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储液器和包括其的制冷剂泵制造技术_技高网

储液器和包括其的制冷剂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1435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1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储液器和包括其的制冷剂泵。储液器用于制冷剂泵中,储液器包括:筒体,包括储液腔;回液管,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段管、第二段管和第三段管,第一段管与储液腔连通,第三段管与泵体连通;第二段管的第一侧以平行于第三段管的第一侧向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向第一段管方向延伸,以与第一段管的第一侧相连接,第二段管的第二侧以逐渐高于第三段管的第二侧向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向第一段管方向延伸,以与第一段管的第二侧相连接;防涡板,位于储液器的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二段管和防涡板的设置,减少了气蚀现象和液态制冷剂涡流的产生,提高了制冷剂泵的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具体涉及一种储液器及包括其的制冷剂泵。


技术介绍

1、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行业的迅猛发展,数据中心作为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的核心设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确保数据中心内各计算机的正常运转,采用空调系统对存放计算机的机房内部进行散热。在节能减排政策背景下,为了降低耗电量,利用氟泵空调系统调控机房的室内温度。氟泵空调系统即通过氟泵来推动液态制冷剂完成自然冷却制冷过程的循环系统。

2、目前驱动液态制冷剂的氟泵主要采用齿轮泵、离心泵居多,但这两种泵存在效率偏低、运行寿命短等问题,且泵的进口处液态制冷剂的饱和压力低,易发生吸入压力突降,液态制冷剂闪发为气态并产生气泡,气泡随着液流进高压区时,气泡破裂,液体填充气泡空穴,产生局部高速高压打击力,对泵造成破坏,这种现象称为气蚀现象,气蚀发生会影响到泵的工作可靠性。并且过量的气态制冷剂易堵塞泵的进口通道,从而造成流量不稳定,也会使制冷系统难以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液器及包括其的制冷剂泵,以减少气蚀现象的产生,达到稳定输送液态制冷剂,提高制冷剂泵的运行可靠性。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液器,应用于制冷剂泵中,所述制冷剂泵包括泵体,所述储液器包括:

3、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储液腔,用于储存液态制冷剂;

4、回液管,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段管、第二段管和第三段管,所述第一段管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三段管与所述泵体连通;所述第二段管的第一侧以平行于所述第三段管的第一侧在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向所述第一段管方向延伸,以与所述第一段管的第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二段管的第二侧以逐渐高于所述第三段管的第二侧在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向所述第一段管方向延伸,以与所述第一段管的第二侧相连接;

5、防涡板,位于所述储液器的内部。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管包括变径部,所述变径部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三段管的第一侧平行,所述变径部的第二侧高于所述第三段管的第二侧,所述变径部的第一侧的长度为l,所述变径部的第二侧高于所述第三段管的第二侧的高度为h,h/l的范围为大于等于1/20且小于等于1/10。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涡板包括环形板和至少一个条形结构,所述条形结构穿过所述环形板的中心,且其两端抵接在所述环形板的内壁上。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管垂直于所述第三段管。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管和所述第三段管为直管。

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剂泵,包括泵体和如上所述的储液器,所述回液管与所述泵体相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泵体包括壳体、压缩组件和电机组件,所述压缩组件和所述电机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机组件用于为所述压缩组件提供驱动力。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组件包括缸体、上缸盖、下缸盖、曲轴和活塞;所述上缸盖和下缸盖分别位于所述缸体的两端,所述曲轴穿设出所述缸体两端的曲轴,所述活塞套设在所述曲轴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缸体的内部;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曲轴相连接。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组件包括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和位于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之间的中间板;所述储液器包括两个所述回液管,每一所述回液管对应与一所述缸体相连通。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泵体包括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和位于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之间的中间板;所述中间板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的通孔,所述储液器包括一个所述回液管,所述回液管与所述通孔相连通。

1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储液器及包括其的制冷剂泵具有如下优点:

16、第二段管的设置可降低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减少气态制冷剂的产生,且在第二段管的第二侧坡度阻挡下可使气态制冷剂返回储液器内部,不进入泵体内部,因此第二段管的设置可减少气蚀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在储液器的内部设置防涡板,避免液态制冷剂产生涡流,影响液态制冷剂进入缸体内部的流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液器,应用于制冷剂泵中,所述制冷剂泵包括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管包括变径部,所述变径部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三段管的第一侧平行,所述变径部的第二侧高于所述第三段管的第二侧,所述变径部的第一侧的长度为L,所述变径部的第二侧高于所述第三段管的第二侧的高度为H,H/L的范围为大于等于1/20且小于等于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涡板包括环形板和至少一个条形结构,所述条形结构穿过所述环形板的中心,且其两端抵接在所述环形板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管垂直于所述第三段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管和所述第三段管为直管。

6.一种制冷剂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所述回液管与所述泵体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剂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包括壳体、压缩组件和电机组件,所述压缩组件和所述电机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机组件用于为所述压缩组件提供驱动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剂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组件包括缸体、上缸盖、下缸盖、曲轴和活塞;所述上缸盖和下缸盖分别位于所述缸体的两端,所述曲轴穿设出所述缸体两端的曲轴,所述活塞套设在所述曲轴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缸体的内部;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曲轴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剂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组件包括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和位于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之间的中间板;所述储液器包括两个所述回液管,每一所述回液管对应与一所述缸体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剂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包括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和位于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之间的中间板;所述中间板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的通孔,所述储液器包括一个所述回液管,所述回液管与所述通孔相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液器,应用于制冷剂泵中,所述制冷剂泵包括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管包括变径部,所述变径部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三段管的第一侧平行,所述变径部的第二侧高于所述第三段管的第二侧,所述变径部的第一侧的长度为l,所述变径部的第二侧高于所述第三段管的第二侧的高度为h,h/l的范围为大于等于1/20且小于等于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涡板包括环形板和至少一个条形结构,所述条形结构穿过所述环形板的中心,且其两端抵接在所述环形板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管垂直于所述第三段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管和所述第三段管为直管。

6.一种制冷剂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所述回液管与所述泵体相连接。

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敏黄之敏刘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