(41)与舷外机(2)的换挡机构进行连接,通过单片机逻辑模块控制换挡舵机(43)的转动角度,从而控制拉杆(42)的行程,实现前进档、空挡、倒档的三档位切换与锁定;所述拉杆(42)的行程通过换挡舵机(43)转过的角度进行控制,即单片机逻辑模块策略编程进行控制,从而达到精准挂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舷外机智能后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操手柄(5)在结构上分为上壳盖(53)和下壳体(58)两部分;所述上壳盖(53)与后端连接座(3)铰接,实现后操手柄(5)的操作杆的高低角度调节,同时上壳盖(53)末端集成油门控制机构(59),对油门进行控制;所述下壳体(58)内部,布置后操中继控制单元(7)和线束。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军郭增元安禄政李全帅王大军马晓峰姚佳程沈长乐路杨徐志晨王云飞魏子涵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