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预制单元模块的临时支撑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预制单元模块的临时支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72023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1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单元模块的临时支撑方法,该方法在单元模块预制过程中,在洞顶梁和洞侧墙位置处预埋套好内螺纹套筒的弯折锚筋;待单元模块预制完成后,脱模后试安装临时支撑,确定连接孔位置;在两块端板上分别开孔后将临时支撑就位到单元模块,两端分别顶紧单元模块的洞顶梁和洞侧墙,用螺栓将临时支撑与单元模块连接;即可起吊、运输和安装单元模块;待单元模块安装完毕后,可拆卸临时支撑。应用该临时支撑方式,大洞顶梁吊装荷载可通过临时支撑有效分担到洞侧墙,不需对大洞顶梁过度加大配筋,有效地减少了吊装工况洞顶梁的变形和开裂,保证了洞顶梁的安全。另外,对于不同批次预制单元模块各项误差离差不同,该临时支撑也可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建筑模块的装配式,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单元模块的临时支撑方法


技术介绍

1、混凝土模块化建筑是在设计阶段将建筑拆分为若干个单元模块,再将单元模块在工厂进行高标准的工业化预制,运送到施工现场装配连接而成的装配式建筑。

2、相对于传统建造来说,模块化建筑工厂化制造和系统化集成度较高,工厂生产与现场施工双线并行,施工现场仅需要将模块像搭积木一样组合拼装即可,工厂生产与现场施工双线并行,总工期可以大幅缩减。相应地现场噪音、固废等环境影响也可大大降低。

3、模块化建筑在工厂采用高精度定型模具,统一生产预制,可有效地控制尺寸误差。传统建造的房屋误差在厘米级别,而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建造的房屋误差可以控制在毫米级。

4、混凝土模块化建筑是在设计阶段将建筑拆分为若干个单元模块,由于空间需要,有的建筑需要在单元模块的墙体开设大洞,大洞顶梁跨度大、截面高度小。单元模块尺寸大、重量大,在吊装时,洞顶梁吊点部位吊装荷载大,吊装工况成为洞顶梁受力的控制工况。如果采用通过增加梁配筋数量的方式,来达到吊装受力要求,那将会导致配筋用量大大增加,导致材料成本高。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单元模块,有必要设计可重复使用的临时支撑方案,以满足临时吊装工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单元模块的临时支撑方法,其可以解决目前墙体上开设有大洞的预制单元模块在吊装时,通过增加梁配筋数量的方式,来达到吊装受力要求,导致配筋用量大大增加,材料成本高的问题。

<p>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制单元模块的临时支撑方法,用于在吊装墙体带有大洞的单元模块时的临时支撑,该临时支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将角钢按图纸尺寸放线、端头斜切面、剖口;

4、s2.将两块端板焊接在角钢的两端,制得临时支撑;

5、s3.预制单元模块,在预制过程中,在单元模块的洞顶梁和洞侧墙位置处分别预埋带有内螺纹套筒的弯折锚筋;

6、s4.待单元模块预制完成后,脱模;

7、s5.试安装临时支撑,确定连接孔位置;

8、s6.在两块端板上分别开孔;

9、s7.将临时支撑就位到单元模块,两端分别顶紧单元模块的洞顶梁和洞侧墙;

10、s8.用螺栓将临时支撑一端的端板与洞顶梁位置处的内螺纹套筒连接,将另一端的端板与洞侧墙位置处的内螺纹套筒连接;

11、s9.临时支撑在工厂内安装完成后,起吊、运输、安装单元模块;

12、s10.待单元模块安装完毕后,拆卸临时支撑;

13、s11.临时支撑循环使用。

14、进一步地,所述临时支撑的长度固定,所述端板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其中,所述上端板水平设置,所述下端板垂直设置,待所述临时支撑初步就位后,移动临时支撑的位置,使临时支撑的上端板和下端板分别顶紧单元模块的洞顶梁和洞侧墙。

15、进一步地,所述内螺纹套筒埋置在单元模块内,其中,所述弯折锚筋靠近单元模块大洞的一端伸入内螺纹套筒的内侧端口并与之固定连接。

16、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6中,在两块端板上开设的孔为长圆孔。

17、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7中,将临时支撑的角钢口朝外,截面转角45度就位到单元模块。

18、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8中,在单元模块的大洞的左右两角处各设置一道临时支撑。

19、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9中,待单元模块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即可起吊。

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制单元模块的临时支撑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1、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临时支撑可重复使用。大洞顶梁吊装荷载可通过临时支撑有效分担到洞侧墙肢,不需对大洞顶梁过度加大配筋。有效地减少了吊装工况洞顶梁的变形和开裂,保证了吊装工况下洞顶梁的安全,经济效益显著。

22、二、临时支撑与单元模块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且每道临时支撑重量轻,方便临时支撑安装和拆卸,施工效率高。

23、三、临时支撑长度固定,上端板水平、下端板垂直,临时支撑初步就位后,通过调整临时支撑的位置,可使上端板和下端板分别顶紧单元模块的洞顶梁和洞侧墙,实现无缝隙连接,传力性能好。

24、四、试安装临时支撑、确定连接孔位置后,端板开长圆孔,方便长圆孔与内螺纹套筒的端口对位,有效解决单元模块加工尺寸误差、临时支撑下料加工误差、内螺纹套筒预埋位置误差、安装误差等误差项和螺栓连接精度容差不匹配的问题,降低了构件加工、安装的误差控制要求,实现螺栓直接连接。对于不同批次的预制单元模块各项误差离差不同,该临时支撑也可循环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单元模块的临时支撑方法,用于在吊装墙体带有大洞的单元模块时的临时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撑的长度固定,所述端板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其中,所述上端板水平设置,所述下端板垂直设置,待所述临时支撑初步就位后,移动临时支撑的位置,使临时支撑的上端板和下端板分别顶紧单元模块的洞顶梁和洞侧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套筒埋置在单元模块内,其中,所述弯折锚筋靠近单元模块大洞的一端伸入内螺纹套筒的内侧端口并与之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6中,在两块端板上开设的孔为长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7中,将临时支撑的角钢口朝外,截面转角45度就位到单元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8中,在单元模块的大洞的左右两角处各设置一道临时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9中,待单元模块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即可起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单元模块的临时支撑方法,用于在吊装墙体带有大洞的单元模块时的临时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撑的长度固定,所述端板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其中,所述上端板水平设置,所述下端板垂直设置,待所述临时支撑初步就位后,移动临时支撑的位置,使临时支撑的上端板和下端板分别顶紧单元模块的洞顶梁和洞侧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套筒埋置在单元模块内,其中,所述弯折锚筋靠近单元模块大洞的一端伸入内螺纹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涛蒋杰徐牧野于之翠靳彩虹李艳红孙宇城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集团华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